APP下载

产业经济学在物流产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5-08-15史俊宏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物流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型物流

史俊宏 (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SHI Jun-hong (Economic Institute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Huhhot 010070, China)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物流市场和空间在不断扩大。 2013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00 万亿元,与物流相关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在增加。 2014年1~7 月,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119.4 万亿元, 增长率为8.7%。 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较强大的经济渗透力、 产业关联效应和就业吸纳能力, 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物流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显得日趋重要。 与此同时, 随着物流产业的日趋发展, 物流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结构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2 年, 新加坡物流产业产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8%, 约有11.5 万人从事物流产业, 占到新加坡总劳动人口的7%。 从业人员所从事岗位包括物流市场开发、 物流客户服务、 仓储、 配送、 运输、 物流信息管理、 报关等。 随着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物流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逐渐突出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产业背景, 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的高端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专门人才及经济分析、 行业管理等高级人才。 由此, 在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 课程体系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能否适应市场需要成为教育和培训的重要课题。 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其重点是应用理论经济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产业发展问题, 能够从中观层面分析物流产业本身以及与物流产业相关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产业技术等, 进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应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产业发展。

1 产业经济学与物流人才培养

“ 产业经济学” 在西方又称“ 产业组织学” 或“ 产业组织理论”, 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型经济学科。 产业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理论(研究企业的本质)、 市场理论(研究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市场竞争(寡头垄断企业竞争模型、 企业合谋与卡特尔行为) 、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 演进规律、 变动因素)、 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分析方法与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方法) 、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高度化、 合理化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和产业布局政策) 以及产业政策理论(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等)。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深入分析现实产业中的市场行为。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 且其与其他各个产业的融合度非常高。 按照产业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 可以培养学生对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深入的研究, 掌握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在物流产业具体岗位上能够从整体或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所在企业的市场行为等状况。 因此, 产业经济学作为物流相关专业或者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应用经济学课程, 需要我们将重点工作放在如何能够构建符合现代物流产业高级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 从而在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下, 专业人才能够被不断吸纳到现代物流产业中。

2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 由于教学目的、 任务和侧重点不同, 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则更偏重于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善于利用掌握的知识准确地、 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因而, 教学模式更注重体现对学生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质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应用型人力资源的过程, 而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是决定这一转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或一般的理论型教学模式, 是一种以专业知识、 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专业训练教学。 将产业经济学这一应用经济学作为物流相关专业或者物流产业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课程, 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随着资源、 环境以及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变化, 产业始终处于变动状态。 例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从而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体, 这样,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必须能够相结合, 特别是对于西部地方高校, 在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进行调整, 否则, 学生无法进一步掌握较新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 更不可能深入到物流产业园区进行实践。 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理论框架, 实现产业经济学知识体系更加科学化,同时, 从产业发展的动态观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讲授方法方面。 克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可以以系统、 综合地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原则, 采取学生自主进入物流产业园区, 实现与物流企业紧密接触, 若条件容许可以参与其生产经营过程, 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使学生对物流产业有了更为直观的和感性的认知, 有利于后续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与实践接触, 可以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实践课题引导方面。 强调提倡学生以探索性、自发性的学习方式, 并通过学生个体或者团队为单位在区域物流产业园区进行实践, 并进行研究, 以此来巩固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 获取一定的经验, 提高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法。 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课题选题,包括探索性课题类型、 课题内容和难度要适度。 课题的内容需要以应用性为主, 学生通过自己或者小组的努力达到课题的进度要求。 否则, 学生会因难度太大,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 将影响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另外, 主讲教师必须知道和熟悉学生选题的内容, 即对学生的选题难度和内容结构要有所把握, 主要目的是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研究过程, 能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意见。 同时, 在每一个规定的研究阶段, 需要在班级进行汇报、 讨论、 研究以及指导, 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基于物流产业人才培养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创新

有很多课程设立案例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将鲜活的经济社会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能够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过, 若从动态角度或者亲身实践角度来讲, 一些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也就是说, 案例研究中的许多知识点、 问题的讨论是在我们事先已经设定好的学习和研究讨论材料, 对于学生来说, 只是在现成的研究案例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脱离现有经济社会现象或者没有能够做到动态地以及系统地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 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科研的考核内容, 涉及学生研究的任务, 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实际问题。也就是教学的作用不仅仅需要给学生讲授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 同时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来讲, 教师事先并未给定特定的案例, 而是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框架, 将授课班级按照学生人数分为若干小组, 然后由学生根据小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 学生所要选择的案例不仅仅是活生生的现实经济现状本身,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所研究案例的某一个知识点和理论框架的应用, 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研究要比案例研究深刻一些。 这种方式即锻炼了学生收集国内外文献的能力, 又比较全面的能够掌握理论知识。 对产业经济学某一个理论框架下的“ 研究”, 需要学生提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在所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按照教学计划, 产业经济学分为四个教学内容板块: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管理理论、产业发展理论, 重点是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理论。 将每一个部分特别是前两部分的理论作为一个研究性主题。 授课过程中按照自然班级将每一个班级分为若干研究小组, 每一个研究小组需要在以上四个理论框架的每一个理论体系中选择一个“ 选题”, 这个“ 选题” 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本模块的理论体系, 选择其中一个产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是当前的物流产业, 研究周期是本模块的教学计划执行完毕。 具体来讲,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教师讲授基本知识。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体是教师。 将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 例如,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组织理论渊源、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理论框架和衡量指标等。 第二阶段: 学生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 在教师讲授的知识框架下, 学生小组就某一个产业组织问题在自己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所研究的现实问题的现状、 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 自己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基于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下的中国物流产业分析”, 这样小组将会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 现状、 存在的问题用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各种指标来分析, 并且, 能够学会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各种衡量指标的计算、理论含义及其如何应用。 第三阶段: 课堂讨论。 这一阶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每一个小组均需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 教师在研究问题讨论过程中, 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 或者不透彻的知识点、 或者不全面的地方需要加以重新解释, 教师就此问题展开对该知识体系进行详细讲解,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此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第四阶段: 巩固和继续完善、 跟踪研究。 这一阶段主体仍然是学生本人。 主要是在第三阶段的讨论的结果中寻找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化, 或者改进或者延续。

4 结束语

本文以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产业经济学教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课程性质、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基于研究性角度分析了产业经济学在高级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

[1] 孙群.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12):66-68.

[2] 张琦. 应用型教学模式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5(7):68-69.

[3] 王扬眉. 高校经管类应用型课程SBT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5):121-124.

[4] 黄振菊. 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8):176-178.

猜你喜欢

经济学应用型物流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简明经济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经济学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