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融入技战术学练”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水平四《篮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方法与折返跑方法》教学为例
2015-08-15曹强华君
曹强华君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2.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分校,314001)
“体能融入技战术学练”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水平四《篮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方法与折返跑方法》教学为例
曹强1华君2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2.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分校,314001)
一、设计与说明
体能练习存在着单一性与枯燥性的特点,简单地强制进行体能练习也能在教学中实施,但缺乏的是可持续性与生命力。如何引导教师在遵循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原则上,将体能练习活动在技战术学习范围内进行运作,追求技战术学习与体能练习的结合,强调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创设身体练习的氛围,聚焦学生“练”的有趣、“练”的有效,是本次课设计主要思考的方面。
(一)教学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体能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在技术动作学练中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打破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些传统观念。人都是怕苦怕累的,尤其当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所进行的练习或训练是对自己有益的时候,必定缺乏动力,更不会有毅力,只有当他(们)感受到所进行练习或训练对自己是有益的时候,才有乐于练习或训练的动力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可是在学生时代,这种动力与毅力很难激发与保持的。
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让一些简单、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达到趣味化的方法很多,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可以与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将体能练习融于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之中,当然这个结合要有针对性和适切性。通过结合,既要使体能得到发展,又要使该运动项目的技能得到提高,更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练习,达到多赢的局面。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折返跑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移动能力的一个练习手段。一个人灵敏、协调、移动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就是突然变向的能力,在运动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快速摆脱、灵活躲闪的能力。为此折返能力的强弱是受灵敏、协调、移动、力量等素质决定的。
球类的传接或者摆脱就需要有非常强的折返能力,但是现在初中学生往往缺乏运动的机会,灵敏、协调等能力就显得相对薄弱,在球类等活动中虽然有一定的球类技术基础,但却无法做出突然的变向动作,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也就影响了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热情。
折返能力的提高不能简单的、机械地通过折返来完成,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练习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不理解练习折返跑的真正含义,如果让折返融入到真实的情景之中,融入到技战术学练之中,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折返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明白练习的含义,更能发展相应的技能。
(三)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的基础,本次课以素质练习无痕化为原则,把素质练习融于专项技战术之中,将折返跑与篮球的传接摆脱战术进行组合,构建了有球的与无球的移动折返、交叉折返、对抗抢断球等练习平台,在不断变化的、有乐趣的实战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协调、移动素质,在始终没有单独出现折返跑的练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折返能力,并且促进篮球技战术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1.篮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方法;2.折返跑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学生了解传接球时机选择和折返跑在篮球实战中的作用。
(二)能较熟练地做出无球、有球摆脱后传接球的方法,并能在攻防实战中加以运用;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配合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1.在摆脱与接应中的运用
要领:
传球:抬头观察、球带人跑;摆脱:虚晃逼真、变向突然。
重点:重心低、侧蹬有力;
难点:变向突然性。
练习步骤:无球摆脱练习——有球摆脱练习——无球交叉摆脱——有球无球交叉摆脱。
练习要求:(1)有球学生运球,无球学生则折返摆脱;(2)侧蹬;(3)传出起动及时;折返时换手运球;(4)有球运球,无球交叉摆脱,观察、避让;(5)传有提前量,主动伸手接。
2.在攻防实战中的运用
方法:四人一球,攻防练习,抢断后,攻防转换。
练习步骤:三攻一防——二攻二防。
练习要求:(1)抬头运球,传接及时;(2)摆脱迅速,主动要球;(3)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略)
五、课后反思
(一)融合使体能练习趣味化
枯燥的体能练习融合于技战术学练之中,既使体能练习达到了趣味化,又为技战术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次课在开始设计时是从折返跑为切入点的,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解决不了折返跑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思路常常被4×10m折返跑的考试项目所禁锢,但经过不懈地探索,终于茅塞顿开,明白了折返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的发展,4×10m折返跑仅仅是为了测试而设置的一个项目。理解了教材也就开阔了思路,折返在现实中最能体现出价值的就是在球类项目之中,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必须不断突然地灵活变换跑动的线路,从而达到摆脱的目的。为此为本次课确定了两条主线,一条为显性线就是篮球传接球运用中的有球与无球摆脱,另一条为隐性线就是折返跑方法。在整节课中没有特意为折返跑设置练习,而是把折返与技战术的学习进行了融合,通过一系列学生喜爱的、充满挑战的篮球传接球摆脱练习,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灵敏、协调、移动的能力,达到了体能在无痕中提高的目的。
(二)融合使技战术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专项技战术是体能的表现。在现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不管教师如何讲解、示范,学生就是不能理解、掌握动作的技术或战术,这主要是缺少积累,如体能的积累、动作模式的积累、技术的积累以及战术的积累等。没有相关的体能保证,完成动作的质量就将受到影响,如,科比三步上篮至空中遇到防守队员封盖时,他利用自身的平衡能力保持一段时间的滞空,在空中变换出手的方式与角度,从而完成上篮动作,能保证他这样完成动作的基础之一就是良好的体能。为此扎实的体能是支撑专项技战术的基础,只有体能达到某项技战术所需要的水准时,才能使该项技战术得以顺利的完成,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融合就是针对技战术所需要的体能而特意设置的练习方法,在篮球有球摆脱与无球摆脱的战术中,学生的灵敏、协调、快速变向能力是关键,如果学生缺乏这些素养将影响动作的突然性及连贯性,达不到有效摆脱的效果。为此将折返与篮球摆脱进行融合,既保证了技战术的顺利完成,又在充满对抗、变换、激烈的练习中提高了相应的体能。
(三)融合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机会
体能练习融合于技战术的学练之中使得课堂更加连贯、紧凑,一环紧扣一环紧紧围绕两条主线进行学练,减少的是场地的变换,减少的是队伍的调动,增加的是学生练习的时间。根据课堂现场的测试,本次课的练习时间为1413秒,练习密度为58.9%,折返的次数为108次,练习密度远远超过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建议》中对课堂练习密度(25%~40%)的要求,课堂练习的机会得到保障。也有这样的疑问,练习时间与次数的增多,一定是有效的吗?教育教学的反馈是滞后的,是否有效有待于学生今后的体现。但是练习时间与次数的增多有三个作用。首先是提高了动作的熟练性,动作重复次数的增多,加强了关节、肌肉、神经的连接,提高了肌肉—神经系统协同的能力,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得到了强化,使折返摆脱与传接球动作衔接更熟练。其次是加强了身体的认识,体育学科是一门操作性知识的学科,操作性知识往往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必须让学习者自身去感悟与体验,方能领会与掌握,为此身体认知水平越高,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就越快,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关键的是达到了健身的效果,众所周知,有氧锻炼的时间最好不少于20分钟,中低强度的超过了20分钟以后体内脂肪将提供能量,有利于肥胖学生的减肥,并且持续的中低强度练习,又有利于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发展。
曹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