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蒸馏酒不是女真人发明的

2015-08-15陈士平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酒坊金代阿城

陈士平

(兰西县志办 黑龙江 绥化 151500)

在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陈列一套铜质蒸锅,据介绍,这是金代的酿酒蒸馏器。这一烧酒锅的出土,令有的金史爱好者兴奋,并大胆推断:“中国蒸馏酒发祥地在阿城”。导游人员也说:“金熙宗发明了蒸馏酒。”

对于这一推论,笔者并不认同。金建国前,农业十分落后,所产稗米有限,自食不足,金属制造业也相当落后,对于制蒸馏酒的冷却设备,恐怕是见都没见过。但女真人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灭辽和北宋后,大批先进设备和大批技术人员被迁徙到上京地区,女真人采取的就是拿来主义、物为我用,很快就融入了中原的物质文化。金建国后,酒文化迅速发展,利用中原匠人,很快掌握和继承了北宋高度发达的蒸馏酒制造工艺。

一、蒸馏器源于中原的釜鼎甑

当野人女真尚处在“以口嚼糜,以糜酿酒”的阶段,中原已使用大型金属蒸煮锅造酒了,且作坊颇具规模,且技工、力工分工明确、农产品有剩余粮食可大量投入造酒。女真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只有稗米,金建国后,由于中原的耕作技术传到这里,在松花江南部才逐渐种植小麦、谷子等作物。但产量不高,处在广种薄收阶段。

金灭契丹、北宋后,从中原掠来大批工匠技艺人等,各种人才具备,女真人突然从原始阶段进入封建社会,战争给他们带来大量财富。仅占领北宋都城开封就夺取各种物资2050辆牛车,这其中就有各类宋宫廷用品,如铜坐龙、制酒器等。阿城出土的蒸馏器,经实验,每45分钟出酒0.5公斤左右。可知此器并不是大作坊用器。这样,它的来源就有可能是从宋宫廷掠来的。北宋的手工业和商服食品加工业已相当发达,我们从《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据《宋会要》记载,熙宁九年东京“在京酒户,岁用糯米三十万石”。据专家测算,以一斗粮食酿一斗酒估算,熙宁九年至少生产三百万斗酒(见李华瑞《中国烧酒起始探微》)。到南宋时,民间制酒烧锅遍及乡村,大户人家多自酿造酒。据(宋)洪迈《夷坚志》载:“石溪杨四工造酒,富家争用之”。蒸馏酒制作来自唐代的葡萄烧,这是一种蒸馏果酒,据传是从西域传入的,到北宋时宫廷酒匠用制果酒原理以糯米制成蒸馏酒。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记述了当时民间使用蒸馏器取柑花情况:“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这种蒸馏器当然可以用以造酒,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云:“寿皇(宋孝宗)时禁中供御酒,名蔷薇露”。蔷薇露这种酒的制作是“用器承取滴露”,用蒸馏法制成,然后与其它酒混合而成。

二、蒸馏酒不是金熙宗和道士萧抱珍所造

蒸馏酒是在酿制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没有金属铸造业和粮食酿造工艺的进步、没有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蒸馏酒就不会发明出来。北宋时,高度的烧酒(蒸馏酒)已经出现,宋皇宫里的蒸酒器被抢到金国上京会宁府后金熙宗还有必要再研究“发明”蒸馏酒吗?再说,酿酒是个脏累的体力劳动,金熙宗怎么能去奴隶造酒的地方搞“发明”呢?还有的地方宣传材料说:“金皇统三年(1143年)太一道鼻祖萧抱珍自河南来上京(阿城),在松峰山建立道观。萧抱珍看到上京没有造酒的好地方”,就建议在二层甸子建酒坊。“于是(熙宗)皇帝让他在此建立皇家酒坊。金代酿酒技术从传统的温水法到蒸馏法是酿酒史上的一大飞跃”这段宣传材料一个致命的硬伤是,做为太一道鼻祖的萧抱珍,如果不是酒鬼,他应该遵守道教的:不欲、不杀、不饮酒、守本分等教规。怎么能向熙宗提出造酒的建议呢?金熙宗汉化较重,仿佛一汉家子弟,又怎么能委派萧抱珍查勘场地建立酒坊呢?可见这一故事是作者编造出来的。对这一段“闲话”,《金史》等金代历史文献并没有记金熙宗“工造酒”或发明了烧酒的记载,也没有熙宗曾命萧抱珍查勘场地,建立酒坊的记载,这一切可能是“历史为现实服务”所演绎出来的吧。

猜你喜欢

酒坊金代阿城
国内最大地缸发酵酒作坊遗址出土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金代官员越级赠官现象考论
只要2两酒
戏子多秋
阿九正传之爱酒
风水的秘密
剩饭
一厘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