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的相关回归分析

2015-08-14熊维志程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回归相关性

熊维志++程亮

摘 要:为了分析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运动学参数与成绩的相关性,发现与抓举成绩显著相关的运动学指标,并建立与抓举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德国Simi Motion 9.01三维录像解析系统,对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15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48~58 kg)成功的抓举动作进行三维分析。结果显示:1)提铃伸膝阶段髋变化幅度(r =0.438)和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r =0.436)与抓举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r =0.627)、发力阶段躯干变化幅度(r =0.597)和杠铃垂直速度最大值(r =0.571)与抓举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提铃引膝阶段杠铃前后摆动距离(r =-0.626)、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r =-0.644)、下蹲支撑阶段时间(r =-0.500)和发力阶段时间(r =-0.627)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2)抓举回归方程Y =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 +24.832χ5(χ1: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χ2: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χ3: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χ4: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

关键词:抓举;女子;运动学分析;相关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78-05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natch performance and kinematics parameters, find out the kinematics indicators influencing snatch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snatch performance, we adopted the German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analysis system Simi Motions 9.01 to analyze the snatch movements of 15 women weightlifters (48-58 kg)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 2013. Results: 1) At the phase of lifting barbell and stretching knees, the rangeability of the hip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height of barbell lift had minuen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natch performance; the height of barbell lift at the phase of lifting barbell and stretching knees, the swing distance of the barbell at the phase of preparation, the rangeability of the trunk at the phase of exerting force, and the maximum vertical speed had moderat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natch performance; the parallel distance between barbell and shoulder joint, the time of the crouch supporting phase, and the time of force-exerting phase had

举重是中国奥运会优势项目,尤其是女子小级别。抓举在举重比赛中首先进行,其成败至关重要。相比挺举,抓举是考验运动员技术的环节[1]。目前关于女子抓举动作的运动学研究,只是探讨了优秀运动抓举特点[2],或比较了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差异[3],或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对比[4]。未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成功抓举技术运动学指标与成绩的相关性。鉴于此,本研究现场三维拍摄了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48 kg、53 kg、58 kg和63 kg)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成功的抓举动作,分析影响运动员抓举成绩的运动学参数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和完善抓举技术,丰富我国女举技术理论。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15名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等级均为健将。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2167±195岁,体重5476±572 kg,本次研究受试者抓举平均成绩为10120±738 kg。其中48 kg级4人、53 kg级4人、58 kg级3人、63 kg级4人。[FL)]

3 讨论

3.1 运动学参数与抓举成绩相关性

前人的研究证实了抓举各个阶段运动学参数的规律及特征,本研究从运动学参数与抓举成绩的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与成绩呈显著相关的运动学参数,而与成绩不呈显著相关的参数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抓举的提铃伸膝阶段运动员需把杠铃提升至膝部,杠铃重心尽量贴近人体重心,进而减少提铃时刻重力矩,为后面的提铃引膝做准备。该阶段人体利用伸膝、伸髋的力量使杠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和适宜的高度,是后续发力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求运动员躯干与地面的相对角度不变,目的是为后续阶段力量传导提供基础。本研究发现,该阶段髋关节变化幅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r=0.438),而躯干、膝关节变化幅度未发现类似的结论,说明了提铃伸膝阶段髋关节伸展幅度的重要性。另外,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和杠铃上升高度均与成绩呈显著相关。抓举要求杠铃上升有一定的高度,以往的研究强调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杠铃上升的高度,有利于下蹲支撑的完成[5],但未分析过在提铃阶段是否同样重要。本研究发现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合适高度同样影响抓举成绩。

[JP2]提铃引膝阶段运动员需伸髋、展体和屈膝来完成,由于引膝和送髋使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接近,继而减小了重力矩。该阶段人体膝关节的前引和回屈使大腿前群肌重新拉长,为膝关节伸肌群发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人体躯干、髋关节通过快速前屈后伸增加杠铃的上升动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提铃引膝阶段杠铃前后摆动距离与成绩显中度显著负相关。抓举强调“近”,如杠铃重心前后摆动距离小,说明整个提铃过程(杠铃)阻力臂小,15名受试者距离平均值仅为0.02 m。[JP]

发力阶段要求运动员在伸髋、伸膝肌群被拉长后,迅速缩短。该阶段时间要短,目的是充分发挥出肌肉的爆发力。同时,需要运动员积极蹬腿,充分伸髋、伸躯干,耸肩、提肘和提踵,进而延长人体对杠铃的做功距离,增加动能,使杠铃获得较大的向上运动速度,获得适合的高度,为下蹲支撑阶段提供有力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发力阶段受试者躯干变化幅度(r=0.597)和杠铃垂直速度最大值(r=0.571)与抓举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结果认为该阶段躯干变化幅度相比髋、膝关节角度变化更能影响抓举成绩。而杠铃垂直最大速度越大说明动能越大,人体作用在杠铃上有效功越多。

惯性上升阶段运动员身体已开始屈曲向下,此阶段,需要双手对杠铃施加向上提拉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此时杠铃也对人体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向下的方作用力,有利用与人体快速下降到杠铃之下,为下蹲支撑提供基础。本研究认为,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r =-0.644)和发力阶段时间(r =-0.627),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说明,相比其他运动学参数,发力时间短、最高点杠铃贴近人体将是影响成绩的关键指标。

下蹲支撑阶段是运动员通过杠铃惯性上升的过程,使人体迅速下降以便缩短杠铃上举的距离,同时双臂需迅速支撑杠铃。在保证人体支撑的稳定前提下,需充分屈膝,缩短杠铃的行程。本研究显示,下蹲支撑阶段时间(r =-0.500),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这吻合了下等要“快”的要求。

3.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通过建立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了解影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比赛)成绩的运动学参数,对科研工作者研究及教练员针对性训练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研究建立的抓举成绩回归方程为Y=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24832χ5(Y: 抓举成绩,104550:常量,χ1: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m),χ2: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m),χ3: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m),χ4: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m)。决定系数R=0980,p=0023<005,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好,方差分析P<0001,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JP]

对回归方程回代分析(表13)显示,15名受试者预测成绩为9957±711kg,回归模型预测成绩与实际抓举成绩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异(P=0762),进一步说明建立的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回归方程有效。但本研究针对的是女子小级别优秀运动员,此方程可能不适合大级别或非优秀运动员。另外,鉴于样本量限制和体重对成绩的影响,本研究未能建立不同级别回归方程,未来需进一步的论证。

4 结论[HTSS]

4.1 提铃伸膝阶段的髋关节变化幅度大、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高,提铃伸膝阶段的杠铃上升高度高、杠铃前后摆动距离小,发力阶段的躯干变化幅度大、杠铃垂直速度最大速度大、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短、下蹲支撑阶段时间和发力阶段时间短是影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成绩重要的运动学参数。

4.2 建立的抓举回归方程为:Y =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 +24832χ5(χ1: 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χ2 : 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χ3 : 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χ4 : 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 :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

参考文献:

[1] 董晋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评价和诊断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太原:山西大学,2010.

[2] 李建英,季跃龙.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举重冠军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60-62.

[3] 王向东,任景萍,徐文泉.不同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参数的对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573-576.

[4] 何茂贵.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5] 王举涛.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2012.

[6] 王向东.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杠铃杆端点的自动识别[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回归相关性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