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七巧与莫瑞尔夫人恋子情结缘由比较

2015-08-12袁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父权制社会转型

摘要: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戴·赫·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分别刻画了具有恋子情结的母亲形象曹七巧与莫瑞尔夫人。本文试图对比两部小说处理恋子情结形成原因的异同。研究得出结论,不幸的婚姻生活、孤立无援的人际关系、恶劣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促发形成两者的恋子情结。但归根结底,罪魁祸首指向根植于东西方文明的父权制宗法对女性的压迫。

关键词: 婚姻不幸;人性异化;社会转型;父权制;恋子情结

创作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为评论界称道的作品,其对封建父权制宗法压制下女性欲望扭曲的极尽刻画可谓触目惊心。而出版于1913年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父权制和工业文明影响下畸形的母子关系所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两部作品均刻画了具有恋子情结的母亲形象,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两者对恋子情结缘由的异同处理。

一、 不幸的婚姻生活

曹七巧与莫瑞尔夫人凄惨的婚姻是彼此人生悲剧的开端,尤其是丈夫角色的缺失为恋子情节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来自小户人家的曹七巧能嫁入旧式贵族姜家做正房太太,是因为姜家二少爷患有不治之症骨痨。他在作者笔下不过是“房那边暗昏昏的紫楠大床上,寂寂吊着珠罗纱帐子(张爱玲,p229)”。七巧与之生活的便是这样一个了无生气的活死人。夫妻之间爱意交流的缺乏和长久以来的性压抑深深地折磨着七巧。婚姻不幸成为她人生的最大悲剧,更是她心理逐渐扭曲的罪魁祸首。

莫瑞尔夫人与丈夫起初一见钟情,被彼此 “可望而不可即”(劳伦斯,p13)的气质所吸引。然而随着激情褪去,精神沟通无效、终日与贫穷作斗争,她对丈夫彻底绝望。十岁就下矿井的莫瑞尔,受教育程度低,说话发音不准、语法凌乱、用词粗鄙;常年的劳累则让他养成收工后去酒吧放松的习惯。这让有严格宗教信仰、志向远大的莫瑞尔夫人难以接受。除了带回少得可怜的生活费,莫瑞尔几乎是不被家人需要的。

两者的婚姻皆十分不幸。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痛苦更大程度上来源于性压抑;后者的绝望源于精神层次的差异及生活理想的破灭。

二、 孤立无援的人际关系

曹七巧与莫瑞尔夫人都是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结婚。婚后面对未曾深入接触过的阶层,她们显得格格不入。

姜家大少奶奶和三少奶奶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言行得体、富有涵养。相比之下,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让七巧变得神经质,逢人便絮叨抱怨,加之她小户人家的做派,周围人唯恐避之不及。她需要可以卸下心理防线真正依靠的人,尤其是男人,而这个人只能是她的儿子。而莫瑞尔夫人 “继承了世代相传的清教徒家风”(劳伦斯,p20),婚后无法忍受世俗的丈夫与鄙陋的周遭环境。面对周围的人,不论是婆家的亲人或是街坊邻居,她始终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愿与之过多接触。对丈夫的鄙视、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导致她内心世界的孤独。

无法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她们只能转而从家庭内部寻找精神依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被边缘化的那个,努力试图却始终无法挤入主流圈子;后者帶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拒绝与周围的人“同流合污”。

三、 社会转型期的动荡

《金锁记》创作于1943年,开篇便点明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1913年。当时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国家陷入军阀割据、列强瓜分的混乱局面。普通人对战乱时期物资的匮乏极为焦虑,小说中的曹七巧为求安身立命只能牢牢地抓住金钱这根救命稻草。凭借“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张爱玲,p258)”,她击退了所有对她卖身所得钱财不怀好意之人。

《儿子与情人》发表于1913年,彼时西方社会处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渡期。曾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被异化为机械的附庸、工业文明的奴隶。小说中的莫瑞尔,12岁便成为矿工。繁重的体力活儿与家庭经济的拮据,摧残着他的肉体与精神,使他无暇分身维持妻子所崇尚的清教徒的高尚。莫瑞尔夫人起初妄图改造他,尝试失败后,幸而孩子们的出生给她带来了希望。

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已然缺失。两者只好把无处投放的情感转移到可以完全信任的儿子身上。

四、 父权制宗法

纵观两部小说,两者恋子情结的根由在于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基础:父权制宗法。父权制文明统治下的女性在社会里处于被压迫、被边缘化的从属地位。然而,女性的这一从属地位并非先天而成,而是由父权制文明所构建。

无论是曹七巧还是莫瑞尔夫人,她们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被文化塑造的弱者,她们能否在婚姻中遇到可以让她们依附的男性。丈夫这一角色的缺失,使得她们不得不继续寻找其他可以依附的男性对象;而在孤立无援的人际交往中,她们可以完全信任的只能是自己的儿子。悲剧在于她们无法走出女性需要依附男性的怪圈。即使意识到这种不平等的莫瑞尔夫人也没有勇气挑战父权制的权威,而是接受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自己是个女人的事实,将抱负与理想都转移到儿子身上。

五、结论

曹七巧与莫瑞尔夫人的恋子情结由一系列原因促发形成,包括婚姻生活中丈夫角色的缺失,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转型期社会的动荡。但归根究底,其源于父权制宗法下,女性对男性必然的依附。作者认为,女性想要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必须要冲破父权制的牢笼。

参考文献:

[1]张爱玲(2012).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劳伦斯(2014).儿子与情人[M].方华文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袁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父权制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奶娃·戴德的重生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社会转型时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建设性构想
压迫、疯癫和“胜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女性自我的救赎
生态女性视域下的男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