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功的发展与现代科学的临床研究

2015-08-11苏堂田

少林与太极 2015年3期
关键词:练功气功

苏堂田

一、气功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健身术,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气功的内容

气功内容广泛,主要有调身(姿势)、调心(意念和松静)、调息(呼吸)、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气功功法繁多,有以练呼吸为主的吐纳功、以练静为主的静功、以练站桩为主的站桩功、以练动静结合为主的动功、以练意念导引为主的导引功,也有以自我按摩为主的保健按摩等。中国气功流派众多,一般分为医、儒、释、道、武术五大派别。

中国气功有2000多年的历史。论述气功的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据中国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是公元前380年左右的实物。《庄子》也论及气功。中国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一篇《却谷食气篇》,也论及了气功。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上古天真论》关于气功论述尤详,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另外,历代不少著名著作中也都谈到了气功,如老子的《道德经》,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王阳明的《传习录》、胡文焕的《类修要诀》,清代王祖源的《内功图说》,以及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新中国成立后,气功被运用近代医学科学加以整理提高,用于保健康复和治病,称为“气功疗法”。

诸派气功,各有特点。医家气功主要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为目的。儒家气功主要以“修身养气”为目的。道家气功主要以“身心兼顾”、“性命同修”、“清净无为”为目的。释家气功主要以“练心”为目的,要求“精神解脱”;其中又分两派,一派叫作“入定”,强调“四大皆空”,另一派叫做“参禅”,强调“修心养性,普度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击技技术为目的。各派气功尽管方法各异,但总以练意、练气为主。气功从形态上可分为静气功和动气功两大类。静气功采取卧、坐、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精神内守和调整呼吸的方法,着重练身体内部,因而也称为内气功。动气功是采取意和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方式,如走式气功、太极棒气功、自我按摩等,因为它有动作表现于外,所以又称为外气功。

三、气功的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它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心血管系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起到自我控制的作用。

从脑电图的变化来看,练气功者和常人有显著不同。常人脑电图在清醒状态下呈大量高频低幅波,约50微伏,不同区域脑电波的同步性很差,而练气功者脑电波出现大量频率为8赫左右的α波,波幅高达180微伏,且各区域电波趋于同步化。上述特点在大脑的额叶和顶叶更为明显,而额叶正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中心,主管意念活动。这表明气功对高级神经中枢的作用尤其显著。练功越久,α波段的同步化则越好,且向低频段扩张,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的功能。

从呼吸变化来看,练功时可见呼吸频率减低,呼吸时间延长,呼气与吸气时间之比增加,横膈活动幅度加大,潮气量及肺活量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减少,深呼吸时往往好像停顿一样,其中夹杂多次小呼吸运动。动物实验证明,呼气中枢兴奋增强时可扩散至副交感神经中枢,吸气中枢兴奋增强时可扩散至交感神经中枢。这样,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意志性调节,可以促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趋于平衡。

从代谢生理状态来看,练坐式和卧式气功时,身体的耗氧量比练功前减少30%左右,能量代谢率也比练功前减少20%左右,呼吸频率和每分钟的通气量也减少。这种低代谢生理状态,有助于减少患者身体的消耗,重新积聚精力,培养体力,为战胜疾病打下基础。

从自我控制来看,气功和生物回授两种疗法相结合,就更易于达到自我控制。所谓生物回授,就是用肌电计、皮肤电阻计算生物回授器的检测,把生理功能(如肌张力、血压等)的变动用听觉和视觉的信号告知患者,使患者心中有数,让患者通过自己的意志控制来掌握生理功能的变动,使之趋于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按摩作用来看,进行腹式深呼吸能够使腹腔器官受到有节律的按摩作用,尤其在采有停闭呼吸法(如内养功)及逆呼吸法时,这种作用更为显著。在练气功时,胃液分泌增加,膈肌活动范围比平时增加3~4倍,腹腔内压发生周期性的变动,从而可以按摩胃、肠、肝、脾等内脏器官,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腔淤血,改进内分泌的调节,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练功后一般都食欲大振,食量大增,体重亦因而增加,能够为治愈疾病创造出良好条件。

从血液循环系统来看,血管运动与练功过程以及所练功种有关。在练内养功和练松静功的过程中,半数以上手部血管出现舒张,练松静功者比练内养功者舒张明显,而练三圆式桩功的会出现缩血管反应。凡入静好和练功程度高的,功中血管变化较稳定。练气功中吸气比呼气长者,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加,而呼气长于吸气者每分钟心输出量减少,这是呼吸中枢对心脏迷走中枢和心率影响的结果。无论是练内养功或练松静功,都会出现心率降低的现象。坚持每天练功的,血压下降明显。

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作用:排除情绪的干扰,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激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气功的入静(调心)调整精神状态,使之入静,也是气功最基本的功夫。

入静方法可有下列5种:

1?郾意守法。意念高度集中于身体某一点,常用的是意守丹田。意守时要排除杂念,但不必过分用意,而要似守非守,不即不离,松静自然,恰到好处。

2?郾随息法。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只留意于腹式呼吸的起伏,但不可加意指挥,以便自然形成意气合一,达到入静。

3?郾数息法。一呼一吸谓之一息。练功时,默数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十到百,数至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就自然可以达到入静。

4?郾默念法。默念的字句要单纯,其目的是用一念代万念,用正念代“邪念”,以帮助入静。例如默念“松静”二字,不少人可念到一心不乱、杂念不生、心旷神怡、舒适入静的境界。

5?郾听息法。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气的出入,以听不到为好,在听不到的情况下去听,以助入静。

以上5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1种,可以因人而异。

气功的呼吸(调息)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扩大肺活量,促进气体代谢和血液循环,按摩内脏,帮助消化和吸收,以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呼吸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下列8种:

1?郾自然呼吸法。这是每个人出生后即具备的生理呼吸,丝毫不加意念支配,呼吸自然、柔和、均匀,但其缺点是不够深长。

2?郾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部外凸,呼气时腹部内凹,腹肌前后运动量大,逐渐练成腹式呼吸。

3?郾逆呼吸法。与顺呼吸法正相反,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腹部外凸,较顺呼吸法的运动幅度和强度为大。

4?郾停闭呼吸法。在吸或呼当中,吸或呼之后稍停片刻,然后再吸或呼。

5?郾鼻吸口呼法。人的正常呼吸是鼻吸鼻呼,但当呼吸道有病、内腔变狭、呼吸不畅时可采用此法。

6?郾气通任督脉法。这是一个完整的功法,但其呼吸法采用逆呼吸法,用鼻吸气,同时以意领气(即用意念指挥内气运行而非呼吸空气),意想气到了肚脐(丹田),然后下至会阴,呼气时以意领气,意想气由会阴循脊柱至百会(头顶),由鼻呼出,故又名小周天呼吸法。

7?郾潜呼吸法。是练顺呼吸法或逆呼吸法后自然出现的一种呼吸法。其特点是吸气绵绵,呼气微微,息息均匀,呼吸出入时用手试之于鼻,没有明显的感觉,故又叫做潜息法。

8?郾真息法。古人云:“盖凡息即停,而真息自动。”所谓息停,不是强闭不出,而是虚极静笃,心愈定而息愈微,神凝气结,至此一息。此时,从外表来看呼吸好像停止,但实际上腹中在旋转跳动,故又叫做“胎息”,此乃功夫较高阶段。但也有人认为练真息法如不得法,呼吸功能受抑制过甚,也可能导致危险,危害健康。

上述8种呼吸法中,顺呼吸法对防治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疗效较好,停闭呼吸法和逆呼吸法对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疗效较好,鼻吸口呼法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较好,气通任督脉法对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各种呼吸法应根据病情辨证采用,以免发生偏差。不论哪种呼吸法,每练10~20分钟后都要改为自然呼吸法,以免呼吸肌过劳、发生麻痹,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呼吸中枢受压制过甚使人憋闷,贻害身体。因此,练气功必须练养结合,亦即练呼吸与养呼吸相结合。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气功的功种

气功从用途上来看,可分为3种:

1?郾医疗气功。用于治疗慢性病,通常所说的气功,主要指这种气功。

2?郾保健气功。用于日常保健强身和预防疾病。

3?郾武术气功。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用于强筋骨、长气力,以练站桩为主。

气功从方法上来看,大致又可分类下列多种:

1?郾放松功。其特点是练气时结合练意,默念“松静”二字,逐步用意识使全身放松,可用以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脑动脉硬化等。

2?郾内养功。其特点是练习入静结合腹式停闭呼吸,可用以防治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

3?郾强壮功。其特点是以调心为主,着重练习入静,并结合逆呼吸,可用以防治多种慢性病以及神经衰弱等。

4?郾静功。以调身、调心入静为主,适用于防治神经衰弱等病。

5?郾气功搬运法。主要以意领气沿任督二脉运行,可用以防治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等。

6?郾新气功疗法。其特点是意念、呼吸、动作、吐音和综合导引5种方法相结合,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动功,可用以防治多种慢性病。

7?郾三圆式站功。以练身为主,结合练呼吸和入静,可用以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

8?郾铜钟式站功。以练身、练意、练气为主,可用以防治肺结核等多种慢性病。

9?郾太极棒气功。其特点是在松静的前提下持小器械(1尺长的棍棒或太极尺或太极棒或圆球)做简单动作,以诱导入静,适用于练气功法易入静的人,可用以防治多种慢性病。

10?郾动功。其特点是在松静自然的原则下肢体做各种动作。

11?郾意功。其特点是用意领气专攻身体病区,是一种主要用意的功法。

12?郾吐纳功。其特点主要是在松静自然原则下练习深呼吸,并常结合着进行各种肢体活动。

13?郾保健按摩。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自我按摩,常常和练气、练意等结合着进行,疗效显著。

14?郾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古代民间传统的健身术,常和练气、练意结合着进行。

上述各种功法的适应征都是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归纳出来的,但并不是全部。至于气功禁忌症,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以及急性传染病等。

五、气功研究和发展趋势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和整理气功,到60年代把气功定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全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如上海第一医学院、唐山气功疗养院、重庆医学院和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等单位,纷纷开展气功生理机制的研究,对比练功前后人体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如呼吸、心率、血液、血压、血液成分、消化机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等。中国云南省个旧市第三中学王伽林为了取得科学成果,曾在自己身上开刀,剖腹测量胆汁流量,直接观测气功状态下内脏功能的变化;他还提出了关于练功时血压变化的研究报告。北京和上海的科学研究部门在研究“气”的本质中,提出了“生命信息”的新概念;他们认为气功运气疗法属于信息疗法,是产生中医学说的基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顾涵森在对气功“外气”的科学研究中获得4种物质形态—受低频信息调制的红外辐射、某种微粒流、静电及低频磁信息。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等根据顾涵森对“气”的物质性研究成果,从仿生学角度出发进行了模拟试制,研制了“远红外信息治疗仪”,4个月内经200多例试用,疗效与气功医师放气治疗基本相同。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探明“气功”的奥妙。

有人认为,虽然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先锋,但综合的、对人类生命整体的研究则将是生命科学潜在的、未来的主流,那里孕育着自然科学的伟大突破,而气功的研究则可能是通向未来的一个突破口。

猜你喜欢

练功气功
习练八段锦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个世界健身气功日即将举行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练功
寒假魔力卡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练气功如何“入静”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怎样练气功更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