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练八段锦有哪些注意事项

2019-08-15

健身气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练功法练功

练功过程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主要表现在习练者深化功法技术、理解文化内涵、优化生命状态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等过程内部一些因素的必然联系上。这些规律在练功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复出现,并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弄清并遵循练功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助于科学练功,提高练功的效率和质量。

一、明确练功目的

目的是人对参与活动结果的一种设想或规定。习练者进行练功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地。也就是说,在习练者进行练功之先,已经在观念中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目的。习练者之所以进行练功,也就是要引起自己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练功目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其练功目的首先就是为了祛病强身、益寿延年。此目的不仅包含身体健康,而且包含心理健康,既能够“治未病”、促进康复保健,也能够护养生命、延缓衰老和开发智慧,并可以帮助习练者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陶冶道德修养,使习练者懂得做人的真谛而完善人生的价值。

虽然不同人群、不同时期树立的练功目的有所不同,但要想达成既定的练功目的,还在于坚定信心、决心和恒心。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影响生理活动。何况练功是着重通过意识调动自身内在的因素,从而全面提升健康水平。因此,练功要想取得自己预想的结果,更需要强调意念的调控作用,建立起坚实良好的思想基础。健身气功·八段锦是被数以百万的群众实践和严格的科学测试检验过的功法,只要习练者能够按照功法的要求认真去锻炼,就能收到良好的练功效果。倘若能够坚信通过练功能使自己身心健康、相信自己能够练好功法;面对练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关,不仅能下定决心克难而进,而且能够持之以恒的练功,就能充分发挥精神统率周身的能力,取得更加理想的练功效果,尽快达成预想的练功目的。

二、遵守练功规律

习练者应选择地势平坦、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避免风口)、温湿度适宜和安全的地方练功,以减少新异动因的刺激,利于肢体活动、呼吸调整和调心入静。如果环境嘈杂、空气污浊、温度过高过低,或湿度太大的地方,都会给身心带来不适感觉,有碍正常练功。故习练者一方面要尽量选择较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应在练功中主动排出杂念,尽量消除外在环境的影响,日久练功自会适应外界的环境。如遇雷电、大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习练者应停止练功。

功前准备不可等闲视之。服装要宽松合体、冷暖舒适,宜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练功,功前要排净大、小二便,以利全身气机运行、肌肉放松和肢体活动不受制约。功前30分钟,应停止较剧烈的脑力活动或体力劳动,使精神安定、心情愉快的准备练功。练习前饮用适量温开水有助气血运行,但不要喝咖啡、浓茶等易使人興奋的饮料。习练者过饱、过饥、醉酒或过度疲劳、大悲大怒以及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练功。正式练功之前,要结合功法主动做一些抻拉肌肉、活动关节的热身运动,既利于防止练功受伤,也利于帮助尽快进入练功状态。若是身心疾病患者,务必遵从医生建议,并做好健康监督、评价和控制,以确保练功的安全性。

练功要注意循序渐进。无论是练功的运动负荷,还是练功的难度,都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练功要通过锻炼时间和运动量的积累,才能掌握功法、取得成效。但也不是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越大越好,而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量度。此外,由于存在年龄、身心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习练者对掌握功法以及承受同一练功负荷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习练者之间切忌相互攀比学练进度或强求承受同一运动负荷进行练功。

练功贵在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好的功法,若没有练功时间的保证,运动量的持续刺激,练功的成效也不会自动而来。每天坚持练功,利于人体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和良性的生命稳态,有助于练功效果的获得。此外,持之以恒的练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能磨练习练者的意志,也是练功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要按照功法要求的技术规范和习练要领认真练功。功法中的姿势、呼吸和意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作用,习练要领也是古往今来养生家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习练者对其掌握的程度如何,与锻炼功效的关系极大。练功时应细心体会、反复实践,力求能够尽快遵照功法技术规范和习练要领准确锻炼。但是,习练者也要注意灵活练功。练功不要苛求一步就做到技术规范和掌握习练要领,要善于分解技术、分解要领逐个攻克难关,也要灵活运用日常时间拆解功法,采用单节或单动强化练功,或者从降低功法技术难度开始练功再逐渐达到技术规范要求。总而言之,练功要以松静自然为原则,不能违背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规律,超越自己的能力强行锻炼。要不断纠正自己偏颇的形体动作、呼吸运用和意念调控,使之逐渐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练功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突如其来的噪音和巨响等情况的发生。一旦意外受到惊吓,万万不要紧张和恐惧,可暂停练功,待找出原因并消除刺激因素,使情绪和心情安定舒适后,再开始专心练功。

要高度重视练功的起式、收式环节。起式、收式看似动作简单,实际对于提升练功质量非常重要,切忌草率行事。起式是正式练功之开始,既是把习练者从日常生活状态过渡到练功状态的必要措施,也是调整形、气、神使之符合练功要求的必要准备。犹如一年之春蕴藏生机,做好起式可帮助习练者尽快进入凝神静气、形松意充的练功境界。收功之作用,一是可调和练功过程中流注全身的气血,使其从炼气转为养气,并起到引气归于丹田的目的。二是可使习练者从练功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练功全过程有如辛勤的耕作,收功则是秋收时的颗粒归仓。若不收功或草率收功,运转全身的气血就不能归元,如此日久必会造成元气亏损,不仅得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很可能还会自损身心健康。练功结束时,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做些搓手、浴面等整理运动,切不可随即坐卧不动、参加剧烈活动以及进行冷水洗浴等。

练功还要注意尊师贵道。所谓尊师,是指尊敬教学功法的师长,重视老师对练功的教导。古语曰:“古之学者必有师”“三人行必有吾师”。在练功进步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功法技术的老师外,还有许多引导自己进步的同仁,这些也都是自己的老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心”,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见到不好的要警惕自己不能犯类似的错误。练功重在实践体悟,而一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若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心得、探讨问题、总结规律,可以帮助自己深化认识、科学练功。凡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启发自己练功的,更需尤为尊重。其实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把周围的人都视为自己的老师那样给予尊敬,就能够保持自己的恭敬之心,利于精神集中、宁静而不浮躁的练功。所谓贵道,既是指练功要珍惜自己所学的功法技术和知识、认真加以练习提高;也是指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不断增强自己的分析鉴别能力,以防被歪理邪说所欺骗。

三、正确对待反应

刚开始练功的习练者,在练功后的第二天乃至以后几天,常常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有些经常练功的习练者,在突然加大练功负荷后,也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其实,出现上述肌肉酸痛多属于生理现象,是人体对练功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担心,而不敢继续练功。但是,也要注意练功的负荷不要过大,以防造成身心过度疲劳等问题,反而影响练功的整体进展。

在练功过程中,习练者可能会出现手足温暖甚至微微出汗现象,也会出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头脑清醒、全身舒适等感觉,还有的会出现食欲改善、唾液增加、面色红润等现象,这些都是练功改善身心的反应,基本属于练功的良性反应。练功到一定程度后,习练者体内可能会出现热、凉、麻、痒、轻、重、大、小、有蚁行及肌肉跳动等感觉,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幻觉、幻象等现象。其实,这些反应都是体内气机变化的表现,对此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好奇追求,而是要在神意中保持自然、任其来去、不理不睬。上述反应均是练功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反应,继续练功很快就会过去。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习练者都会出现上述练功反应,也不是任何一次练功都会出现练功反应,更不是一出现练功反应就会各种反应一并出现,其实即使是习练者不出现任何一种练功反应,只要安心练功也会取得理想的练功效果。

练功过程中,若不遵循功法的技术规范和习练要领锻炼,或者因急于求成、受到不良心理的暗示等因素影响,也有可能会产生某些异常的心理、生理变化,出现各种不同的异样感觉。这就不属于练功的正常反应,需要引起习练者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弥补。练功过程中,对于正常、异常的练功反应和因练功不当导致旧疾诱发的现象不能正确区别时,习练者首先应暂停练功,并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师报告情况,共同分析出现的反应是否正常,有沒有练功不当之处,再根据分析情况作练功方法的调整。必要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若是旧疾复发,或是身体本身产生了疾病,则应积极地进行医治,直至疾病痊愈,再开始练功。

四、提高理论素养

古人云:“理不圆通,莫论修真。”尽管本功法肢体运动简单,动作数量不多,但其蕴含的练功理论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功法锻炼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在于是否是内向性运用意念。练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强化运用内向性意念来改善生命活动的机能。这就需要习练者正确学习和领悟健身气功的专项理论,才能按照形、气、神三位一体的锻炼规律和特点去思考问题和实践练功。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在古人练功实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编创而成的。其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受其影响。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健身气功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健身气功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由此,练功就绝不能割裂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关系,要通过深入了解儒、释、道、武、医等诸家理论之内涵,来帮助习练者用古代的经典理论丰富头脑、指导练功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对那些存有封建迷信的东西要坚决予以抛弃。此外,习练者还应充分汲取现代科学的养分,包括现代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高理论素养,培养现代的科学意识,充分理解功法内涵,更科学地指导练功实践。

五、注意生活调养

要养成练功生活化的习惯。这并不是整天不做其他事情,把全部时间用来练功,而是把练功贯穿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首先是可以把功法中的一些内容和姿势的锻炼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譬如,生活中可以多体会立身中正这一练功要领,无论是坐在办公桌前,还是等公交车等情况,都可以主动调整身形,力求找到“尾闾中正神贯顶”的感觉。生活中练功不能强求动作的完整性,可以仅就某一动作的某一部分进行锻炼。其次是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安静稳定的精神状态。练功所强调的修养心性、涵养道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强烈的刺激或情绪波动时,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不紊乱、不波动,保持精神安静而不躁动,这就是练功向生活的深化,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练功。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其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练功要想取得理想的健身养生效果,每天坚持锻炼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心调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要注意调整饮食,主张少吃刺激性食物,追求食物的丰富多样性,从而供给均衡的营养。勿要过饥、过饱、过食肥腻,勿食过凉、过热食物,要做到戒烟限酒。其次是日常穿着要注意宽松舒适、大方得体。能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特别冬季时勿要硬抗寒冷,徒耗体内精气神。再者是要保持居住场所的空气新鲜和流通,湿温度适宜。此外,还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久卧、久坐、久站、久行等过劳行为。概而言之,通过调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维系习练者良好的身心状态,并以此不断巩固练功的成果。

(摘自通用教材《健身气功·八段锦》)

猜你喜欢

习练功法练功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空劲气功概况(一)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练功
寒假魔力卡
怎样练气功更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