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治理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改进

2015-08-10代蕊华

中国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共同体背景校长

代蕊华

“治理”这个词是一个热词,大家用的非常多,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要从“管理”走向“治理”,好像“管理”是一个过时的词。但实际上,在新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在构建管办评分离的新体制下,在管理方面有诸多事情要做。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呼唤管理变革

思考一下,在新形势下过去的哪些管理理念需要改进。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怎样进行改革,都不能忽视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从学校层面看,无论怎样的改革举措,都不能忽略我们的服务对象——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体现多元。学校的管理要体现多元,不仅是体现校长的管理权力,也不仅是体现某一个群体的管理权力。校长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社会的其他力量,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团体,都是教育管理可以依赖的力量。因此,新的管理改革呼唤多元共治。第三,讲究民主。作为校长,要反思在学校管理中是否存在行政化倾向,是否存在官僚主义问题,是否真正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当下校长中间存在一些不是很好的现象,多了一种霸气、官气甚至匪气,少了一些大气、正气和书生气。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要真正发扬民主,充分保证多元主体的参与。第四,注重法治。依法治国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被重新强调,依法治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一方面,我们非常关注校长的主体性,“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很好地体现了校长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句话体现了人治的观念而不是法治的思想。因而,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加强管理,如何促使学校管理方式的

改变。

二、教育治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

首先,要推进依法治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6条明确规定了办学所需要具备的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办学校需要具备学校的章程。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严格而言,没有章程的办学都是非法办学。其次,促进多方协调。多方的参与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同群体的参与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再次,构建新型共同体。在治理和人本的背景下,学校不仅要建成学习的共同体、专业的共同体,还要逐步形成关怀的共同体。最后,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是一个不断陶冶学生身心,促进其成长的地方,学校必须先要像一个学校,像一个使人受教育的地方,然后才要像你的学校,体现你的特色,而不是千校一面。

三、学校管理改进与校长专业发展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校长专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从2013年2月到2015年1月,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从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希望,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教育者,关注教育的规律,关注人的问题,关注教育区别于其他领域的地方。其次,校长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关注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的领导。最后,校长要成为一个管理者,而且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管理。

基于学校管理改革和校长专业化的要求,我们认为,首先,校长要坚持价值领导。要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通过核心价值的领导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其次,校长要强化教学领导。作为校长,如果在课程教学上没有发挥领导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校长的专业性,校长要不断提升对课程与教学的领导力。最后,校长要优化组织领导。在治理的背景下,为校长提出了优化组织领导的新要求和新机遇。

要做好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非一日之功,非一校之功,作为校长,我们要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共同体背景校长
爱的共同体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跟踪导练(一)5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