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认识及实施策略初探
2015-08-10王世金
王世金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本着面向生活、面向学生的主题,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每个知识点正文后面,都安排了“活动”这一栏目。试就地理课堂上“活动”栏目的地位及实施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让“活动”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全面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策略
一、教材中“活动”栏目的重要性
经统计,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4册书中共编排有154处活动栏目,这些活动栏目都是面向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充分体现了本次教材改革的新成果,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做,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掌握知识本领,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共进,使他们有机会亲自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奥秘。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栏目是初中地理教材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一个“亮点”,是初中地理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
二、教材中“活动”栏目在践行新课程理念中的作用
1.“活动”是课堂交流探讨的重要平台
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中“活动”少,偏重于知识由师到生的单向传授,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很少。实践证明:信息交流的次数越多,量越大,从中获益的机会就越多。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编排,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具体内容。课堂上教师首先把自己的教学意图传达给学生,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编排,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这样才能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
3.“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材中,问题的设置主要以思考题的形式,表现出难度大、繁杂、死板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特点,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栏目,在内容的选择,图文、表格的组织以及问题设计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活动内容基于课本,联系生活实际,简单易行,学生无论基础好坏,都乐于参与其中,每次对活动的开展都充满期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动手、动脑、动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一节节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默契,课堂教学也因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实施策略
1.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效率
通常,不同的活动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活动状态,影响活动的质量。地理新教材活动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所有活动进行归类:(1)按时间要求归类。有些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的,有些活动是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有些活动是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有些活动属于复习巩固知识的类型等。(2)按活动场所归类。有些是课堂活动,有些是家庭活动,还有些是室外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社区、工厂、车站等场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挖掘活动的趣味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就必须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民风民俗等密切相关,地理课堂活动内容、活动环节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视觉感官上的兴趣。活动前多联系身边问题、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问题、热点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视频,使学生能见其形,如临其境。还要创设情境教学。比如,活动“读图认识中东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们这里,掘地数尺一般就会有水冒出来,有人曾在沙特茫茫沙漠中打井找水,然而,每打一口井,井里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东西(石油)。学生就觉得很好奇、很特别,很快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下面的活动中。又如,活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北方组、南方组、西北组、青藏组,然后开展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赋予了特定的角色,活动起来就更积极主动了。
3.注意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做到活动有的放矢
从内容上看,地理课堂活动基本分为绘图填表、图表分析、问题思考、模型制作,交流讨论、社会实践、实验调查等几大类,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很多地理知识信息是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来表达的,有关这一类的活动就要充分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开展地图阅读问答活动。通过对图表的分析、问题的思考和绘图填表等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能让学生熟悉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读图的基本技能。精神塑造了健康人格,树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活动方式有针对性,活动才更加有效。
4.做好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对活动情况作即时性评价,包括能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气氛是否热烈,是否有序有效。学生在展示时,声音是否洪亮,表达观点是否清晰,能否正确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等,教师要及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提出更好的活动建议。活动结束后,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总结归纳是认识升华的保证,总结评价首先从心态方面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鼓励,提出希望和要求,把各小组探讨交流的成果展示出来,并对小组讨论观点进行归纳归类,评价小组提供的论据是否充分,能否作为论点的支撑,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设置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实施活动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需要教师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并将此融于课堂活动中,让活动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