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 子

2015-08-10韩峰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劣根性批判鲁迅

韩峰

摘 要:主要是通过对鲁迅散文作品的分析,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并由此来透视鲁迅的爱国爱民之心和对国民的复杂感情,同时也希望得出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劣根性;批判

长期以来,人们把封建传统当作安身立命的准则,即使后来一些先进人士提出了推翻封建统治,并反对封建思想,但是当时人们还是没有去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国民的心理,而鲁迅则用他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思想和一片拳拳之心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对长期以来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入骨三分的揭露,对当时统治者的恶行进行了严厉的鞭挞。

鲁迅曾在《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中写道:“假如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如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这反映了看客们盲从的心理,实际上是他们灵魂空虚和无聊的表现,因为这极度的空虚和无聊,但凡一点事情,都可以吸引无数看客。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写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段经历,在一次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他看到一个为俄国人做间谍的中国人被日军砍头,而旁边许多中国人却只是麻木地围观,这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即使有了健康的体格,而缺少健全的灵魂和精神,也只能做一个麻木的看客,因此,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的虚弱还要可怕,这件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他认识到看客的可悲,这也是民族的悲哀。他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这些看客不仅是无聊、空虚的,还是残忍、嗜血的,鲁迅揭示了他们潜藏的这种残酷与嗜血,这是人性的泯灭。中国古代有当街斩首的刑罚,这总能吸引无数看客纷纷伸长了脖子观看,就犹如他们看剥羊一样,他们总是善于从别人的悲哀中找到可供自己娱乐消遣的东西,从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可以说他人的痛苦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而且这种快乐是很短暂的,他们需要不断地去找寻、发现别的可看的东西,这是一种变相的吃人行为。中国的大部分国民都有这种看客心理,于是中国的历史就在这看与被看中循环,观众稀里糊涂地看,统治者也乐于如此,于是大家都觉得挺好的,也就这样过了。

这看客的心理还使得中国人有另外一种本事,那就是忘却,因为与己无关或者自认为与己无关,自然不会放在心上,短暂的消遣娱乐之后,便会找到新的可看的东西,先前的自然要被忘却。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期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确实鲁迅的骨头是因为硬的,正是有这样硬的骨头和不屈的灵魂,才有可能看到隐藏在国民内心的劣根性,并给予深刻地揭露和鞭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自己,因为他的文章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的病态。那个时代有鲁迅,我们的时代又有谁呢?鲁迅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的批判精神,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鲁迅的文章也不是全适应于当今的社会,但是他敢于批判的精神在我们的时代仍有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鲁迅.一思而行.鲁迅文集:第五卷[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446.

[2]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文集:第二卷[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劣根性批判鲁迅
DANDY CELLS潮细胞
鲁迅《自嘲》句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