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默不再是金

2015-08-10闻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能力教师教学

闻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中学教师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里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充当听众的同学越来越多。即使点名,学生回答也是敷衍了事,少数学生可能想要发言,最后也不想多事举手回答。到初三时,可能全班就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偶尔有几个尖子学生会回答教师的点名提问。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个人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初中生发言不积极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家庭的环境因素。家长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能说会道就是花言巧语,而花言巧语就是骗人。这些家长自己不怎么会说话,相信“沉默是金”,信奉“少说多做,不会犯错”的箴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些家长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其次,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生自己不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没有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人认识到说话是一门艺术,不知道准确的表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失败的表达则常常会导致祸从口出。不少学生认为自己从小学开始学习说话,到初中已经会讲话了,不用再学,产生盲目的自信心理。而上课时某些学生没能认真听讲,有时可能连问题都没听清楚,也就不敢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听清了问题又积极思考了问题,又担心说错了老师会批评,同学会嘲笑,这时又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躲在后面,做起了隐形人。

再次还有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初中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初中毕业考试也没有对学生说话能力的专项考核,因为说话能力与考试分数无关,教师也没有特别去注意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沉闷而缺乏活力,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改善学生在语文课上发言不积极的现象。

二、提高初中生说话能力的重大意义

首先说话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从牙牙学语开始学习语言,到五六岁时已经能和他人交流了,那时一个字也不会写,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到上小学后识字,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久即可用书面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见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都是先口头表达再书面表达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扎实的口语基础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快速提高。

其次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还在用语言进行着思维,不断地接收外部信息,结合内部信息进行回忆、联想、想象,再借助思维内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外部语言输出。在口头表达的同时,还要根据说话对象的反应,考虑说话的效果,调整说话的内容和语气。

再次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不少学生不会交际,在班级内是个隐形人,很少与人说话,这种学生在乡镇初中里不少。初中说话教学训练是改善这些交流弱势学生说话能力的唯一机会,过了这个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会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内向不善交流的人,学生今后的社会交际能力养成将事倍功半,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机会,让克服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通过一系列训练,培养他们敢说话胆量,能说话的本领,继而培养他们的良好性格,为学生踏上社会、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对策

第一,引导学生认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说话的动机。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只要身处社会,就不可避免与他人交流。在此处教师可以引述《请客》的故事(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谈谈说话不恰当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许多工作需要人们彼此合作交流,这不同于平日里的聊天,消磨时间,要求高效率的说话。说话水平高的人往往在社会群体中更有亲和力、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如鱼得水,更容易获得成功。将来学生必然要加入社会生活,说话能力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而良好的说话能力将是学生加入社会生活时必要的润滑剂,这种能力必须在学校里就开始培养。由此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我必须胜任自己心目中的职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第二,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说话的兴趣。教师应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做一个听众、朋友,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话语,及时地维持课堂纪律。刚进初中的学生还保持着小学的活泼天真,上课时喜欢插嘴,有时七嘴八舌的,气氛十分活跃。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严厉训斥,应区别对待。对急于表达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捣乱的学生加以批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别人的发言给予必要的尊重,认真聆听,而不是窃窃私语或是冷眼旁观,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关系,对他人的表现给予微笑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话,允许学生说错、修正、补充说话的内容,不要去急于纠正。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或者从教学内容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说话训练内容,让学生主动表现自己,并且有话可说。这样就可以营造并保持班级内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说话的兴趣。

第三,排除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说话。学生说话的主要心理障碍有以下几个: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出现后,学生产生自闭心理,不愿在人前表现自我,怕人议论自己爱出风头。或者是认为自己又不是哑巴,长到现在说到现在,难道连说话也不会吗?或者是怕言多必失,让别人去犯错吧,本人稳坐钓鱼台,看戏好了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以上种种想法的错误,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克服以上心理障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鼓励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同时教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比如说话前先理清说话的思路提纲,起初说话时不要去看别人的眼睛,只管按照自己整理好的说话思路提纲说话,完成说话任务就是胜利。多次训练,渐渐适应以后再分出部分精力去观察同学的反映,调整说话语调和停顿,渐入佳境后再考虑如何调动别人的情绪而调整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说话时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要当面指出,课后单独指点说话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下次改进。

第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真正说话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只是刺激学生想说话而已,真正能说话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清晰而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的言语清楚而有条理,所以教师还需要在平时的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如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地归纳。比如教学小说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小说,有目的的请学生起来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视情况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然后让学生根据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来谈谈人物性格特点,并且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提出学习小说后发现的新问题并讨论解决。这样在平时的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让学生在想问题、提问题、答问题中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听、说的能力。

第五,纠正学生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文明说话和仪态大方的风度。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或是不愿说话的人一般都不怎么会说话。他们或者说话粗俗,用词不当;或者词不达意,口头禅太多;或者条理不清,思维混乱。更有人说话时体态动作不雅,甚至手足无措。这些不良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发现、纠正。同时教师也要指点学生说话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具体做法可以是:先提供一些典范的口语训练资料(读物或音像等)给学生,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先学习模仿良好的说话习惯,并积累语汇,充实个人思想。然后在说话教学教会学生想清楚再说,对复杂问题的述说要分清前后、主次,做到言之有序。注意说话时的表情、仪态,恰当地使用称谓,适当地配合肢体语言等等,可以先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几遍,然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再以后可以训练调整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快慢的控制,根据说话对象、场合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辞,如何利用肢体语言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养成说话时的仪态风度。

当然,所有这些说话教学内容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并和听读写的教学相结合,目的是为这所有初中学生将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让他们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劳拉·E.贝克著.吴荣先,朱永新,吴颖注译.儿童发展[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孙路弘.说话就是生产力[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0.

(闻 鸽 江苏省常熟滨江实验中学 215513)

猜你喜欢

能力教师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