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让数学课堂充满快乐
2015-08-08陈国婷
陈国婷
数学教材中生动的主题图、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引领着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巧用教材,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数学课堂的快乐。
一、巧用教材,感受数学生活的快乐
学生的生活是快乐的、多姿多彩的,这正和课程教材给学生们提供的主题图不谋而合。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不是课始和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是以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来呈现的学习素材,这给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创作空间。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为载体,如教学“分类与整理”,创设“参观熊大和熊二房间”的情境,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熊大房间里的东西分类摆放得井井有条、熊二房间里的东西随意堆放。从图片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2)以“身边实例”为载体,如教学“位置”,以班级学生的实际座位为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书中有幅静态的“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图。教学时,我请一名学生和我一起合作(圆柱形木质教具的底面涂红色,侧面涂蓝色),边说边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们从实验中发现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来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所以圆柱的体积就可以转化成拼成的长方体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以引导学生将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原来圆柱的相应部分对照起来,这时可以发挥颜色的作用,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完成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我再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表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表面积不变。从观察实验中学生们既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明白了转化后体积不变但表面积增加了。学生们在观察与实验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有机的渗透,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巧用教材,经历构建模型的快乐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的活动。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上。如在《抽屉原理》的教学中,我把教材主题图中的“分铅笔”改成“分小棒”,六年级的学生一下子就感觉回到了一年级。我先让学生们把3根小棒分到2个杯子里,学生们在快乐的动手操作中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分法:(3,0)和(2,1)。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思考:不管怎么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问题一出,学生们马上又从一年级回到了六年级。经过讨论得出:不管怎么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们继续操作: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把5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里……在多次操作后学生们发现“抽屉原理”和以前学过的“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解决抽屉原理的一般模型。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巧用教材,感悟算法多样化的快乐
课程教材在很多例题中都会给出几种算法,其实质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算法必然多种多样,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进而最终达到优化的目的。如在教学“25×24”时,有的学生说把24拆成20+4,再用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说把24拆成30-6,再用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说把24拆成4×6;有的学生说把24拆成8×3……在我们看来有的算法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学生的思维世界里它们的存在却是那么自然,表达起来也是那么的快乐。在展示学生多样化算法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们互相学习、优化算法的过程。
四、巧用教材,体验实践探索的快乐
我们使用的每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安排了数学综合应用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有趣的平衡”这个综合应用内容,教材是用一根竹竿进行这一内容的探究,考虑到这一材料学生们准备起来有困难,我把竹竿换成米尺,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把米尺改造成教材中要求的竹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探究的欲望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实验用具制作好后,我让学生们依据教材设计的步骤进行探索规律(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最后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发现当“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和验证等活动过程,真实地体会到在综合应用中探索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巧用教材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充满欢乐。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