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2015-08-07刘凤芝

魅力中国 2015年31期
关键词:实施对策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刘凤芝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应该大力注重对情感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认知很有帮助。为了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乐观,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教育与人文精神相互结合,以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作为基础,把在教学中形成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与情绪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反应表现,对祖国、大自然、亲人、朋友的感情都可以通过情感体现出来,把情感教育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帮助。

(一)情感教育促进达成情感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内心的情感教育很有帮助,教师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也不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针对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身的情感特别重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情感逐渐体现出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控制情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教师完成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提高

在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学生要注重学习,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特征和理智,还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实行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是有一定意义的,它不仅让教师明白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情感的意义,还能促使教师在课堂注重对学生情感的领悟,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成效。

(三)情感教育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彼此信任、领受和了解,这对促进师生良好的关系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增进生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感要素融入到课堂中非常关键,它对带动教学气氛很有帮助。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两者之间的情感沟通。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起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其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创建教学情景,以这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课本中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情感获得发展。例如,采取多媒体手段设计教学主题以及创设情感环境,可播放音乐等以渲染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处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将注意力充分投入到动态图像上。观看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印象深刻的片段等,提供发言表达的机会。另外,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间接地获得感情的升温。教师可以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创建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氛围相对低沉悲壮的课文时,可以选择能传递悲伤情绪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采取低沉的朗读方式,激发出内心的怀念、敬爱的情感。

(二)正确掌握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丰富,拥有众多的情感表达类型。教师只有良好把握教材内容感情基调,才可以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实现学生在情感教育期间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例如,学习《夸父逐日》一课时,由于其是典型的神话故事,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深入分析课文以后,找到情感的切入点,让学生于实际的学习中体会更丰富的情感。情感切入点即为夸父的“三天逐日”,也就是夸父逐日期间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整个神话故事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认知夸父的坚强、坚持、坚定等精神,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而且可以积极引领学生体会夸父不畏艰辛的性格和情感,让其不禁赞叹夸父的精神品质。

(三)师生之间建立起愉悦的交流氛围

进行情感教育期间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学生,不能对学生产生偏见,伤害到学生的幼小心灵。所以,应该给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也应该充分爱护学生,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多予以学生关怀爱护,放下教师的架子,同学生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关系。例如,教学《游山西村》这首古诗时,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学,而应该打造和谐氛围,贴近学生,积极地进行引导以及启发,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古诗作品的情感表达,增加学习的热情。

(四)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

由于各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存在差异性,所以一些课程内容跟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脱节的现象,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依照学习情况增删知识,但这是建立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教师需要科学地寻求教学突破口,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个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卜算子·咏梅》一词时,因年代相对久远以及内涵丰富,所以诗歌的主旨不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对写作的背景进行深入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把握能力。另外,学习《丑小鸭》时,可以适度讲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其情感达成共识

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有很多小学教学中的知识,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其情感达成共识,教师应该不断拓宽教学途径,结合生活与文章内容,使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情感,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对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章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与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加感受到父亲的爱,促使学生对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感情朗读,引领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字词句”的图解,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的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是充满情感的课堂。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用情感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对策[J].知音励志,2014(18):153

[2]马云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对策[J].中华少年,2014(7):14-15

猜你喜欢

实施对策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实施途径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