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5-08-07王宝申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渗透高中语文教学

王宝申

摘要: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同时应当以教师为本,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中经历了繁盛与衰落,曾经固本自封,也曾经一次次的经受住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仕人为其主体,封建制度为其政治框架。无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的东西已经不合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腐朽的老古董。但是,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数典忘祖的事情也是不可取的。对于传统文化,应当采取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不可一概而论和以偏概全。高中阶段是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讨,力求探索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以下的教育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即教师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学习也是为了考试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更加不用说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都是极美而瑰丽的篇章,但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中,教师的教育和篇章解读僵硬化和应试化,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甚至有很多学生看见文言文便“望文兴叹”。即便是庄子的《逍遥游》,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应试教育中,也很难令学生和教师“逍遥”起来。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的文学精华,在学生的眼中难以得到鉴赏,使得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遭遇阻碍。

中华文化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尤其在新文化运动后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身的内涵。这种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则表现为过于重视西方的教育模式,甚至是照搬西方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对西方教育模式的过于重视,也就在无意中轻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一向是要大于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西化的倾向,对于潜心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二、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

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如此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优秀的文化熏陶中,学生更容易健康成长和形成美好的品格,也更容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出自己比较有责任心和勇气的个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不应当只是课文中白纸黑字被印刷厂印刷出来的几句话,而应当成为学生心中的仰止高山。新课标的要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了语文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对于祖国和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高中语文教育,不应当只是将目的放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和语文技巧的掌握。语文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语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应当是促成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教师应用语文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发展潜力,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自身的认同感,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创造和发展出来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当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或在天灾,或在人祸中终止了延续,中华文明却一直顽强不息延绵不止。但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一概而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学而优则仕”的积极入世心态,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哲思,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存在愚昧、迷信、封建、封闭、自私残忍的因素。要选择好的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要传承好的传统将其带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为本,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所谓的素质教育不外乎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必然要向教师看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引导地位,用一种文学上的比喻来说,就是学生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同时,教师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也无法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所建树。

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以理论化和高考答题化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切体验,使得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膜。创新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传统文化,例如鼓励学生办板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追溯家族历史和家乡历史等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接触到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创新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有真真切切的了解,只有了解到传统文化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

四、结语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同时也是为了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育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大课题。而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同时应当以教师为本,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渗透高中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