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漫谈

2015-08-07张鹤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张鹤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一、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二)做一个友好的伙伴。

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三)做一个出色的主持。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置悬念就是很好的一个做法。所谓悬念,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本"为本,吃透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閱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意韵深远,作为一名语文新教师,首当以学生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虔诚地加以研读,广博地请教,并吃透课本内容,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备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的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对文本没有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这需要用心和文本对话,倾心挖掘教材的潜质,才能体现"文本"的魅力。

四、"班底",因材施教

时下,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屡屡出现,平时不备课,熟悉学生,吃透教材,到了常规检查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闭门选计划突击抄备课,这种费时耗力的活,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帮助。试想,那些名家的教学思路,你即便拿过来真能全用的上吗?你面对的学生能与城里的学生程度同步吗?这种"拿来"式的抄备课,应付检查害你不浅,误生颇深,应当休矣!

所以我认为,面对受教育者,施教者应该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任课教师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备"好每一个学生,摸透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个性特长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五、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维、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个性创造能力。然后教师的点拨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