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探索
2015-08-07刘长春
刘长春
摘要:该文作者先分析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完善、创新的方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通过采取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分析、开展自主性学习以及引入鲜活的现当代艺术内容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特点;教学方法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一)搜集素材,线索教学
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通过网络、书籍等其他渠道搜集与这课有关的很多资料。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时,我搜集了《江帆楼阁图》《游春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几幅作品相关的所有资料。我首先在网上搜寻到了《溪山行旅图》全画的Flash,在课堂上播放Flash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磅礴的气势,领略作品的美。另外,我还搜集了与《富春山居图》有关的文字资料:作者生平、作品先后的经历等,给学生拓展《富春山居图》为何最终变成《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只有这样,一节美术欣赏课才会生动有趣,才会让学生在欣赏一幅作品的同时,在不经意中拓展了很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
《自然意境——中国山水画》,本课的线索是按照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时间顺序为本章节的主线。山水画的萌芽在东晋时,《洛神赋图》里虽然人比树高,树比山高,但人们已经意识到画山水,想表达山水画了。到隋、唐,有了青绿山水,宋代的山水画多是水墨山水,更具有文人画的气质。元代山水画家寄情于山水,例如黄公望,一生爱好云游,当游至富春山一带,决定居住于此,并在78岁时,开始提笔创作此生唯一的一幅作品《富春山居图》。到了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吴门四家”。原本是苏州的学生,讲起沈周的墓在陆慕,讲起唐寅桃花坞就在身边,他们更觉得原来艺术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究,层层深入
新课程实践表明,在欣赏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欣赏清代朱耷《游鱼》这幅水墨画时,我首先请同学说说这幅画画得如何?不少学生会说,眼睛画得不好,像死鱼。我此时很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会让他们在paid上搜寻朱耷的其他作品,发现他的作品全部是眼睛画得“不好”,为什么?水平太差?显然不是。我再引导他们查查他的生平:明亡室的后裔,清初四僧之一。什么样的遭遇让一个皇亲国戚去做和尚?他那时的心情如何?此刻我再给出一首朱耷的诗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学生从根本无法理解,到完全理解作者作画的心情,那些鱼眼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冷眼看世界的写照。此刻我再拓展西方绘画亦是如此,梵高、塞尚等人,当时画家们面对照相术的冲击,不得不寻找出路,作品更多强调作者的心情及思想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层层深入,才会对这些美术作品理解深刻、透彻。有的绘画作品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绘画作品侧重于艺术家奇思妙想的构思,有的则侧重于技法的表现……如何找出该绘画作品的赏析重点、美点,教师要根据此来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教师可直接提出探究问题,亦可由学生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要产生新的问题,层层深入,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三)师生互动,自由言论
互动教学讲究教的艺术,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以师爱营造积极、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课中,我会引导学生区分宋徽宗赵佶和清初四僧之一朱耷的花鸟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与身份有关吗?甚至有学生大胆质疑,宋徽宗会不会把宫廷画家們的画拿过来欣赏后,敲上自己的印章?当我讲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父子与徐熙不同的画风时,我给出了徐熙的《玉堂富贵图》,孩子们纷纷质疑:为什么徐熙的画也是有富贵的气息?在教学中我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把我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这样长期养成的师生互动,自由言论的美术课堂,对于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这种语言交流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而且还应该在教师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即使学生的欣赏结果不是很全面,或者与权威的评价相比存在偏差,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与赞美,要让学生放下思想负担,自由发表言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方向,给以引导,师生在共同参与、平等切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当然,这一切都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包括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等。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