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肝二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肝脾血瘀证疗效观察

2015-08-07姚丽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腹围尿量腹水

姚丽莉

复肝二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肝脾血瘀证疗效观察

姚丽莉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血瘀证;复肝二号方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是否合有肝功能衰竭及门脉高压,临床上常区别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突出的体征,现代医学认为75%以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均合并有腹水[1]。在我国,引起此病的主要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肝硬化初次诊断后10年内腹水发生率超过50%,而并发腹水的患者3年生存率不足50%,难治性腹水1年病死率超过50%[2]。故腹水处理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的关键[3]。笔者认为腹水的产生多因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所致,自拟活血化瘀、行气健脾为法的复肝二号方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来自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内科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分成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8~65岁,平均(47.64±4.39)岁;体质量 54~75kg,平均(63.36±6.32)kg;病程 5~12 个月,平均(9.32±1.33)个月。对照组 28例,男 20例,女 8例;年龄 38~62岁,平均(47.00±3.97)岁;体质量 51~73kg,平均(61.64±6.57)kg;病程5~12 个月,平均(9.32±1.16)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与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失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4]:肝脾血瘀证:腹大胀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干不欲饮,或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嘱卧床休息,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调畅情志。对照组:常规使用5%葡萄糖水250mL加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 0.2g、10%氯化钾5mL静滴,30滴/min;复方甘草酸苷单胺S16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30滴/min;螺内酯40mg,1天3次,呋塞米20mg,1天3次,出现低钾血症时予以停用;若白蛋白<30g/L时予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隔天1次,直至白蛋白>30g/L。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肝二号方:生黄芪35g,白术、茯苓各15g,丹参、石见穿各30g,水蛭5g,僵蚕、地龙各12g,蛇舌草 15g,白茅根 35g,鼠地虫 10g,厚朴 12g,砂仁 5g,甘草3g。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所有中药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均为同一产地、同一批次药材,并由煎药室专人按同一标准电煎而制成汤药。两组方案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分别空腹抽血检查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采用日立TBA生化分析仪,ALT及AST采用连续监测法,TBIL采用重氮试剂法,ALB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凝血全套采用BE血凝仪,PTA采用自动血凝仪法。每天测量尿量,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分别测腹围、体质量,并记录数值。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1993年编定的肝硬化腹水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5]。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疗效比较[例(%)]

3.3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4 两组日平均尿量、日腹围、体质量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尿量、日腹围、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4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表现。该病属中医“臌胀”范畴,为“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正气渐衰,日久邪毒阻滞气血,气滞血瘀,继而水气运行不利而停滞,病机复杂,治疗难度大。

复肝二号方除采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品外,还配伍益气健脾之品,并注重患者病情进展,灵活运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黄芪为君,对中毒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文献报道[6]黄芪治疗慢性肝炎使多数患者植物血凝素(PHA)皮试反应增强,说明黄芪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肝炎的恢复。黄芪明显减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程度,减少总胶原及Ⅰ、Ⅲ、Ⅴ型胶原在肝脏的病理性沉积[7]。另外黄芪总苷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和利尿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有一定的作用,其所含生物碱、黄酮和苷类成分均有直接抑杀病毒的作用[8]。白术、茯苓、白茅根为臣,三者均有利尿及抑菌作用,白术保肝利胆,抑制溃疡,调节肠管运动[8];茯苓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防止肝细胞坏死,另外茯苓多糖有促进细胞免疫的功能[9]。丹参、石见穿、水蛭、蛇舌草、鼠地虫、僵蚕、地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厚朴、砂仁和胃行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利水、活血、化瘀之效。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例数28对照组2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IU/L)109.9±14.5 55.4±20.9*△105.4±11.6 74.8±19.1△AST(IU/L)114.7±14.9 56.4±22.3*△115.7±14.1 88.0±29.1△TBIL(μmol/L)71.2±8.6 27.5±16.2*△70.1±8.4 42.5±25.5△ALB(g/L)29.2±2.2 34.6±3.1*△29.4±1.6 32.1±3.3△PTA(%)57.3±5.7 76.4±13.6*△56.4±5.9 66.0±12.7△

表3 两组平均尿量、日腹围、体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平均尿量、日腹围、体质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治疗组例数2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腹围(cm)86.6±4.2 69.6±8.7△*87.0±3.8 74.8±6.7△体质量(kg)63.4±6.3 54.4±5.7△*61.6±6.6 57.4±7.5△日平均尿量(mL/24h)2190.7±223.4**对照组281432.5±258.6

综上所述,复肝二号方在改善肝功能、增加日尿量、减少腹围、体质量等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

[1]叶任高.内科学[M].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2.

[2]杨洪福.肝硬化腹水治疗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2):187-188.

[3]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8.

[4]蔡光先,赵玉庸.中西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44-355.

[5]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S].大连,1993:8.

[6]侯世荣,林厚基,刘海肃,等.黄芪口服液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草药,2000,31(10):767.

[7]吴发宝.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J].中药材,2004,27(3):233.

[8]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03-814.

[9]刘成.茯苓多糖退黄疸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95-198.

(收稿:2014-03-30 修回:2014-07-25)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中医院(德清 313200)

猜你喜欢

腹围尿量腹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肉鸡腹水咋防治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