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北欧模式 重塑战略转型

2015-08-06王俊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芬兰

摘 要:在芬兰大学改革和欧洲经济放缓的背景之下,赫尔辛基大学发布了新战略规划,提出四项战略目标与若干举措。新战略规划具有重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平衡,重视与区域内同类型大学的竞争与合作,重视夯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基础,重视推动学校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特征。赫尔辛基大学的新战略规划,不仅是近年来芬兰大学获得独立法人地位,增强大学自治权,推动治理模式变革的缩影,更反映了芬兰大学在突破传统“北欧模式”之后,如何探索转型与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学改革;战略规划

2013年8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发布了《2013-2016年战略规划》。在这份主题词为“卓越之为社会”(Excellence for Society)的规划中,赫尔辛基大学将远景目标确定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校在世界领先的多学科研究性大学群体中的地位,并以重点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契机,积极推动民生幸福与社会公平”[1]。本文以该战略规划文本为基础,结合芬兰大学改革和欧洲经济放缓的国内与国际背景,分析赫尔辛基大学新战略规划的内容与特点,并进一步思考芬兰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趋势。①

一、赫战略规划目标与相关举措

(一)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赫尔辛基大学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首次提出在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50强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赫尔辛基大学在这份为期四年的战略规划中提出,学校必须继续在尽可能多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环境的质量,打造以专业知识能力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国际声誉。

为此,赫尔辛基大学在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六项具体举措。第一,以世界一流标准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包括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完善和维护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基础设施共享共用,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学习中心②。第二,保障教学科研人员享有充分的科研时间,包括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学科研人员至少每5年获得一次6个月的学术假期,同时减少教学科研人员的行政工作量。第三,打造“看得见”和“听得到”的多元文化语言环境,包括进一步支持国际师生尽快熟悉、适应、融入本校学术氛围,以双语教学为基础推动多语言发展,促进国际交流项目建设与发展,继续确保学分互认。第四,支持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产出,包括建立以质量为标准的科研资源分配制度,打破学校内部院系界限,加大对重点研究领域和新兴研究主题的投入。第五,积极招募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包括继续推进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明确两年制硕士学位课程计划的招生措施,简化国际学生入学程序,采取灵活方式招聘全球顶尖教学科研人员。第六,打造高水平学位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包括以教师研究院为平台提高教学水平,以学生为导向设计课程大纲,全面修订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业指导与支持。

(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来应对重大挑战与难题,为此,学校希望其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能够在国内和国际社会获得高度认可。赫尔辛基大学认为,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众健康福利、解决重大争议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必须充分利用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履行其作为负责任的社会力量应当承担的使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赫尔辛基大学提出三项举措。第一,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发展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包括改善创新活动保障条件,在首都赫尔辛基推动社会革新,提供多元终身学习服务,进一步扩大教育出口,以专业知识参与全球冲突与挑战的解决,全面提升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影响力。第二,建设一个具有全纳融合特征的学术群体,包括以访问、讲座等形式加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学术人员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技能,并支持其开展创新活动,学校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要进一步提升赫尔辛基的竞争优势。第三,在学校的影响范围内发展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巩固和发展学校在公共和私人领域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校友参加学校相关活动,如帮助毕业生提高职场技能,赢得雇佣合同等。

(三)打造蓬勃激励的学校共同体

一个积极健康的学校共同体不仅可以产生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和学业成就。所谓“蓬勃”,是指学校重视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和工作价值。所谓“激励”,是指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如何推动赫尔辛基大学的整体发展,同时为他人取得的成就而备受鼓舞。赫尔辛基大学认为,保障学校师生工作、学习顺利是获得一流科研成果的关键,并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其重要性——“这是确保我们在世界一流大学队伍中享有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2]

为了将学校打造成为这样的共同体,赫尔辛基大学提出了三大举措。第一,在同事关系中采用积极互动的领导方式,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中能够针对本部门的运作模式和战略目标与同事展开良好的沟通,鼓励负责人参加专业化的领导力培训。第二,构建更加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包括优化行政服务工作流程,重组服务内容,引入行政管理信息共享系统。第三,谨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合理配置学校每一层级的人力资源,确保其具备实现战略目标和履行责任义务的能力,各个部门制定相关人力资源规划,根据战略目标将退休人员释放的科研资源予以重新配置。

(四)以财政稳健确保可持续发展

在对学校的发展环境进行谨慎分析后,赫尔辛基大学认为,“金融不确定性”仍然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芬兰大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在未来几年从政府获得的核心经费将保持在稳定水平,但是从芬兰科学院(Academy of Finland)等机构获得的竞争性研究经费将有所下降。要想实现战略规划远景目标,赫尔辛基大学必须以稳健的财政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此,赫尔辛基大学在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三项举措,以推动学校财政稳健发展。第一,突出学校运作重点,完善院系结构调整,包括以战略目标为核心管理经费预算,简化财政管理,优化预算管理,合理使用盈余经费,提供集约化采购服务,精简学校院系和独立研究所的架构。第二,保持设备支出在总体支出中的稳定比例,包括合理高效地使用设备,创建节省空间的工作学习环境,降低教学行政楼的能源消耗等。第三,拓展现有经费筹集范围,在继续开展对常规捐赠者和校友的筹款活动的同时,加大与重点研究领域和新兴研究主题相关的经费筹集,并启动国际经费筹集项目。

二、战略规划的特点

(一)重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平衡

赫尔辛基大学是芬兰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在目前获得普遍认可的世界大学排名中,赫尔辛基大学代表了芬兰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4-2015世界大学排名”中,赫尔辛基大学位居第103位[3]。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的“2014-2015世界大学排名”中,赫尔辛基大学位居第67位[4]。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赫尔辛基大学位居第73位[5]。因此,赫尔辛基大学提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50强的远景目标,不仅符合赫尔辛基大学的优势基础和发展前景,也切合芬兰进行大学改革的初衷——促进芬兰大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6]

作为芬兰首都高等教育的旗舰,赫尔辛基大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国际排名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谋求平衡。高等教育作为生产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的中心,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7]。新战略规划在确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的同时,也强调大学应当更好地服务社会。校长托马斯·维尔海尔姆森(Thomas Wilhelmsson)在新战略规划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新战略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不仅勾勒了我们迈向卓越的路径,同时也构建了我们通向社会的桥梁。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非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8]。为了协调并更好地履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学校试图通过确定重点研究领域以实现平衡。

赫尔辛基大学在分析传统学科优势、新兴学科动向、全球重大挑战等多种因素后作出综合判断,将全球化与社会变迁、社会公平、语言与文化、精确推理、临床科研、健康与安全、环境变化与清洁水源、人类思考与学习、生命基础结构与物理世界基本结构、物质与自然资源确定为十大重点研究领域。通过加大对这些研究领域的投入,赫尔辛基大学力图打造竞争优势,提升国际排名。重点研究领域的选择遵循两方面标准:一方面,该领域现有研究基础和成果已经由国际评估证明具有较高质量,并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所在学科新兴研究方向的发展;另一方面,该领域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例如,“环境变化和清洁水源”这一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和大气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以及生物科学等其他学科与环境研究相关的内容,同时呼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水资源枯竭的焦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赫尔辛基大学在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3年6月,中国与芬兰共同签署了《美丽北京》项目计划书,旨在借助芬兰的清洁科技改善北京的环境状况,特别是空气质量。著名的大气科学家、赫尔辛基大学物理系教授马库·库马拉(Markku Kulmala)正是该项目的负责人。[9]

(二)重视与区域内同类型大学的竞争与合作

作为大学改革的重要环节,2008年6月,芬兰政府将赫尔辛基科技大学、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三所学校合并,正式成立了阿尔托大学。芬兰政府以合并大学的方式整合资源,其目的是在首都赫尔辛基打造一所可以面向世界、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一流大学。尽管是一所新建立的大学,但是阿尔托大学凭借原有三所大学的传统学科优势,迅速将自己定位为一所多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如此一来,她与赫尔辛基大学的竞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针对与阿尔托大学的关系,赫尔辛基大学在对学校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阿尔托大学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并且认为通过发展两所大学的合作关系,从长远来看能够增强赫尔辛基在整个欧洲城市版图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实践中,赫尔辛基大学遵循“特色化竞争,共性化合作”的原则。例如,赫尔辛基大学作为发起方,与阿尔托大学和赫尔辛基中心医院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医学研究,并获得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Finnish Funding Agency for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ekes)480万欧元的科研资助。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创新药物输送系统,从干细胞中提取新细胞以诱导心脏和大脑细胞提高再生能力。如果成功,这将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脑外伤、大脑退化等心脏和大脑疾病带来一场医学革命。[10]

在启动大学改革之前,芬兰政府拥有大学全部建筑和设施的所有权,两所大学如果在原有的体制框架下竞争,势必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而大学改革赋予大学独立法人的地位,增强大学的自治权,推动学校治理模式变革。换言之,大学改革为芬兰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芬兰经济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ETLA)执行主任瑟克斯腾·考克曼(Sixten Korkman)在一次访问中如此评价,“大学改革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机遇,即聚焦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在对自身传统学科的分析中重新定位并使之发展至该领域的顶尖水平。即使是那些规模偏小的大学,如果聚焦优势领域的发展,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11]

(三)重视夯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基础

20世纪90年代,芬兰曾经陷入经济衰退,但是政府并没有削减教育财政预算,反而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打造国家创新体系,这也成为芬兰创新能力备受国际关注的根本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芬兰GDP增幅从2007年的5.2%迅速跌至0.7%。2009年,GDP出现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为-8.3%。2010年和2011年,经济企稳,GDP回到3.0%和2.6%的增幅水平。但是,2012年和2013年再次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5%和-1.2%,在28个欧盟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12]。同样地,尽管经济增长疲软,但是芬兰政府仍然对教育科研保持较高的公共经费投入。芬兰教育部部长汉娜·维尔库宁(Henna Virkkunen)曾多次表示,“在经济紧缩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13]。从2008年到2012年,芬兰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居于28个欧盟国家之首。2010年,芬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6.8%,在欧盟国家中位居第三,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5.4%)[14]。但是,在整个危机期间,芬兰依然保持着较为强烈的创新动力。一项针对欧盟R&D经费的多维度统计数据显示,芬兰的创新性企业在整个欧盟中表现最佳。[15]

虽然芬兰政府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继续维持对教育科研较高的经费投入,但是财政紧缩政策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让赫尔辛基大学必须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政压力。新《大学法》(Universities Act)赋予大学独立法人地位,大学自治权的增加的确拓宽了财政自由的范围,但是也必然带来财政赤字的风险。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大学改革正是为了激励学校更加灵活有效地和企业合作,拓展资金来源,争取更大发展[16]。从这个角度而言,经济危机对于刚启动大学改革的芬兰高等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因素。它使得大学有机会重新审视其财政模式,从而促进学校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因为在资源充足时可能体会不到这些经济紧迫感[17]。突破传统“北欧模式”的赫尔辛基大学必须从过去消极等待政府全额拨付各种经费,转变为积极敏锐地寻求经费来源以保障财政稳健,并将盈余的经费投入到学校所确定的重点研究领域中,不断打造和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

(四)重视推动学校国际化深入发展

作为北欧小国,芬兰积极参与和推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早在2009年,芬兰教育部就发布了《2009-2015年高等学校国际化战略》(Strategy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Finland 2009-2015),并系统提出了多项战略措施,从国家和全球发展层面审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芬兰政府不仅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作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的手段,更把它视作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革新的战略选择[18]。新《大学法》允许大学在硕士学位课程阶段探索对来自欧盟以外的留学生收取学费,鼓励其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积极作为。[19]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瓶颈问题是语言障碍,因为芬兰是以芬兰语和瑞典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为了吸引国际学生,国家鼓励高等学校设置以英文授课的课程计划。目前,赫尔辛基大学针对国际学生设置了30个英语授课的硕士学位项目;同时,32个博士学位项目也全部可以采用英语进行教学与研究。正因如此,虽然芬兰高等教育规模较小,但是其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升。2013年,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学生比例达到了6.2%,并且国际学生集中在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阶段,比例分别为9.4%和18.3%[20]。学校在新战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指标:在2017年前,将国际教学科研人员比例提高至15%,将硕士学位课程计划中的国际学生比例提高至15%,并且将新入学博士研究生中国际学生比例提高至25%。此外,学校也提出为国际交流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授课课程,使他们每学期可以修得20个学分。

数量指标是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的表征。在经历了初期凭自身影响力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之后,学校必定要迈向一个深入发展的阶段,即如何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打造竞争力,也就是实现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三者反复循环,不断上升。因此,国际化不仅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目标,更是发展的手段。早在2003年,赫尔辛基大学在重组行政部门时就撤消了国际办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这个原本专门负责国际化事务的部门,要求各部门的行政人员运用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处理学校国内与国际事务。10多年来,这一改革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到学校国际化进程中[21]。赫尔辛基大学在首次提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50强远景目标时,更将以国际标准提升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水平、创造多元文化和语言环境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一些引发广泛关注的全球性挑战和难题,如气候变化、环境资源、冲突预防与解决等,为赫尔辛基大学这样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发挥其专业知识与能力提供了机遇。因此,学校只有通过这一战略规划打造一个具备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教学科研共同体,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挑战,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作为国家创新型旗舰大学的竞争力。

三、进一步思考

2008年,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将欧洲拖入债务违约与财政紧缩的泥沼,欧洲经济陷入疲软增长。在国际经济局势尚未企稳和国家大学体制变革的双重压力之下,芬兰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2009年,芬兰以议会通过新《大学法》为契机启动酝酿多年的大学改革,赋予大学以独立法人地位,增强大学自治权,推动大学治理模式变革。通过解读和分析赫尔辛基大学新战略规划,能够明显感受到其探求转型、图新求变的强烈热情,这也是赫尔辛基大学在对学校的优势、劣势、资源需求、目标、未来前景等进行系统评估之后的迫切意愿和行动。笔者曾经在一次与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系弗雷德·德文(Fred Dervin)教授的访谈中,就该战略规划与远景目标询问他的看法。他认为,“作为芬兰最好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基础,但是学校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仍要面对诸多挑战,教师便是其中之一。例如,学校要设置更多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让国际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值的英语授课学位计划,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鼓励更多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英语”。此外,在吸引和招聘国际教学科研人员的过程中,如何理性对待“我更信任芬兰人”的民主主义情绪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招聘流程中引入国际通用的程序性规则[22],也是赫尔辛基大学以及芬兰其他大学在转型发展阶段应当重视的问题。

赫尔辛基大学新战略规划体现了大学加快发展、追求卓越的几个共同因素,包括确立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发展重点研究领域、通过基准引导自身提升等,展现了芬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大学改革使得学校能够真正享有和行使办学自主权,在分析自身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学校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芬兰的大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北欧模式”,开始敏锐地关注自身的财务情况,并且强调以开源节流的方式集中经费投入,促进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作为一个以创新闻名的国家,大学在芬兰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充分参与竞争并且从科技知识中获益,芬兰必须拥有一所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注释:

①在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弗雷德·德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期间,笔者曾与他探讨芬兰大学改革及赫尔辛基大学新战略规划,深受启发,在此致谢。

②赫尔辛基大学在校园中设置了4座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re),以推动自主与自发学习为目标,推动个人发展与知识传递。学习中心在提供传统图书馆的图书查阅、借阅等服务的同时,一方面为学生探讨课程内容与开展团队工作坊提供场所与资源,另一方面为各院系的教师合作设计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提供策略支持。

③核心经费(core funding)是用于各院系、独立研究所和主要行政部门的基准框架经费。赫尔辛基在新战略规划中提出,将每个部门核心经费的4%截留作为学校的战略经费(strategic funding),校长基于对学校发展定位的分析,再按照权重将这部分经费二次分配至相应部门。

参考文献:

[1][2][7]Board of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Excellence for Society: Strategic Plan for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13-2016[EB/OL]. http://www.helsinki.fi/strategia/pdf/strategia_2013-2016_eng.pdf, 2013-08-08.

[3]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4-2015[EB/OL].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15/world-ranking, 2014-10-02.

[4]Quacquarelli Symond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4/15[EB/OL].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 2014-02-13.

[5]上海交通大学.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4 [EB/OL].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2014.html, 2014-08-15.

[6]Timo A., Ian R. D. & Camilla E. Brave New World: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Finland[J].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09, 21(2): 1-18.

[8]吴岩,刘永武,李政,刘祖良,王怀宇. 建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J].中国高教研究,2010,(2):1-5.

[9]江世亮. 创新之国在“重新思考”什么——芬兰创新、清洁能源专题考察纪实[N]. 文汇报,2014-06-11(08).

[10]Tekes. Tekes Provides Funding for Two New Strategic Research Openings[EB/OL]. http://www.tekes.fi/en/whats-going-on/news-2013/tekes-provides-funding-for-two-new-strategic-research-openings, 2014-02-15.

[11]Liisa Tanninen. The European Economic Crisis is not Strangling Our Universities[EB/OL] http://www.aka.fi/en-GB/A/Academy-of-Finland/Media-services/Whats-new/The-European-economic-crisis-is-not-strangling-our-universities, 2011-02-23.

[12]Statistics Finland. National Accounts 2013 [EB/OL].http://tilastokeskus.fi/til/vtp/2013/vtp_2013_ 2014-07-11_en.pdf, 2014-09-30.

[13]Ed Dutton. Finns, They Are A-changing [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features/finns-they-are-a-changin/409455.article, 2009-11-10.

[14]Eurostat.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 [EB/OL].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publications/eurostat_yearbook1, 2014-06-24.

[15]Eurosta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Europe (2013 Edition)[EB/OL].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GN-13-001/EN/KS-GN-13-001-EN.PDF, 2014-04-12.

[16]蔡瑜琢. 从福利制度走向市场化——芬兰高等教育改革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12,(01):13-17.

[17]菲利普·阿特巴赫,贾米尔·萨尔米.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58.

[18]王俊.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256-259.

[19]Arild Tjeldvoll.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Responding to Globalization[J]. European Education, 2009, 04: 93-107.

[20]University of Helsinki. Annual Report Year 2013[EB/OL]. http://www.helsinki.fi/annualreport2013/, 2014-03-31.

[21]Markus Laitinen. The 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Office?[EB/OL]. http://chronicle.com/blogs/worldwise/the-end-of-the-international-office/29312, 2013-03-28.

[22]Kris Olds, Gareth Rice. How Open is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globalhighered/how-open-finnish-higher-education, 2014-07-14.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吴婷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芬兰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D+3I”五步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全景模式研究
芬兰之旅
芬兰新锐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探析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战略规划 老总该如何自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