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四“化”策略,提高探究式学习实效

2015-08-06刘坤

教育界·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策略课堂

刘坤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理念所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运用化繁为简、化小为大、化多为少、化“静”为“动”的四种策略,可以提高探究式学习实效。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策略、课堂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理念所极力倡导的一种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才更有效呢?

一、情境——化繁为简

创设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内驱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拢住学生的心,使其身临其境,步入教师所设的“圈套”之中,再奋力挣脱。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只关注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有趣,场面上的热闹,一心只为创设情境而创设,而忽视了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的内在本质,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迹,致使自己苦心经营的情境“跑题”,远离了教学目标。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更要趋向理性、简约、抽象,突出其所蕴含的数学因素,使其具有一股浓浓的数学味,让它发挥到极致。

例如,教学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给学生出示两个底相同,高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师: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师:要知道它们哪个面积大?就必须知道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顺其自然就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要目标。

二、空间——化小为大

井底之蛙之所以目光短浅,是坐井观天的缘故。同理,我们的教学也不能让学生在“小圈圈”里转悠。要大手笔,秉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信念,要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勇气,给予学生一个由已知不断向未知转变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丰富自己的思考活动,不停地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确有部分教师为迎合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也能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一番。但是,放不开手脚,怕学生的思维跑偏走题,怕学生浪费时间,“煮不出个豆”,怕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只好蜻蜓点水一下,草草收场,把学生的“遐想”收归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再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上的自主探索、还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玩玩花架子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潇洒走一回”。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⑴出示信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分别长为6厘米、5厘米,高是5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⑵猜想交流:

按照你的想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生1:底×邻边,即6×5;生2:底×邻边+高,即6×5+4;生3:底×高,即6×4。⑶“去粗存精”:上述三种方法中哪些是不可能的?并且说说你的理由(排除掉第二种方法)。⑷操作验证:①拉动。拉动平行四边形学具,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底×邻边这种方法计算,这样就把第一种方法排除了。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②转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关键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出示一份实验报告,用以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实验报告

发现:⑴通过剪拼,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__________。剪拼后图形的形状__________,面积大小__________。

⑵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__________。推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

上述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以往教学中向学生直接呈现完型表格,即舍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这一暗示。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猜测、验证、推理,使探究的空间由小变大,让探究活动更有挑战性,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份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三、内容——化多为少

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较长的时间做支撑。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往往追求大而全、追求面面俱到,不管啥内容都要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一番,这样的后果不言而喻。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究。就一堂课而言,首先要看知识有无探究的价值;然后思考哪几个知识点需要探究,哪个知识点需要重点探究。只有这样做到胸中有数了,就能实现“点上突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重点是“转化思想”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探究点就应该置于“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这个问题上,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公式的产生、揭示、应用,可以通过师生的简单互动完成。这样能精简探究内容,具体探究对象,是探究活动更有效。

四、方式——化“静”为“动”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有一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触摸数学,获取丰富、直接、鲜明的探究体验,从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步:⑴数小棒。让学生数出自己喜欢的6根小棒。(因为小棒的颜色多,这是投其所好,能从心理上得到安慰);⑵摆小棒。让学生用自己刚才数出的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展现学生最“喜好”的一面,人人都获成就感);⑶说小棒。学生交流汇报,真是精彩纷呈:有的摆成字,目、古、田、叶等;有的摆成一组“>=<”的数学符号;有的列成一个“1+1=”的算式;有的“建造”成一座小屋;有的“画”了一幅雪花的图画;有的“组装”成一个梯子;有的编成一个蝴蝶结……

“教师一放手,学生啥都有”。课堂氛围“火”了,学生“玩”的尽兴了,最主要的是“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名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策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