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崔世光钢琴曲《山泉》的创作特征与审美价值

2015-08-05李志

艺术评鉴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山泉审美价值

李志

摘要:崔世光是我国当代为数不多的创作型钢琴家,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钢琴音乐作品,其中《山泉》作为现代中国钢琴乐派的著名作品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山水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天籁般的旋律吸引了中外的广大听众。本文以钢琴曲《山泉》为研究依据,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出作品《山泉》的创作特征,进而总结出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崔世光 山泉 创作特征 审美价值

一、崔世光与钢琴曲《山泉》之概要

崔世光是中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一直执着于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他音乐创作风格为:其一,创作里“中西结合”的平衡性;其二,钢琴技巧与音乐思维结合的合理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崔世光受过很好的专业音乐教育,1962年,崔世光从师陈静斋、郭志宏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之后又求教于著名钢琴家朱工一、刘诗昆和潘一鸣、就任于维也纳国立音乐院弗列施曼教授。1978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他的演奏技巧完美、感染力较强、热情,对乐曲的理解与众不同。

钢琴曲《山泉》完成于80年代初,选自《山曲四首》。《山曲四首》是以美丽的崂山风光为背景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它分别为《山歌》《山峦》《山泉》《山花》。乐曲为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部为展开部,调性更换频繁,再现为减缩再现。

崔世光选用了西洋的多利亚小调调式,但在音调上突出了民族调式的五声性,巧妙地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民间小调融合一起,使这首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活灵活现。

二、 《山泉》的创作特征

崔世光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上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特征,本文通过作品《山泉》从两大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阐述,一是风格上的特征,二是创作手法上的特征。

(一)风格上的特征

1.作品的民族化渗透

崔世光在创作中擅长运用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在调式上使用民族调式,大量运用了四度、五度叠置的和弦,削弱和声的功能性,同时使用附加音和弦,增强和声的色彩性在音响上调动了听者的民族意识;充分发挥钢琴的表现力,用装饰音、分解和弦、琶音等技法表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润腔特点;在钢琴作品创作中用“中国式”的触键演奏方式模仿民族乐器特有的演奏技法和审美特色,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意蕴。这些创作手法无不体现出其作品创作中民族化的渗透。

其作品的创作,虽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色彩、线性旋律、演奏方法等,但并不一味模仿,而是通过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特有的表达方式,让人联想和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所散发出独有的气韵生动、虚实相间、线条优美和意境深远的魅力。

2.道教美学思想对其创作的印象

道家美学思想,因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美学思想体现出真实自然、虚静含蓄、弦外之音的观点,这些对一直以来都执着于探索中国风格的崔世光来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钢琴作品《山泉》中作曲家在创作对象的选择上,留心观察自然中的景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在对山泉的描绘上,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对山泉这一形象进行描绘,给听者一种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听觉享受。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符合中国艺术追求的清、高、淡、远这一审美特点。

道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朴素,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需要用心感受音乐的内涵。意境需要人们透过作曲家塑造的音乐形象,展开想象力去细细感受其中的意蕴,品味其中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山泉》作为一首描写“水”元素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标题性钢琴作品,如中国水墨画一样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写意性,作曲家通过对涌动的山泉这一“境”的描述,使听者展开对“意”的想象通过分解和弦的写作手法,把涓涓细流的动态流水形象在钢琴上再现出来。

崔世光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的独有之处,正是在于其创作意与道家思想体现出真实自然、虚静含蓄、弦外之音的观点与的不谋而合,故而创作出的作品可以迎合中外听众的审美要求。

(二)创作手法上的特征

1.音色与触键

音色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功能,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营造出的特殊音色,多半是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山泉》中作者在创作手法上模仿古筝演奏技巧,即用指面部位,极轻地抚摸琴键,恰如弹奏古筝时的泛音一般,营造出轻柔、虚化、飘渺的音色。

作品《山泉》呈示部第一主题用流动的八分音符来表现山泉的流淌,并通过变化来象征河道的曲折变化。音色的控制在这里最为重要,要柔和、宁静、透明、干净,仿佛是石缝里挤出的一小股清泉。

呈示部的中段,是一段华彩乐段,调性由降g小调变为降e小调,多组连续五声调式音阶的下行音,模仿古筝的“滑奏”技法,速度越来越快,音乐保持清晰、饱满、充满泛音的音色,音量不断加强,把感情推向巅峰。展现了山泉在汇集成河,从高崖上飞流而下,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的情景。

2.旋律

旋律是音乐最基本的陈述方式。《山泉》中的旋律基调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作品中的旋律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注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体现出了一种多样流动的自由美,在简洁、朴实、率真中表现出种种意趣和气势,是中国钢琴作品中传统音乐得以传承繁衍与发展创新的范例之一。

3.调式

中国音乐风格是以五声调式的为基础的,蕴藏着历史的精粹。五声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因此作曲家在作品《山泉》的调性布局上,采用了bG羽一D羽一B 羽一A羽一E羽的不断转调,展示了山泉由小到大,曲折蜿蜒,最终一泄千里的情景。

4.节奏

在中国的钢琴作品写作中,经常用到一些具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节奏型,如:重音的移位、弱起的、切分的节奏,逐步递增或递减的排列等等。《山泉》的呈示部第一部分是精致、纤细的中板,作曲家使用12/8 拍弱起进入,运用连续的八分音符,描绘出潺潺细流流出山谷。中段运用紧凑的节奏,营造出发展的空间。67-77小节中八分音符和弦上,首拍清晰有力的强音与2-4拍琶音下行模进的运用,使音乐进一步的激动起来。从第51小节开始,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结构更加紧凑,情绪越来越高涨。

三、《山泉》的审美价值

纵观崔世光的创作历程,从20世纪 60 年代起至今他创作的钢琴作品已有50余首,包括独奏曲近20首,改编曲近30首,双钢琴曲1首,钢琴协奏曲2首。有对祖国秀美风光的描写,还有对家乡民间生活的写照,从其作品的创作特征中体现出清新、质朴、醇厚和明朗的创作表情基调,流露出中华民族的气质与神韵,反映出崔世光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给予高度关注。

(一)《山泉》的精神内涵

《山泉》以崂山的美丽景色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结合传统的五声调式与纵合化的和声手段勾勒出一幅清幽淡雅的山水画卷,歌颂大自然万物蓬勃向上、积极拼搏的伟大精神。每个聆听《山泉》的人都会被它所释放出的正能量所感染,感受到它的每个音符间都流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当然,音乐对于不同的欣赏着都有不同的音乐体验感受,所以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因人而异。笔者认为这首钢琴曲所表达的内涵很简单,就是在音乐中经历一次大自然之旅。经历一次晨雾的洗礼,一次山泉的冲击,一次山谷葱葱郁郁的绿荫,一次小溪涓涓细流的愉悦。让人在快节奏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丝静谧,在低谷却步不前时看到生命的自强不息。《山泉》诠释的这些所有的精神内涵,时而让人沉思,时而让人充满力量,给人启示,给人鼓舞。所以《山泉》这首乐曲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佳作。

(二)《山泉》在空间感上的想象力

听到《山泉》时感觉正是一段奇幻之旅。例如在乐曲的尾声部分以柔和而连贯的旋律结束,由快到慢,轻盈的金属感的触键,像落在岩石上面的水珠,晶莹剔透,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最后慢慢消失。给人余音绕梁的听觉享受,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空间感给整首曲子营造了大自然神秘飘渺、忽近忽远的感觉。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述一段奇幻的人生之旅,从他的孩提时代的懵懂讲述到他少年时代的轻狂,从他青年时代的蓬勃到他壮年时代的广博。他的故事娓娓道来之间,发人深省。《山泉》的尾声就像他没讲完的故事,让人陷入沉思。音乐虽然结束了,但是旋律间的清澈还留在人们心间,给人慢慢回味、享受。

四、结语

《山泉》以大自然为依据,用钢琴的角度来描绘,以平顺自然的手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这种壮美与宁静,是以一种流动的状态展示出来的,其审美意境,融合为不断向上、超脱的精神表达。《山泉》这首作品,以朴实自然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在宁静之中流露出一股清澈七彩的山间溪水,就完美地诠释了大自然和音乐的微妙联系,让人在《山泉》的音乐中全身心去享受大自然的音乐美。

参考文献:

[1]赵秋红.崔世光及其钢琴作品的民族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宋震.崔世光钢琴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白雨虹.从钢琴曲《山泉》看崔世光的钢琴音乐[J].黄河之声,2010,(18).

[4]童道锦.崔世光钢琴作品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山泉审美价值
那么多,那么好
『即使不来也要做』
歇一下,笑不停
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