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德育工作
2015-08-05张少卿
张少卿
【摘 要】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要通过其所经历每一件小事,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以及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成长起重要作用的是班主任老师,通常人们形象地称班主任老师为“孩子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变得极为复杂,要做好这份工作并非易事。本文主要就笔者自身对班主任的工作的理解,来探讨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如何才能当好“孩子王”。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小学是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第一个开始认识人、事、物的地方,小学阶段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如何当好实施德育,笔者简要地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托和保证。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却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班级体的共同目标
做每件事都应有一个目标相伴随,无目的的行动,人就会变成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同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然而制定班级目标并非是班主任个人的事情,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才能把班集体建设作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教育对个人的影响要比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影响大得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倡的“平行教育”理念指出“既要通过个体的教育影响集体,也要通过集体的教育去影响个人”。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同时具有本班特色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
二、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
曾经有位哲人这样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性,在我们的班级里也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擅长绘画,有的孩子擅长舞蹈;有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优越性,有的孩子则更擅于逻辑思维。这些不同点就使得班主任工作具有了复杂性,我们不能够用一种万能定律去教育孩子,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要做好这一点我认为首先要做到:
1.因材施教
大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社会以及教育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从而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增长。例如可以多开展些班级活动,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教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应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循循善诱
对于班级里的优秀生,班主任因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帮助他们克服不应有的骄傲等心理,从而促进他们继续进步并且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针对班级里的后进生,班主任则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同时,应注意方式方法,由于后进生通常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他们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因此,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师上课时就应注意到提问的方式与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不再产生畏惧感,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爱满集体
在素质教育成为主导性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了,从传统的“师道尊严”逐渐演变成了在教育上的授受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在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关爱是基础。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让爱充满整个集体。
三、以身教代言教,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班主任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味要求孩子做好某一件事而自己做不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效仿老师,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所以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给孩子做好榜样。
四、学会倾听,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班主任了解班集里的学生的重要方法之一。班主任教师在倾听中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進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要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使今后德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