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生本”
2015-08-05李小花
李小花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呼吁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然而,当“生本”一词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内心充满了困惑:生本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当我一页页品读“生本”时,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生本教育》给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带来了光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读着读着,“生本”二字逐渐放大,一些关键词跃然心上:尊重,理解,信任,依靠,激励,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突然间,一个词钻进了我的脑海——体验!体验式阅读追求一种身心合而为一的阅读实践活动,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它强调参与活动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和他人共享、交流,最后能成功加以应用。这不正是生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理念吗?
一、体验在初读时
生本课堂同样注重初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体验式生本阅读课堂,将“初读”环节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提问”来展开。
比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一上课,我就给同学们放映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身临其境,走入那个年代,看了问:你有什么感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通过课件,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让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与此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接着,用饱含深情的导语揭示课题: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歼灭109万多敌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在这三年里,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课前布置收集,注重课内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查找、筛选、整合、表达)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老来丧子何其悲痛,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找出描写悲痛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从“巨大悲痛”的细节描写中,感受主席常人情怀:带着这份情感体验再学习课文,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体验在研读时
所谓“研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这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体验式阅读的主要过程呈现。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地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掌握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引领学生深思做人。
(1)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 “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习“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3)换位思考。叶老对院中的爬山虎了如指掌,当“我”提及散文《爬山虎》时,叶老“眯起眼睛望望”,写出了叶老对爬山虎的感情,对年轻人的深切期望,这当然是十五岁的“我”无法理解的。
(4)总结思考。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所以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文题对照。“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我”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课文两条线索因叶老为“我”燃起绿色希望而交融在一起。学生对文题似不相符的误解消除了,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三、体验在品读时
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住有特色的语言,抓住包含情感的段落,抓住画龙点睛的片段,抓住环境渲染的语句等,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读,评析品味,从而获得美感的熏陶和技能的强化。《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孩子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此部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此时,出示给学生搜集到的“雷峰夕照”、“武陵春色”、 “蓬莱瑶台”、“平湖秋月”…… 圆明园美景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万园之园” 被称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品读“毁灭”,激荡情感: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却是这样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第5段,你想说些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无耻的强盗?(侵入——闯——掠——烧 ,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对敌人的痛恨。此时安排一个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四、体验在创读时
即创造性地读,它是学生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内容,形成新的语文技能时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是体验式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鼓励学生说说:你对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是怎么看的?对于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教学情境,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体会,进行了创造性地朗读,充分展示了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成果。
这样,在初读中体验读通,获得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的乐趣;在研读中读懂,获得探索、钻研语言能力的乐趣;在品读中读熟读好,感受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乐趣;在创造性地读中读出个性,体验语言的魅力,进行语言的运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这“四读”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形成了联系整个生本课堂教学的“读”的网络。
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