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患者角色强化与抑郁相关性研究

2015-08-03王建芳夏频珍

护理与康复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查表心理疾病

王建芳,夏频珍,王 芳

(衢州市第三医院,浙江衢州 324000)

患者角色强化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现象,即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过于安于患者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失望,对承担原来角色感到恐惧不安,表现为情绪忧郁、多疑,情感脆弱,有退缩和依赖心理,甚至带有幼稚色彩,对正常的生活缺乏信心[1]。脑卒中不仅导致躯体运动功能障碍,还常伴有各种情感异常,其中以脑卒中后抑郁最为常见[2],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自知力缺乏、自罪自责感,重者表现自责、自罪、自杀[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脑卒中患者角色强化越严重其抑郁表现越明显。为进一步探讨患者角色强化与抑郁程度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4]和自制患者角色强化调查表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院的27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诊断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专家编制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脑卒中诊断标准[5];既往无抑郁病史、精神病史。男168 例,女108例;年龄45~83 岁,平均72.3 岁;脑梗死179例,脑出血97例;婚姻状况:已婚164例,丧偶97例,离婚15例;职业:退休职工187例,公务员11例,工商个体户23例,司机9例,工人24例,农民2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HAMD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由17个选项组成,采用0~4级评分(少数项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将17项得分相加得总分。总分<7 分为正常,7~<17 分可能有抑郁症,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24分为严重抑郁。

1.2.1.2 患者角色强化调查表 参考患者角色强化的各种表现,通过专家咨询、万方数据检索,自行设计患者角色强化调查表,经预调查后修订正式调查表。该调查表重测信度为0.80,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0.81。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角色转换、对疾病的认知、自我能力评价、主观能动性、寻求帮助情况5 个指标,共25 道题,每题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总分100分;≤25分表示患者角色强化一般;26~50分表示患者角色强化较强;51~75分表示患者角色强化很强;>75分表示患者角色强化特强。

1.2.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时即由责任护士发放量表进行评定,剔除69份不完整的问卷,收集有效量表为207份。

1.2.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频数进行计数资料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计量资料描述,用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抑郁水平 见表1。

表1 患者的抑郁水平(n=207)

2.2 患者角色强化水平 见表2。

表2 患者角色强化水平(n=207)

2.3 患者角色强化与抑郁的相关性 见表3。脑卒中后患者角色强化得分越高,其抑郁程度越严重,两者呈正相关。未在一般、特强角色强化和HAMD 得分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组样本例数较少有关。

表3 患者角色强化与抑郁的相关性(n=207)

3 讨 论

3.1 本文资料特点分析 脑卒中发生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即进入患者角色,其原有的工作生活环境随即改变,又由于对自我能力怀疑,对承担原有的社会角色无信心,对自身健康状况、今后生活和家庭负担的担忧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之疾病致残率高,患者出现抑郁状态的概率也较高。本次调查发现,脑卒中后有47.83%患者出现可疑抑郁,42.99%患者出现抑郁,与葛秋华等[2]的调查结果相近。脑卒中后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病程较长,患者依赖性增强,长期安于患者角色,患者角色强化较多。本次调查发现,出现角色强化(较强、很强及特强角色强化)患者的比例达89.86%,调查还发现,不同的患者角色强化得分之间存在差异,且患者角色强化得分越高,其HAMD 得分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而患者角色强化一般和很强与抑郁的相关性不明显(P >0.05),考虑与这两组患者例数较少有关。

3.2 护理要点 在脑卒中患者日常护理中需加强淡化患者角色的护理,如使用暗示心理[6]引导,消除患者疑病心理;鼓励患者自己动手,减少其依赖心理,及时赞扬患者;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制定每天的娱乐、学习计划;根据患者原工作性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尽早回归家庭、社会,承担原有的角色。对脑率中后患者通过各种淡化患者角色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利于疾病康复。

[1]者学珍,马玉珍.老年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1,1(11):55.

[2]葛秋华,王元娇,叶祥明,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11):984-985.

[3]陈建学,袁淑霞,李红,等.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104-105.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4.

[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123.

[6]康健,杨华渝.心理暗示能治病[J].生活与健康,2007(11):27-28.

猜你喜欢

调查表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