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支持增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2015-08-02朱俊卿
朱俊卿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1].王永娟等人[2]、李志专和郭静[3]分别采用MHT量表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刘霞、范兴华、申继亮[4]对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留守儿童有较多的问题行为.刘霞等人[5]、周宗奎等人[6]采用《儿童孤独量表》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以上研究均表明: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导致留守儿童大多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他们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是心理学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蒋笃运[7]、李萍[8]等许多学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方面提出对策,但所提建议多是理论构想或假设,是否切实可行,尚待实践检验.刘霞等[9]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杨晓辉的乡土音乐疗法[10],白勤等人采用朗诵方法[11]等等给本研究带来有益的启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现状既成事实,难以改变,社会和政府宜进行宏观干预,而学校则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具体措施,在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有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不良的社会支持损害身心健康[3-5,12-16].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学校,而感知的教师支持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指儿童在学习、生活中所知觉到的教师对其支持的态度和行为,由学习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三部分构成[16].教师支持和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息息相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感知的教师支持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动因,在维护其心理健康中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指导农村中学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是值得尝试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条新途径.因此,本研究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支持作为自变量,通过提高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支持的质量和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现加以总结,就教于方家.
1 实验
1.1 实验目的
探讨加强教师支持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1.2 被试
被试来源于河南省商水县某农村初级中学.选取一年级1~4班的留守儿童组成实验组,非留守儿童组成对照非留守组(以下简称非留守组),同年级5~8班的留守儿童组成对照留守组(以下简称留守组),进入二年级后各组被试的构成不变.最后得到有效被试实验组124人,留守组108人,非留守组117人.
1.3 实验设计
采用连续追踪设计,以自然实验法的方式实施,要求实验教师加强对实验组儿童的支持,而对本教学班中的非留守组儿童的支持保持实验前的水平.本实验研究从2012年9月开始,已连续进行4个学期.
1.4 测试工具
1.4.1 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
《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由广西师范大学欧阳丹编制[16].为了更符合被试实际,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修订,项目由19个增至20个,包括3个维度:学习支持6个项目,情感支持9个项目,能力支持5个项目.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把与后面项目有重复之嫌的“4”、“10”分别改为“老师对我的学习、生活条件、家庭情况等比较了解”和“我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里有一定的地位”;增加“20、老师经常和我谈学习、生活、前途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很温和、有耐心”.经本研究预测,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0.79,0.84,重测信度为0.62.该问卷采用六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按1到6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越多.
1.4.2 心理健康问卷
心理健康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17].该量表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它由1个效度量表与8个内容分量表即8个维度构成.8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敏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维度及问卷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超过8分时需要接受针对性指导,低于3时说明无此症状.
本研究的效度量表得分前测平均值为3.67,后测平均值为3.55,表明测验结果真实有效.
1.5 实验程序
1.5.1 培训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由担任1~4班班主任和语文、数学、外语课的教师组成.因为在该校,儿童与这些教师接触较多,所以被试感知的教师支持主要来自他们.对实验教师的培训通过讲座、讨论、经验交流、角色扮演、情境分析等方式进行.内容如下:(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分析;(2)教师支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加强教师支持;(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4)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农村留守儿童;(5)怎样把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体现在日常生活、教学中;(6)如何加大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7)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应多采用支持性评价;(8)行为矫正理论和技术在农村留守儿童转化中的应用.
(1)~(4)在实验开始前完成,(5)~(6)在4个学期中均进行,(7)~(8)在第二学期进行.通过反复强化,有效保持实验教师对实验组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
1.5.2 实验过程
一年级儿童入学后,实验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对本教学班留守儿童有意地增加支持程度,对其他儿童采取一如既往的态度.实验教师所做的具体工作为:(1)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儿童及时关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耐心对待留守儿童,尊重留守儿童的个性差异,接受他们的优点和问题行为.(3)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保持和蔼的态度.(4)在教学中对留守儿童适当关照,如让他们当小组长、值日生,帮助教师收作业等.(5)课堂上鼓励留守儿童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时及时表扬,回答不上来时也要用友善的目光示意他坐下.(6)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7)指导、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设立奖励性质的免费亲情电话,每星期获得留守儿童进步奖者可以免费给父母打三分钟的电话;指导留守儿童以书信的方式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8)设法联系留守儿童的父母,要求他们每周至少给子女打一次电话或每月至少写一封信,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生活和学习情况.(9)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举办知识竞赛或文娱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10)每个学期中间,进行2次座谈讨论,开展经验交流.
实验学校在评优表先、晋升职称等方面给实验教师优惠等激励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实验教师借助实验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所以愿意参加,并在校长和教务主任的督导下按要求积极开展实验.实验学校每学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次,提高师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技巧.笔者除每学期至少2次与实验教师座谈、交流外,平时还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方式,了解实验进行情况并进行指导.
1.6 测试与数据处理
为消除被试个人信息泄露的顾虑,两个问卷均以无记名方式实施测试.2012年9月,儿童入校一周进行首次测试,然后开始施加自变量.2014年9月中旬,进行第二次测试.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三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前测成绩不存在差异(F=0.826,P﹥0.05).以前测成绩为协变量,对后测成绩做协方差分析,三组儿童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F=6.347,P<0.01),且协变量的作用不显著.因为前测成绩未对后测成绩造成影响,所以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影响十分显著,而且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情感支持(F=7.766,P<0.01).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差异分布,本研究对三组儿童的后测成绩做进一步的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实验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高于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实验教师已经按照培训要求给实验组儿童更多的支持,并且能够被实验组儿童所感知,成了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有效保护机制.
2.2 实验组与留守组、非留守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横向比较
本研究首先比较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儿童MHT的前测成绩.结果发现:实验组与留守组的得分无差异,与非留守组相比,学习焦虑(t=3.026,P<0.01)、对人焦虑(t=2.058,P<0.05)、孤独倾向(t=1.977,P<0.05)、自责倾向(t=2.571,P<0.05)四个维度及总分(t=2.499,P<0.05)显著高于非留守组,表明实验开始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留守儿童差.为了考查加强教师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接着比较三组的后测成绩,结果见表2.
表1 实验组与留守组、非留守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后测成绩比较(t-test)
表2 实验组与留守组、非留守组MHT后测成绩比较(t-test)
表2结果显示:加强教师支持后,实验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与非留守组儿童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
2.3 实验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纵向比较
为更准确地认识三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本研究把各组儿童前后测验成绩进行对比.经检验:留守组(t=-0.910,P>0.05)、非留守组(t=1.837,P>0.05)儿童前后两次测验成绩不存在差异.实验组儿童前、后测验成绩比较的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儿童MHT前测、后测成绩比较(t-test)
由表3看出:实验组儿童后测成绩极显著优于前测成绩,表明加强教师支持明显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4 实验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感知的教师支持的相关分析
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对实验组儿童的教师支持问卷后测成绩与MHT的后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与他们的MHT成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支持越多,留守儿童的MHT得分越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5 实验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师支持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查教师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以教师支持各维度为自变量,以留守儿童的MHT得分为因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实验组儿童MHT与感知的教师支持的相关分析(pearson)(n=124)
表5 实验组儿童MHT对教师支持各维度的回归分析(n=124)
表5结果显示,教师支持的三个维度及支持总分对MHT总分均有极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负向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法预测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
3 讨论
3.1 农村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
实验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师支持问卷前后测成绩非留守组(t=-0.237,P>0.05)、留守组(t=-0.614,P>0.05)均无差异,而且这两组儿童的后测成绩也无差异(t=0.772,P>0.05).可见,与实验组儿童同在一个教学班的非留守组儿童得到的教师支持在实验过程中并未改变,所以本实验没有违背心理学实验应遵循的伦理道德,也不违反教育公平原则.这一结果表明:实验教师没有因为增加对实验组儿童的支持而减少对其他儿童的支持,对实验的操作、控制比较理想.而实验组儿童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前测成绩,学习支持(t=2.429,P<0.05)、情 感 支 持 (t=4.403,P<0.001)、能力支持(t=2.651,P<0.01)以及支持总分(t=3.972,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明实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在实验过程中的确得到加强,并且能够被实验组儿童感知到.从实验组、非留守组儿童实验前后感知的教师支持的不同发展变化特点分析,本实验研究是比较成功的.
社会支持只有在被儿童感知后才能具有实际意义,所以,本研究重点考察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实验的三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前测成绩不存在差异,而且未对后测成绩造成干扰.后测成绩比较显示:实验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显著高于非留守组儿童,十分显著高于留守组儿童.这一成果应当是实验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取得的,并不是因为留守儿童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对教师支持更敏感.
3.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为有效验证实验效果,本研究设置两个对照组: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实验前,实验组儿童的MHT成绩与留守组相同,两组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也即是说,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留守儿童.施加自变量——加强教师支持4个学期后,实验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与前测成绩相比,MHT总得分和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6个维度达到显著水平以上.与留守组相比,除冲动倾向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总分则达到极显著水平.实验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组儿童相比无差异.横向、纵向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到提高,这应该是实验教师加强支持取得的成果.
3.3 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与MHT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感知的教师支持越多,MHT得分越低,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实验组儿童与两个对照组儿童相比,除教师支持外,其余条件相同,所以这一结果最好的解释是教师支持加强后,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教师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对MHT总分均有极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负向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学习支持对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情感支持对身体症状,支持总分对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教师支持越多,越有利于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一成果的启示是:教师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传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让他们体验到来自教师的父母般的爱,满足他们对爱的渴求,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维护他们心理健康的一条捷径,值得广大教师为之付出努力.
本研究发现,三组儿童MHT的学习焦虑前、后测得分各组均大于7.5,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偏高,处于高焦虑状态.而且教师支持的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的预测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需要另做研究进行探讨.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教师支持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相应增加.
(2)加强教师支持能够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3)农村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4)农村留守儿童感知的教师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预测作用,感知的教师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越大.
致谢:感谢商水县张庄二中张秀芹(校长)、雷艳涛(教务主任兼班主任)等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在实验中付出的辛勤工作.
[1]朱俊卿.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趋势[J].教育探索,2009(7):133-134.
[2]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4):125-128.
[3]李志专,郭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131-133.
[4]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5]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22.
[6]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9-125.
[7]蒋笃运.以科学发展观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8(7):8-10.
[8]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6):88-91.
[9]刘霞,张跃兵,宋爱芹,等.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1001-1003.
[10]杨晓辉.乡土音乐教育: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3(9);90-92.
[11]白勤,林泽炎,谭凯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2):62-72.
[12]Callaghan P,Morrissey J.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a review[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3,18:203-210.
[13]Zelkowitz P.Social support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J].Family Relations,1987,36(2):129-134.
[14]陈友庆,张瑞.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93-1395.
[15]何冬丽.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52-954.
[16]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7]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2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6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