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5-07-31邬志明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胺碘酮

邬志明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邬志明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胺碘酮治疗,试验组接受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胺碘酮;稳心颗粒;心衰;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一种以心脏冲动节律起源处、冲动传导、心搏频率和节律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患者常会出现眩晕、乏力、胸闷、心悸和气短等临床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其临床表现通常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恶性症状。心衰患者常有肺淤血、心排出量下降等现象。本研究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宜丰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49~78岁,平均(65.5±16.5)岁。其中,6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扩张型心肌病,40例冠心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50),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4±11.3)岁,3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冠心病。试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5±12.5)岁,3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冠心病。2组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 d,第3周200 mg/d,并从第3周开始维持200 mg/d的剂量。高心病,冠心病,扩心病患者禁用该药物。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每次9 g,每天3次。2组观察对象均接受连续12周治疗。治疗过程中对其心率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QT间期达到500 ms以上或是延长30%以上,则停止全部用药。

1.3 观察指标 分析2组观察对象左心室EF,QT间期和静息心率,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其中,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到1级,胸闷心悸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显著改善,但心功能未恢复为1级,胸闷心悸症状缓解为有效,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为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左心室EF、QT间期、静息心率的比较 2组观察对象治疗前左心室EF、QT间期和静息心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试验组50例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2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观察对象临床指标情况对比分析(x±s)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胺碘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无负性肌力作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能够达到轻度Ⅰ和Ⅱ类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够利用心肌纤维动作电位Ⅲ相的延长,抑制心室心肌和心房结区的兴奋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少钾内流,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2]。然而,因为胺碘酮半衰期较长,长时间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危险,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较大的限制[3]。

中医学理论提出,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脉络瘀阻、络虚不荣、气阴两虚,因而其临床治疗的关剑在于活血通络。稳心颗粒能够达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作用,因而常被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4]。稳心颗粒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甘松、琥珀、三七、黄精、党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提出,三七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党参能够提高心肌排血量,且不会对患者心率造成影响,同时能够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达到抗休克和强心的治疗效果[5-8]。本研究结果提示,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左心室EF、QT间期和静息心率等观察指标的改善,且治疗的有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用于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预后,有较高推广价值。

[1] 张亚静.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6(18):42-43.

[2] 赵冬梅,戴明卜,支忠继.稳心颗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2):245-24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0(1):22-23.

[4] 莫显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138-139.

[5] 阿不来提·司买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救治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156-157.

[6] 江洪,易春峰,李元红.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1):9649-9650.

[7] 李巧春,李巧华,肖静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55-156.

[8] 李硕贤.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33-1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99

江西 336300 宜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邬志明)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室性胺碘酮
《思考心电图之169》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