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2015-07-31高宏娥

当代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凝剂血常规标本

高宏娥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高宏娥

目的 通过对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导致常见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误差的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86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对86例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同一血常规标本,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结果 当温度条件为常规6℃~25℃时,白细胞检测含量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血小板检测含量明显低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10min内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相较于放置120min以上才进行检测的同一标本,后者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EDTA盐作抗血凝剂,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与比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因此,为最大化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拟定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全方位监督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测操作。

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临床分析

控制并消除误差是实现提升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工作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86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在检测过程中导致常见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公司花果医院收治的86例(男44例,女42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年龄23~52岁,平均(37.5±3.2)岁。标本剂量为2.0mL,均为新鲜EDTA-2K抗凝血常规标本。

1.2 方法 使用Sysmex-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86例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同一血常规标本,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1)对比标本分别在常规温度6℃~25℃时与4℃冷藏条件下,检测数值的差异性,分析保存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对比标本分别放置10min内与120min后,检测数值的差异性,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对比标本分别在浓度为1.6mg/mL与2.8mg/mL的EDTA盐作用下,检测数值的差异性,分析抗血凝剂浓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温度对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 当温度条件为常规6℃~25℃时,白细胞检测含量为(4.35±0.47)×109/L,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检测含量为(216.7±4.6)×109/L,明显低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红细胞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值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测定时间对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 放置10min内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白细胞检测含量为(7.4±0.3)×1012/L,明显低于放置2h后检测所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检测含量为(223.1±3.8)×109/L,同样明显低于放置2h后检测所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红细胞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值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温度对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

表2 测定时间对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

2.3 抗血凝剂对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影响 使用EDTA盐作抗血凝剂,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检测值为(97.2±2.8)fl,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比容检测数据为(57.6±3.2)L/L,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血凝剂浓度对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

3 讨论

血常规是当前用于检测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含量的常用检测方式[3]。由于该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断,为后期入院治疗指引方向,因此重要意义不言而喻[4]。近几年,医学研究者发现,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准确性降低,无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5]。

笔者通过实验分析与总结得知,控制并消除误差是实现提升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工作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若想有效避免或减轻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需注意以下几点:(1)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6]: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是决定血常规检测质量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血液病理、血细胞生理临床课程的培训工作,另规范医护人员血常规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对检测操作的方法与重点内容进行宣教[7];(2)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拟定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规定血常规检测条件:保存温度为6℃~25℃,采血部位为静脉、血液检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10min,使用低浓度抗血凝剂作为辅助试剂;(3)对血常规检测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要求实现全程质量监控,规范医护人员实践操作,最大化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8]。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特殊病理进行考虑,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现象。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因此,为最大化降

[1] 栾雪静,迟京凤.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0(1):29-30.

[2] 高丽娟.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13,33(3):206-207.

[3] 祈振军.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49-150.

[4] 刘月霞,师金洲.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28(6):203.

[5] 陈红,闫利明.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23):131.

[6] 吴伟仙,李素珍,梁军兵,等.体位改变对血压、脉搏、血沉、血常规等影响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72-374.

[7] 宋庆义.血常规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482-482.

[8] 叶国华,邹尚平.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45-746.低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设立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全方位监督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测操作。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85

湖北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公司花果医院检验科 (高宏娥)

猜你喜欢

凝剂血常规标本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陕北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HK-135柴油降凝剂的适用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