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2015-07-31乐华辉吴荷花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达拉脑组织自由基

乐华辉 吴荷花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乐华辉 吴荷花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丹参酮II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DA值为(8.10±1.0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4±1.1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OD水平为(97.77±13.56)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7±12.54)IU/mL(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自由基含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自由基;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再灌注发生的组织损伤、脑水肿均与氧自由基含量的增加有关[1]。在本院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经颅脑MRI或CT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本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均<48h。排除脑出血者,脑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精神病或痴呆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4~77岁,平均(65.3±6.8)岁,其中额叶梗死6例,基底节区梗死41例,枕叶、顶叶梗死各4例,颞叶梗死5例,额叶梗死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积极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控制糖尿病、心脏病等合并症,并纠正血脂异常,预防并发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参酮II磺酸钠注射液(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547),将20mL丹参酮II磺酸钠注射液与25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5%)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应用2周;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国药准字H20090353),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在半小时内滴完,每天2次,持续应用2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SOD活性及MDA水平检测,并应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价标准: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为痊愈;ESS评分减少45%以上,病残1~3级为好转;NIHSS评分降幅在18%~45%为进步;NIHSS评分降幅低于17%,或有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OD、MDA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MDA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2组患者治疗前的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0、0.204,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2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82、4.799,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MDA水平比较(x±s)

2.2 临床疗效 经治疗,观察组痊愈9例、好转8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30/34);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5例、进步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1%(22/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1例、皮疹1例),症状均较轻微,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停药2周后肝肾功能复查无异常。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一致认可的一个病理机制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自由基会对脑组织产生损害作用。在正常脑组织中,维生素E、维生素C、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均可清除自由基[2-3]。但研究显示[4],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处于缺血期的脑组织,花生四烯酸代谢会明显加快,从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膜脂质,而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会造成脑细胞膜质过氧化和直接损伤,对细胞膜结构产生破坏,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引起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多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羟自由基清除剂,有研究证实依达拉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5]。依达拉奉可对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加以抑

[1] 张卉,邱博,张晶,等.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315-317.

[2] 朱思亮,潘学威,郑建乐,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65-1766.

[3] 李少明,郑东.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5):302-303.

[4] 苏德国,孔繁呈,苏燕玲,等.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21-1722,1725.

[5] 杨国栋,杜莉莉,王士列,等.灯盏细辛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45例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54-2856.

[6] 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等.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58-60.

[7] 田强,张美增.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96-198.

[8] 方玲丽.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4(z1):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87

江西 344000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乐华辉 吴荷花)制,阻断自由基生成途径,促使前列环素大量生成,并减少白3烯生成,减少羟自由基,抑制神经元死亡。自由基的减少,会使其对细胞磷脂膜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损伤减轻,阻止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减轻脑组织损伤、脑水肿的效果[6]。国外一项研究显示[7-8],对发病3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后持续治疗2周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依达拉奉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前述文献相符,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自由基含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梗死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拉脑组织自由基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