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5-07-31刘伟钦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左心呼吸衰竭通气

刘伟钦

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刘伟钦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心率、呼吸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大多数患者常因并发急性肺水肿而导致呼吸衰竭,并易引发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可纠正患者缺氧,从而对纠正呼吸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2],因此本院近年来将NIPPV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且经血气分析提示伴有呼吸衰竭(PaCO2>50mmHg,PaO2<60mmHg),同时排除伴有呼吸抑制或停止、严重心律失常以及伴有昏迷(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等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3±4.1)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8例,Ⅱ型12例,基础疾病:由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3±4.6)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

20例,Ⅱ型10例,基础疾病:由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大剂量吸氧纠正低氧血症、镇静、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支气管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对照组仅行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方法:美国PB760系列呼吸机,采用经口鼻面罩,通气模式选用

PSV模式,根据患者耐受度,吸气压力8~16cmH2O,呼气末正压(PEEP)4~8cmH2O,吸氧流量维持在1~4L/min,呼吸频率

12~16次/min,氧浓度维持在40%。

1.3 观察指标 加强监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3]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紫绀消失,HR、RR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均恢复症状或接近正常则判定为有效,否则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处理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

HR、RR以及PaO2、PaCO2、pH值变化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x±s)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28例,对照组有效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肺静脉回流不畅,而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致使血管内液体渗透到非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故肺水肿易并发呼吸衰竭[4]。在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救治中除消除心衰的诱因外,尽快纠正缺氧是阻断心肺功能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5]。

一直以来机械通气是纠正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而传统的方法是行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有创通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而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发展解决了有创通气的弊端,且有研究证实NIPPV在左心衰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6]。NIPPV可升高患者胸膜内压力,减小左心室跨壁压,降低心室后负荷,并可减少回心量,降低心脏前负荷[7],同时NIPPV可使患者气道内产生持续性正压,克服气道阻力,扩张萎陷的肺泡,达到减轻肺水肿,减轻分流,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氧分压,改患者患者的通气功能[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3.3%,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与仅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总之,NIPPV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救治率。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中,应及早应用NIPPV,从而尽快纠正患者因缺氧,为原发性的救治争取时间,进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周宏伟,曾红,陆建芳,等.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内科,2012,7(4):347-348.

[2] 戴山林,金宇,孔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11):1537-1540.

[3] 陈文智,赵中.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0):24-25.

[4] 林晓军,陈淼,曾红科,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83-84.

[5] 徐思成,董旭南,黄亦芬,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0):587.

[6] 谭世繁,叶海鹏,宋一波,等.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抢救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5):23-25.

[7] 王霞,姚福梅,彭威.有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2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85-2986.

[8] 甘起云.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12):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50

江西 344500 南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刘伟钦)

猜你喜欢

左心呼吸衰竭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