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分析

2015-07-31宋伟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皮下皮瓣负压

宋伟

早期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分析

宋伟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3组(n=50)。实验A组患者手术后立即外接双管持续壁负压吸引,持续24h后改为间断壁负压吸引,1次/2h;实验B组患者手术后外接双管间断壁负压吸引,1次/2h;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外接双管普通负压吸引。比较3组吸引引流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降低,置管天数缩短,切口感染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与实验B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持续壁负压吸引能更好地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癌;皮下积液;负压吸引;预防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约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18%[1]。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此方法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还要切除患侧腋窝淋巴结、脂肪及结缔组织,手术创面广、损伤大,腋窝和锁骨下区域会存在很大的间隙,由于创面渗血渗液,需要放置引流管引流积血和积液,如引流不及时、引流不畅会引起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因此,为了减少皮下积液的产生、降低切口感染率,更为有效的引流方式亟待医务工作者去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安阳肿瘤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均为女性。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均分为3组(n=50)。实验A组患者年龄

25~59岁,平均年龄(49.2±2.3)岁;其中已婚46例,未婚4例。实验B组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6.6±1.9)岁;其中已婚45例,未婚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47.5±2.6)岁;其中已婚42例,未婚8例。3组患者在年龄、是否结婚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均使用两根导管引流,引流管放置腋窝1根,位置为腋中线的最低位置,另1根沿手术切口下缘皮下潜行放置于胸骨旁。外接普通胃肠减压器,根据引流量及引流液的性状决定何时拔除。引流管侧壁孔保持与胸壁垂直,以防堵塞、脱管。术后使用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实验A组手术后立即外接双管持续壁负压吸引,持续24h后改为间断壁负压吸引,1次/2h;实验B组患者手术后外接双管间断壁负压吸引,1次/2h;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外接双管普通负压吸引。

1.3 观测指标 术后24h双管引流量<15mL,给予拔管处理,观察切口1d,记录第2天的皮下积液病例数。引流管拔出后第2天术区若皮下有波动感,穿刺皮下抽液量>5mL,则为发生皮下积液(参考Dalbery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实验A组出现皮下积液患者3例,发生率为6%;实验B组出现皮下积液患者10例,发生率为

20%;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患者16例,发生率为32%。术后不同方式引流对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置管天数 实验A组置管天数>7d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8%;实验B组置管天数>7d的患者8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置管天数>7d的患者20例,发生率为40%。术后不同引流方式对患者置管天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术后感染率 实验A组出现感染患者2例,发生率为

4%;实验B组出现皮下积液患者6例,发生率为12%;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患者14例,发生率为28%。术后不同方式引流对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实验A组与实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国医疗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保乳手术并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改良根治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皮下积液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3],好发部位为锁骨下窝、腋窝、胸骨旁及肋间区行成的凹陷区,因此术后早期充分有效的引流这些区域显得至关重要[4]。根据文献及研究总结引起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有:(1)术野累计范围广、创面大,渗液多引流不及时,和容易导致皮下积液的形成;(2)淋巴管漏:术中没有完全结扎淋巴管致使渗液过多,手术后应尽量结扎淋巴管,减少渗液;(3)皮瓣与胸壁之间医源性(如包扎不均匀或皮瓣厚薄不均等)腔隙[5];(4)电刀使用不合理导致创面渗液增加,电凝止血时,尽可能时间要短,防止局部升温引起皮瓣下血管网被破坏[6]。合理使用电刀可减少此现象的发生;(5)引流不充分:较常用的方法有彻底止血,结扎细小淋巴管,术后负压吸引,加压包扎,改进置管方式等[7]。皮下积液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皮下积液的形成会对患者的恢复及后续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避免皮下积液的形成。术中分离皮瓣时应注意皮瓣的厚度,避免薄厚不均。术后皮瓣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包扎时加压包扎。术后注意患肢功能恢复,适时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淋巴回流,减少积液的产生。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畅,引流液集聚在皮下形成皮下积液。皮下积液形成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处理,在引流管拔除前,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能多引流出皮下渗血渗液,若24h引流量<15mL可予以拔除。对拔除引流管患者,采取皮瓣移植法[8],在皮瓣处切开皮肤,加压包扎。

本研究中,术后立即实施壁负压吸引其特点为早期、持续,此方法优于传统方法的原因也在此。传统负压鼓吸存在随鼓内引流液增多而负压逐渐减小,存在容量小,负压不恒定,易发生逆行感染等不足因[9],早起持续负压引流克服了以上缺点。术后创面渗液及时吸收,为皮瓣充分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仅减小了手术所形成的腔隙,减少了液体外渗,更降低了感染率,减少了愈合时间。持续负压吸引不受皮肤褶皱、体位、外力的影响,压力稳定,有效预防了皮下积液的形成。

综上所述,早期持续壁负压吸引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置管天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了术后感染率,其优越性显而易见,不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覃鸿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32(8):73-74.

[2] 黄芬吉.西他宾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62-63.

[3] 钟秀彩,孔凡庭.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53-54.

[4] 覃鸿生.潘氏引流管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固定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预防皮下积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5):71-72.

[5] 胡乃军.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负压引流联合加压包扎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12-4014.

[6] 胡挺,丁士海,鲍超.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J].医药前沿,2014,20(1):26-27.

[7] 赵海波,万正敏,吴锋,等.负压引流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701-702.

[8] 李素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9 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8):132-133.

[9] 付靖,李靖若,王燕,等.早期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预防作用的临床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7):2830-28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23

河南 455001 河南安阳肿瘤医院影像科(宋伟)

猜你喜欢

皮下皮瓣负压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