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
2015-07-29郭晓军
郭晓军
摘 要: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课改就是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使学生内在的各项潜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全面发展。通过近两年的课程改革发现,在除学习成绩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其中突出表现为新课程概念的错误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出错。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思考
1 及时指出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使新课程获得更长期的发展
1.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没有充分统一协调起来
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掘自身潜能,更要对于团队情感培养及价值观有所改善。通过课程改革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侧重的不只是结果,还应该重视教学的过程。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关系,二者关系混淆,放开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却忘了结果;或者是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式、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并且,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阶段,课堂开放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偏离学习的主题,失去学习的重点,使教师工作进入到进退两难的地步。例如,“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就往往会在某一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但却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重点,降低教学的效益。
1.2 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
毫无疑问,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吹来了一股创新思维的清新空气,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不少学校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表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盲目追求课堂上的气氛,无论是否恰当合理,都组织表演、游戏、魔术等活动,使专业课变成了观赏课、表演课,使学生的主要精力发生了不少偏差。表面看这些课气氛活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实际上学生既没有学到专业知识,又没拓展新的思维,更没有提升学习技能。又如对课改结果的预测过于理想化,许多学校和教师期望在新教材、新教法实施以后,教学效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焕然一新的变化,然而结果和预期却相差太远。于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对课程改革丧失信心,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走回原来的老套路。
1.3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目前为止,好多学校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是以考试结果来作为衡量方向的。虽然有一定的考核关系,但也不完全挂钩。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所以,要加大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力度,再加上教学思路和教学管理模式的结合,一定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从准格尔旗第十中学的发展来看,迄今为止,后者还是需要做改进的。
在人教版新课的实验中,每位教师都发挥了自己的才干,通过探讨和校方审定,结合各方各面因素制定了很多可实施性方案及方法。这些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门教师针对于课堂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像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太少,踊跃程度不高。甚至还有些教师为每位学生都制定了学习方案,为他们做记录。这些方式方法也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一个教师可以每节课都为全班同学做学习记录吗?恐怕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深思。学生是想借助教师,借助学校这个平台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全方面能力,而教师作为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角色,和学生有着一样的目的和出发点。要想事半功倍,那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2 建议和改进措施
2.1 加强培训,对教师要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培训,包括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教师是正常改革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也需要培训,加强实绩考核。通过培训,引进新教学思路、新教学管理模式。除了培训,还需要课下教师多加揣摩,从而理解课改的真正含义。全面的培训可以让全体教师真正接受课程改革,愿意在实际教学中去推进;系统的培训可以让教师懂得如何在课堂引进新思路,引进新教学模式。只有教师有干劲、有信心,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
2.2 加强集体备课
在教改的过程中,备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是备课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焦点。身为教师,不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书本知识,还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教师还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以学生的需求为工作目标。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学校可以全身心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今后为社会多做贡献。但这些工作量相当大,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进行集体备课,才能做好备课的“加减法”,“加法”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能使构想更全面,还经常可以撞击出耀眼的火花,得到“1+1>2”的效果,“减法”通过有效分工,可以大大地减少教师的备课量。
2.3 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机制
应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逐步改进评价机制,缓解教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时所受到的学校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压力,才能真正还教师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讲台。如何知道教学实施的成功性?通过以下两点就可以判断:一是,参加活动的学生数量;二是,参加活动的时间长短。
另外,不可小觑的还有教学现场学生们的表现,譬如: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回答问题的频次,以及和教师的互动这些都是作为评比课堂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及全方位的考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测验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际结合,包括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比较主观的。所以,教学是一项课题。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当前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制定全方位的教学计划。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必然需要改变,作为一名教师,肯定是希望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是一副规规矩矩、死气沉沉的景象。那么就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师自身,不断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吸收所学知识,这也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