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5-07-29王伟,苏丹
王 伟,苏 丹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一、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解读
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工作室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强化教、学、做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促进教学与就业自然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包豪斯学院的“工作坊”。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教师为主导
在包豪斯时期“工作室”的导师由“形式大师”与“作坊大师”共同担当,这种配置与专业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配置几乎完全相同。“形式大师”由艺术家和设计师担任,“作坊大师”由经验丰富的工艺人员担任。这种人员配置很好地解决了艺术创意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双师的共同指导下既能学习艺术与设计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闭门造车,让设计能够符合加工要求。
在工业设计的工作室教学中ID与IE的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搭配方式,也是符合产品开发设计的人员配置方式。让学生在创意阶段就可以考虑到工艺与加工,这就使项目实现的可行性大大增强,保障设计的高品质实现。
(二)以项目为驱动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的区别在于工作室模式是以目标为驱动的,而课堂教学模式是传授为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思路是要先学习基础知识与搭建完整的知识构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从事专业。而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好逆向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思路,先确定任务,然后分析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之后边做边学,最终完成设计。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
三、工业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黑龙江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工作室的建立
2010年,在利用现有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改造建立了工业设计工作室,在硬件方面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常规的计算机设备。为降低投入,学生工作用的电脑主要是学生自备,这大大地降低了学校的投入,且能够满足工作室的运行需求。
参与工作室工作的有3名专业教师与1名实验室教师,均为较年轻的教师。先后有5届数十名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完成了一系列的设计项目,其中一些设计已经被企业采纳投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工业设计工作室的运行
学生进入工作室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工作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即可进入工业设计工作室学习。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工作位、网络、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条件,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个人工作空间。
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首先要进行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比如掌握必要的软件技能,在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就可以参与到设计项目中进行学习了。这部分的学习主要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难点,可以寻求指导教师或者学长的帮助,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行之有效。
在设计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参与方案的制定与图纸的绘制,以及展示文件等相关文件的制作。通过参与完整的设计流程学生能够在实践技能及设计理念等各个层面得到锻炼,全面提升设计水平与能力。
通过参与完成设计方案学生还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与工作要求,对自己能力的要求也将更加具体与明确,为学生将来的择业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取得的成绩。
黑龙江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实践工作室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一批学生通过在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提高了专业能力与水平,这种提高直接反应在学生的就业情况上,像方太、长城汽车、莱科电器、腾讯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均有工作室学生就业。
工作室教学模式除了在学生培养方面作用突出之外对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通过项目的驱动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如果教师能力不足以完成企业的设计项目,那就会失去市场与设计机会。这种以项目和市场驱动的模式对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了教师主动学习与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动力,这种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由此可见工作室制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培养教师,有利于产生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
工作室制度在教学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十分突出。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在地方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也充分的显现出来,这对于高校无疑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了自身的产品价值,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了更好的产品,同时也获得了更加优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工业设计工作室为平台,使工业设计的教与学在设计项目的驱动下统一起来,同时又使学校和企业达到了合作共赢,在提升学生、教师水平的前提下又创造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谓是一举多得。
2.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实践工作室制度的近五年时间里,工作室的运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时间问题:由于教师与学生都是利用个人空闲时间来参与工作室的设计项目,所以很多时候会遇到时间上的矛盾。其次工作室的教学工作是不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的,且考核难度较大。
四、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展望
(一)细分工作室职能,促进专业深入发展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工业设计的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单一的一个工作室在将来的发展中就会出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细分工作室是工作室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工业设计以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一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当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知识的传达作为主要的内容,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实践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不强。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提供一种更加接近于设计企业的环境与氛围,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工作室教学与课堂教学合理的搭配,取长补短,培养更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室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共赢
工业设计工作室长期稳定的运行离不开有效合理的机制保障,这个机制应该有利于所有的参与方。参与在工业设计工作室运行的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个主体,考虑这四个主体的利益,让每个主体都能从工作室制度中获得收益是制度设计的核心。如,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教师获得经济收益与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获得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提升;企业获得好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企业形象的提升。
五、结语
黑龙江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纵观其他高校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度我们还有许多不完善、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市场与专业教育的发展呼唤着设计教育的改革,希望我们的实践与探索能够对提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一点作用。
[1]秦臻.艺术设计教学与工作室实践制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2]朱大发.包豪斯的作坊对当下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启示[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03).
[3]李钢.现代设计工作室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