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2015-07-28王卉
王卉
【摘要】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分配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如何开展文化教学及如何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 文化教学 原则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1-02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面向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第一语言是非汉语的人(外国人,或华人华侨,或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正确、流利的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对“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先贤学者们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种角度分别对“文化”下了不同的定义。《辞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收获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季羡林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演讲》中曾说过“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好不下定义,……我个人理解的文化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指的则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是对在汉语学习和使用中所涉及的文化进行的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要准确把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首先必须了解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1.语言与文化
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文化的记录、传递和发展,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同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内涵。而承载了民族文化的语言本身也就成为了该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文化制约着语言。尽管语言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如论怎样发展,都不能离开本民族文化随意发展。这是因为在语言中渗透了文化的原因。因此,语言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还是篇章上的变化都要在不偏离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由于语言与文化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样不可分割。以语言教学为基础,随着教学程度的加深和教学阶段的发展,逐渐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使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中国文化。
三、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要有文化教学参与其中,而不能只重视语言教学。但是对于文化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现在对于文化教学的定位问题大致分为三派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应将语言知识的学习立于首位,其次才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辅助因素,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有些学者认为,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置于同等高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平等对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穿插同等比例的文化教学,使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具有比语言教学更高的地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中国文化而非汉语本身。
然而本文认为,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不能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大范围进行定位,而应该针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阶段、学习目的进行综合分析,由此确定出文化教学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占有的不同的比例。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同对外汉语教学中其它内容的教学原则相同,文化教学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该阶段的文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在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化知识,如关于中国衣、食、住、行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文化,以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则应采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的原则。该阶段的文化教学不应再停留在语言中表现出的文化因素及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而要适当增加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如中国书法、中国陶瓷、国画等,以适应学生逐步增加的对中国文化的需求。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应以中国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此阶段的汉语学习者通常是出于学习、工作等要求,需要经常与中国人打交道或是留在中国生活,这就使该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了解生活中的文化,更要了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中体现出的文化。因此,在该阶段的文化教学中,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教学变得十分重要。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同学习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文化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却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教材中穿插的文化知识,还是专门的文化教材,对于文化知识内容的选取不尽相同,这就给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带来不便。因为有些文化知识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是有利于语言知识学习的,但在汉语教材中却并未涉及;而有些文化知识则是当前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不能理解或不能全部理解的,却出现在教材中。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文化教学内容有很好的把握,以便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对于一些文化知识有所取舍。对外汉语教师在很好的把握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对语言教学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并能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2]季羡林.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演讲[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