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2015-07-27汤佳宏

人民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跨文化国际化

汤佳宏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重在培养学生的“中国心、国际观、竞争力”

目前,在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全面理解及科学操作层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一是把国际化视为西方化、趋同化。照搬照抄西方教育文化体系,对于国际教育改革不作甄别、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对本国教育缺少实事求是的评判,而热衷于推倒重建。教育存在着价值主流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传统文化等主导问题,忽视了这个问题教育就会缺失灵魂。

其二是简单化、形式化地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学校层面,办学的国际化仍大多停留在“能见度”高的操作上,将国际化简单地理解并诉诸“开起来”(增设外语课程、开设相关讲座)、“走出去”(出国考察、学习交流)、“请进来”(聘请一定数量的外教授课)、“引进来”(引进一些西方课程,开办一些国际班),等等。这些活动载体对于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未能从基础教育的根本意义及文化的角度来考量,则很难深入到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高的本质层面去做透彻的探究,自然也难以在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高的实践中很好地解决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形成、办学机制的构建等问题。

其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国际化当成了留学和留学预备的代名词。在中国当下,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等现象引人注目;说到“教育国际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国留学,学校也竞相开设国际班、留学预备班等。这是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但如果把国际化完全变成了留学化,那就偏离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客观上也会加速学生和人才的流失,导致本应双向互动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单方面的人才外流。

我们究竟该如何全面理解并科学操作“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呢?

深圳外国语学校基于自身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个基本表述: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是一个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全球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基本素质的过程。因此,“中国心、国际观、竞争力”应该是中国基础教育提高国際化水平理解的基点和操作重点。

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的问题。我们主张: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就应该越是突显。不以此作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教育、不以首先培养本国公民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出的就可能是我们自己的陌路人甚或掘墓人。

在学校操作层面上,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即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其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使其不仅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国家,也了解和关心其他国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全球化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依然能够明辨是非。

教育国际化的本质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要想获得国际竞争力,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绝不能是单方面地模仿和借鉴国际教育,而应在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后进行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革吸收,形成自身特色与亮点,既能与国际教育衔接,又有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四个层次

上世纪90年代建校伊始,深圳外国语学校即已启动国际化教育的探索实践。我们注重在四个层次上综合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

第一层次是国际交流,主要是开展师生的国际间交流互访,包括缔结友好学校、组织学生海外游学等活动。

在这一层次的国际化推进中,要避免把国际交流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要明确国际交流的师生发展目标,我们将其总结为“二广一优”:“二广”针对学生而言,即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与社会的广阔的全球空间和接触不同国家生活的广泛机会;“一优”针对教师而言,即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实现师资的不断优化。这一目标的设置并不仅仅停留在国际交流的形式上,而是进一步落实到国际理解和国际融合层次。

第二层次是国际理解,主要指通过活动和课程,让教师和学生内在生成对世界各国不同之处的理解,包括文化、制度、宗教等各个方面;同时认知并理解各个国家需要在这种“不同”的背景下共同发展。

我们主要通过开设国际课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课程体系注重搭建多元化、国际性的课程架构,同时突出课程的本土化。学校专门成立了国际课程中心,引进了哈佛辩论课程、国际体育课程等西方优质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在辩题设置上旨在探讨中西方差异、促进理解,比如在学校举办的辩论节活动中辩论“进取比退让更珍贵VS退让比进取更珍贵”,就是在探讨“进取”与“退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基因。我们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高尔夫、击剑等,但是相较于西方偏重个人英雄主义的体育精神内核,我们更注重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怀。总而言之,我们的国际理解是在促进国际融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和中国教育精神内核的国际影响。

第三层次是国际融合,在这一层次上,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态不仅能满足学生对国际化的需求,也将适应国际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同在一个班级上课,高水平外籍教师任教期越来越长。

国际融合层面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可视”层面,而是全方位、立体的国际化。外籍教师表面上可以直接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深层次上则对学校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融合要求:我们完善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切实保障校长依法依章治校;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治校中的重要作用;改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成立国际交流中心,负责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引进和管理等。学生的融合则对课程、教材、教师等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的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尤其在学生评价和基础教育出口上提供了中西融合的更多元化的选择。

第四层次是国际影响,中国的世界地位在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化将不断发展,中国基础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将会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认同,甚至成为新的国际教育范例。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的终极目标,并且是一个并不十分遥远的目标。

2010年,深圳外国语学校举办了“中外名校长论坛”,发起、组织教育国际化高端研讨会。最近,学校国际部通过了国际学校协会(CIS)会员考察,接下来将通过协会的专业服务,进一步密切其与全球国际学校的联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牌与国际影响力。

国际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跨文化”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跨文化”。所谓“跨文化”,首先是一种双重视角,体现出国与国、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对话交流。“跨文化”同时是一种综合视角,本国与外国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相互的“关系”中,彼此共生。深圳外国语学校在课程的“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首先是外语课程改革。在建校初期,我们的外语课程重点在“外语教学”,提倡“交际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外语。虽然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但教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语言学习。在推进外语课程国际化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外语教学—跨文化理解教育—国际化意识和行动”的外语课程实施路径,将语言学习和跨文化理解紧密结合。原版教材化身为文化的载体,更大地发挥出其跨文化理解的教育价值。

学校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促进“跨文化”教育。比如校本课程《中西方文化比较》,我们从中西方文化中有着显著差异的地方入手,比较价值观、教育、宗教、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礼仪文化、饮食、艺术、文学等方面,试图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使同学们理解不同特质的文化。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们保有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清醒认识,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大,面对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都要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学会平等相待,学会享受不同文化的优雅与深邃。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

继续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首先需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发展方向。我们赋予“中学”以“中国心、民族情”的新义,“体”则是代表本国基本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想内核;我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纳入西学范围,“用”则是一系列观念、方法与技术层级的集合。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以国际理解为基础,同时,在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进程中,中国特色的教育方针和制度必须坚持,不可动摇。基础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必须进一步向“双向交流”发展。教育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以学习、引进、派出为主,而发展到更高阶段就应当是双向、对等的交流。双向交流才能保证交流的质量和效果,使双方都受益,并具有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多数学校尚处在教育国际化的初级阶段,需要继续创造条件向更高阶段努力迈进。需要强调的是,基础教育的民族化是在全球化背景和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进程中,保持本國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固守本国基础教育的特质。国际化、民族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张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提高迈向新阶段至关重要。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实现“可持续性”有两个关键: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该将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教育国际化对全体教师而不是个别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能力等专业素养提出了新挑战。培训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应以项目为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各种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能力。学生评价应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更加突出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在全球化社会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作业和考试中解放出来,关注社会、体验生活,符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与国际人才培养目标接轨。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最终会以是否涌现“大批”合格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检验标尺。致力打造“基础教育国际化先锋校”的深圳外国语学校冀望在这方面继续探索蹚路,有更多作为,发挥更多作用。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跨文化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