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难题

2015-07-27徐光明

人民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农村学校

徐光明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作为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江西省,抓住契机,迎难而上,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在乡村教师培养、保持、优化等方面采取了有力而务实的措施,为实现全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步走,针对性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薄弱点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中最显性的问题是现有教师学科配比不齐,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生师比、班师比严重失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残缺的结构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乡村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托底能力严重不足。

江西省抓住乡村教师队伍结构薄弱点,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打出了一套短长兼备的组合拳。

第一步,增强乡村教师队伍的自我造血能力。通过提高现有乡村教师的业务技能,丰富他们的业务角色,引导他们走上一专多能型教师的转变之路。借助教师对本地教育的深厚情怀和对提升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强力诉求,江西省启动了“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计划”,优先解决部分学科无人上课的问题。依托“省培计划”和县级教师培训资金,为全省4000所乡村小学各培训1名合格的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着力解决乡村学校音体美等课程无教师能上的问题。

第二步,扩充乡村教师队伍的流动渠道,积极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2014年江西选择11个县进行试点,共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285人,其中校长172人,教师1113人。金溪县对教师编制实行全县统筹,据实分配,对教师工资及“三保一金”等待遇實行全县统一发放,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上高县为城区交流到乡村学校的教师每月发放交通补贴。万安县也出台农村小学“走教”教师交通费补贴制度。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南昌市、宜春市全面推开交流轮岗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全省60%的县(市、区)启动实施了这项改革。一批城区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入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有效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了乡村薄弱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第三步,在增容基础上建立乡村教师全员培训机制,着眼于长线式的底部攻坚。

精心组织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建立了“远程专题学习、院校集中培训、影子跟踪学习、网络工作室研修、返岗实践研修、研修总结展示”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步构建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常态、落地”机制,“国培计划”成为江西省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响亮品牌,为他们的研修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组织好“国培”的同时,切实抓好乡村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坚持“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对全省9多万名乡村教师进行5年一轮的分层、分类、分岗的远程网络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上网注册学习率和学员的满意率均位于全国前列,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涨,效果明显。

整体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新举措

要实现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贫困的代际传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在更为深广的层面做系统的设计。江西省在抬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准的实践中,进行了诸多颇具新意、扎实有效的改革。

一是实施订单式管理,把教师队伍建设阵地从竞岗录用前移到优秀生源定向培育。

从2013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师范大学试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双向选择政策性安排就业,确保有编有岗。实行“到岗退费”政策,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岗任教后可获得学费补偿,由省财政厅报销其在校四年所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三年来共招收免费师范生近千名,吸引了一批优秀高中毕业生攻读师范专业。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将有数百名优秀的免费师范生进入乡村教师岗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自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专科层次定向招生计划3000余个,定向招收本地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并实行“一专多能”综合培养,毕业后由省教育厅根据定向培养协议书一次性将毕业生派遣到指定乡村学校任教。至今已招生24500余人,到岗就业8100余人,为农村学校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

二是实施大区域化人力资源统筹,优化乡村教师队伍配置水准。

江西省实行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从2010年开始,江西省以实施“特岗计划”为契机,实行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省级统一组织招聘考试报名、笔试,公布入围人员名单,市、县两级根据入围人员名单组织面试、体检和聘用,每年为中小学补充教师1万余名,确保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近五年来共招聘补充教师50500余人(其中特岗教师17100人),这些教师绝大多数安排在乡村学校,为乡村学校补充了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

为了实现乡村教师编制优化配置,还实行了县域编制动态管理。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宏观管理、总量控制,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分配下达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各地在配备农村中小学教师时,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对中心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置。

三是用荣誉制度充盈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2015年,江西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任教满20年和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的12万余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面向社会征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LOGO)”,并在教师节前将荣誉证书发放到了教师手中。这项举措在国内尚属首次,激发了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是通过政策倾斜、物质保障,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安心扎根乡村教育事业。

从2013年起,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统筹整合资金50亿元,集中财力,用3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其中,规划投入2.65亿元建设农村学校食堂25.4万平方米;规划投入4.58亿元建设42.6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及用餐条件,今年底可全面完成。2011年以来,省财政共安排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大力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截至2015年6月,全省120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54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4000余套。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留得住乡村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从2008年起,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特殊津贴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2015年,210元、360元两档发放标准分别提高至300元和500元,每年省财政需拿出资金5.5亿元,覆盖全省9万余名乡村教师,并计划逐步扩大范围。特殊津贴政策的实施,缩小了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有效地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安心扎根乡村教育事业。

此外,还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向乡村教师倾斜。凡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的教师,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如吉安市设立农村教师职称特殊岗位,凡在村小、教学点连续任教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满15年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经考核合格和组织认定,可享受相应的中级、高级职称工资待遇,并计入工资档案。龙南县出台了对因岗位职数限制评而未聘的教师给予相应职称岗位工资补助的政策,2011年至今,龙南县财政共安排资金90余万元,对773人进行了补助,有效地解决了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困难。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农村学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