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俞大猷情感与人格研究

2015-07-27彭志坚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格情感

彭志坚

(1.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学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0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俞大猷情感与人格研究

彭志坚1,2

(1.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学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视角,在何乔远的《名山藏·俞大猷传》和张廷玉等的《明史·俞大猷传》记载的俞大猷生平事迹以及《正气堂全集》收录的俞大猷诗词中,探寻了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积极情感与积极人格特征,并将他的人格类型进行归类,剖析其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社会系统,以期对现代人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更加幸福地生活有所启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俞大猷;情感;人格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泉州人,因抗倭功勋卓著,与戚继光齐名而被并称“俞龙戚虎”。他是伟大的爱国民族英雄、杰出的诗人、军事家、武术家、兵器制造家和近古海军与战车部队创建者之一。历仕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南征北战,戎马生涯47年。俞大猷的仕途非常坎坷,一生4次被罢官,2次被夺世袭官位,1次被停俸,1次被贬官,1次被遣返原籍候调。然而,俞大猷保持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并活到77岁——这在明代来说,绝对可以算是高寿了。那么,为什么俞大猷在如此频繁地遭遇贬谪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身心健康?内心里什么样的能量支撑着他走过起伏的人生?这些内心的能量又是如何形成的?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寻俞大猷身上的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特征等幸福生活的共性,研究这些共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应该能对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更加幸福地生活起到教科书式的指导作用。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1ogy)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1igman)、谢尔顿(Kennon M.She1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把研究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方面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进行研究。它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情感,如幸福感、福乐(f1ow)、希望、宁静、求进、乐观等。二是积极人格特征,如友爱、奉献、勇敢、坚持、大爱、感恩、忠诚等。三是积极社会系统,如积极的家庭环境、社会关系、教育经历等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1]。

笔者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以积极心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内容为基本框架,剖析明代何乔远的《名山藏·俞大猷传》和清代张廷玉等的《明史·俞大猷传》记载的俞大猷生平事迹以及《正气堂全集》收录的俞大猷诗词,在其中探寻积极情感与积极人格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按照解释型风格理论对俞大猷人格类型进行归类判断,分析俞大猷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社会系统。

二、俞大猷的积极情感

笔者研读俞大猷《奉和督府百川张公题东坡祠韵吊古一首写怀三首》诗文时,通过认真比对俞大猷和苏轼诗词后发现,苏轼对俞大猷影响极其深远:俞大猷对苏轼极为推崇,同时对苏轼被一贬再贬的坎坷仕途和“乌台诗案”的遭遇十分惋惜,有强烈的同病相怜的情绪。俞大猷在东坡祠吊古后作诗云“好句惊人疑讪语,奇才动主叹当年”。苏轼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积极情绪以及他的诗文风格,对俞大猷的情感、人格及其诗文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曾有词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指出人生是一趟艰苦的旅程,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旅者。[2]俞大猷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在《秋日山行》一诗中,发出这样振奋人心的珠玑诤言:“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一种不畏缩、不害怕,甚至是期待逆境,迎接逆境,顽强拼搏的磅薄气势和求进情感从这句诗文里喷薄而出,让人心神震憾。俞大猷在《步天卿〈席上催杏〉韵》这样写道:“我来无限丹心事,何日顺风一大呼”这句诗与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认为只要胸怀浩然之气,就能如同沐浴在“千里快哉风”之中,获得无限快乐;而俞大猷认为胸怀报国的“无限丹心事”,就可以“顺风一大呼”,身心畅快无比。

俞大猷很多诗文都同苏轼的词一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观和壮怀激烈的积极情感。《正气堂全集》中表达类似情感的诗文还有:“笑看风浪迷天地,静拨盘针定夏夷”、“横戈息力潮头梦,锐气明朝破虏间”、“驱山填海非难事,射马擒王忆去年”等等。据《名山藏·俞大猷传》记载,俞大猷在金门卫所任千户时,曾上御贼书于卫指挥佥事,但被佥事呵斥“武人安书”,还被打了一顿,并革职夺印。但俞大猷不以为意,笑曰:“此非吾自见之地!”[3]由此,亦可见俞大猷幽默乐观,善于自嘲。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主术训》中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没有淡泊寡欲的修养,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俞大猷情感上淡泊寡欲,事业上身负奇志,而且他以宁静的心态,身经百战,立下显赫战功,成就了“俞家军”的赫赫威名。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七月,俞大猷奉诏到广东镇压张琏暴动,用计抓到贼首张琏和萧雪峰,斩首1200余人,遣散余党2万人,立下极大的战功。后来,战功被人侵占,俞大猷淡然处之,不与计较。俞大猷对别人侵占他的战功淡然处之,但这并不表示他对立功封侯没有想法。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是,如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一样,俞大猷是看破了名利逐名利,是“君子爱名利,取之有道。”他曾在《和胡先生》一诗中自言“一枕封侯东海梦,乾坤此日喜清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僧”这个字眼很多时候体现的是清心寡欲的心境和宁静的情感。俞大猷的诗文里多次出现,比如,在《题普照寺》中出现了两次:“剑履半生湖海遍,老僧赢得百年闲”、“满偿忠孝愿,我亦从山僧”。这表明,在俞大猷的内心里,还是很向往清心寡欲的宁静生活的,只是迫于未能“满偿忠孝愿”,而“驱驰四十年来事”。俞大猷一生勤于写作,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续武经总要》,等等。对于写作,他乐在其中,表现出了福乐(f1ow)的情感状态。在积极心理学里,福乐(f1ow)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其中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外在目的引起的。俞大猷喜爱写作,非为其他,而是出于写作本身——这显然是极为宁静和单纯的。他曾于《题普照寺》一诗中自言“欲写心中无限事,不论工拙不论多”。

三、俞大猷的积极人格特征

俞大猷一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尽管他的忠诚在现在看来,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历史时期里,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人格特征。在《正气堂全集》收录的诗歌里,关于忠诚的诗句很多,试举两个例子:“驱驰四十年来事,莫报君恩祗自惭”、“一担纲常千古重,两肩忠孝百年忙”。俞大猷一生尽忠,同时他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其诗为证:“壁上旧诗拭目看,纲常从昔一肩担”。甚至,自己奉调离开工作岗位,还不忘嘱咐他人尽责:“北事堪忧日对谈,君恩念老赐还南。乾坤一担纲常重,伫看先生努力担”。俞大猷深谙交际之道,曾诗云“早信盛名能积毁,逢人且结喜欢缘”,因此,他一生与人为善。《正气堂全集》共收录诗歌93首,其中《正气堂续集》45首,《正气堂余集》48首。而在这93首诗里,写给朋友、前辈、晚辈的(包括庆贺诗、迎送诗、缅怀诗、勉励诗等)超过50首,逾总数的一半,如《寿吴少严七十一》、《送徐韦亭任贵池县学》、《挽庄石江先生》、《勉吴杞》等等。俞大猷交际广阔,对朋友情真意切,在诗文里,时常流露出对朋友的理解、尊重和勉励,比如诗云:“腰间带血雌雄剑,谈笑觅封万里侯”、“学贯天人志何坚,才兼文武气昂然”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俞大猷友爱人格特征的有力体现。

俞大猷一生为国征战,未能在母亲身前尽孝,他曾在《饮马长城窟》一诗中自责“不为徐庶为王陵”。俞大猷借徐庶和王陵的典故自责,诗文读起来让人心酸和感慨万千,俞大猷为大家舍小家,大爱无私的人格让人感佩。俞大猷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但他人格上又有仁慈的一面:在前文提到的镇压张琏暴动一役中,除了争斗过程中斩首1200余人之外,对另外2万俘虏没有大肆杀戮,全部遣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在平定越南属国叛乱时,解散范子仪营中参与动乱者1万人。

俞大猷有着典型的感恩人格特征。现如今,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仍有其自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而且,从其诗文“填不满吾愿孝和忠,报不尽深恩君与父”、“臣世受恩二百年,臣身受恩又倍前”、“君恩山岳重,岂为一身侯”、“时序空捐频看剑,君恩未报喜闻鸡”都能管窥一二。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饮马长城窟》作为《正气堂全集》中收录的诗歌里最长的一首,其内涵十分丰富,对研究俞大猷的情感和人格特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除前文提到的“不为徐庶为王陵”、“臣世受恩二百年,臣身受恩又倍前”等诗句外,“东路将军欲为马革裹,西路将军欲为铁锄埋”两句也是内涵深刻,蕴含马革裹尸、一往无前的奉献人格。俞大猷戎马生涯47年,可以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明朝抗倭及剿匪事业,正如其《陈一斋再欲删刻〈正气堂集〉》诗文自述:“南北驱驰五十年,君恩念老赐归田。”

《明史·俞大猷传》记载了俞大猷两次单骑入敌营:一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南五指山黎那燕造反,“大猷乃单骑入峒,与黎定要约,海南遂安”;一是程绍禄祸乱延平,“大猷以威名慑群盗,单骑入绍禄营”。[4]《名山藏·俞大猷传》还记载俞大猷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平定越南属国叛乱时单骑入范子仪营:“不得发者数日,乃单骑夜半从间道去……既至,驰入子仪”。这三次单骑入敌营均展现出俞大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孤胆英雄形象,其背后正是勇敢的人格特征。而其“将军誓灭虏,船旌逐浪浮”、“世人功名满则怠,相逢谁与论孤忠”、“忠孝男儿事,鞠躬不尽期”等诗词,展现给我们的是不畏难、不推诿、不懈怠的坚持不懈的人格特征。

四、俞大猷解释型风格归类判断

解释型风格理论是积极心理学里分类人格的方法,它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长期或永久的原因,具有普遍性,是由自己内在原因引起的,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事。以前文所列积极情感以及积极人格特征为依据,按照解释型风格理论的相关定义,对俞大猷的传记及其诗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以解释型风格理论为依据,俞大猷的人格类型为乐观型解释风格,突出表现为积极归因失败和挫折,辨证看待人生得失,具有强大自我能量。这正是俞大猷在明代医疗水平那么落后的年代能保持身心健康,并活到77岁高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俞大猷乐观型解释风格判断依据如下表:

表1 俞大猷人格类型归类判断

五、俞大猷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社会系统

影响俞大猷情感和人格以及解释型风格形成的积极社会系统较为复杂,笔者试列举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环境。俞大猷自幼家贫,甚至“大猷生逾三十,家无十金”。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家庭环境铸就俞大猷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也培养了他豁达的人生观,使他能更加积极地面对失败和挫折。《明史·俞大猷传》记载,俞大猷“家贫屡空,意尝豁如”。另外,俞大猷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虽然只是下级军官世袭官位,但对俞大猷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却不可小视。这样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给俞大猷早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小家里安排他接受如儒学、易学及武术之道等方面的教育,为其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对俞大猷忠诚、感恩、乐观、奉献等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

二是教育经历。首先是对《易》的学习。《明史·俞大猷传》记载,俞大猷“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其业。”《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的辨证思想对俞大猷的积极情感、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影响颇深。比如,《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过之时大矣哉,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指出非常之时一定会有非常之人,敢于做平常人不敢做的事。这样的思想显然会对俞大猷勇敢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易》学里变化的辨证思想和矛盾的思想很大程度地影响俞大猷对成与败、忠与孝等的看法。其次是儒学。儒学里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对俞大猷的影响是全方位而无孔不入的,催发了他忠义两全、大爱仁慈等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最后是以苏轼为代表的前人的影响。此部分前文已有分析,不予赘述。

三是天赋因素。心理学家认为,相貌、智力、资质等天赋因素在一个人后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个体的情感与人格。尽管“大猷气貌不扬,言辞蹇滞”,但他“受《易》于王宣……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身有五体,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3],可见他虽然其貌不扬,言辞不畅,但智力和资质过人,学什么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善于学习肯定会获得社会系统的正面反馈,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的强化理论,这属于典型的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由于天赋因素而从社会系统获得正强化刺激,使俞大猷更加爱好读书和武术,也因此让他自信、坚韧、乐观,最终成为杰出的诗人、军事家、武术家、兵器制造家、近古海军和战车部队创建者之一。

四是成功经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1d Mas1ow)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的满足是个体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形成的内在动力,同时它更是建构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尽管俞大猷自幼家贫,但承袭官位之后,有了一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又广泛交际,使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俞大猷在47年戎马生涯中鲜有败绩,荡平海贼康老、山贼谭元清、越南范子仪、海南黎那燕,大破倭寇。从这个角度来说,俞大猷十分胜任他的工作,也基本实现了他报国尽忠的“奇志”,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俞大猷的成功经历使他一生十分充实,情感与人格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也就不足为奇。

六、结语

近年来,对俞大猷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似乎鲜见涉及。俞大猷身上有许多积极情感与积极人格特征,而这些闪闪发光的正能量,对我们正确理解过去,积极面对现在,乐观对待将来以及辨证地看待挫折和失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阎立钦.宋词心音——从宋词谈积极人生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何乔远.名山藏·俞大猷传[A].正气堂全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4]张廷玉等.明史·俞大猷传[A].正气堂全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陈虹)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_2109(2015)07_0051_05

收稿日期:2015_01_19

作者简介:彭志坚(1984_),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泉州学、闽南文化。

Resaerch on Yu Dayou’s Sentiment and Personality from the Pe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ENG Zhijian1,2

(1.Schoo1 of Pub1ic Management,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2.Institute of Quanzhou Studies,Quanzhou,Fujian 362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take the view of positive psycho1ogy to ana1yze Yu Dayou’s?positive affection and positive persona1ity.As a famous Anti_Japanese genera1 of the Ming Dynasty,there are so many 1iterary inscriptions about Yu Dayou,expece11y in He Qiaoyuan's Records on Famous Mountain Yu Dayou’s Biography and Zhang Tingyu's Ming history?Yu Dayou’s Biography as we11 as in Complete Collections in Righteousness Hall.In this way,we can have a c1ear c1assification of Yu Dayou’s persona1ity traits to find out what was the rea1 positive socia1 system in his 1ifetime.Therefore,we morden peop1e may obtain a happier 1ife with 1ess spiritua1 distress of frustration and fai1ure.

key words:Yu Dayou;positive psycho1ogy;sentiment;persona1ity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人格情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