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国初期福建省扫盲教育的现代启示

2015-07-27代天喜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福建

代天喜

(武夷学院 传媒与动漫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论建国初期福建省扫盲教育的现代启示

代天喜

(武夷学院 传媒与动漫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发展教育事业、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一直关注并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国初期福建省各地积极开展扫盲识字运动,扫除文盲,这项工作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探讨福建省扫盲识字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途径,它对于当时的群众文化建设,对于青壮年一代的培养,以至对于1950年代及其以后的福建省的社会生产建设所起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没的。

关键词:建国初期;福建;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既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学习运动,又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福建省的扫盲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以后的扫盲教育和农村教育起到重要的启示。

一、建国初期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背景

1949年,新中国诞生,当时全国总人口为5.5亿,全国农村青壮年中约有文盲16 500万,占农民青壮年的80%。[1]P586当时全国小学仅有28.9万所,在校学生数2 368万人,而当时6至11岁的学龄儿童约有6 200万,毛入学率为38%,实际入学率仅为20%,使绝大多数学龄儿童沦为文盲。即使在识字人中间,很多也只是上了几年初小,可以说当时的农村“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95%左右。新中国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2]

解放前,由于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特别是在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下,福建省广大工农群众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生活贫困,无法上学读书,特别是劳动妇女,因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倍受无文化的痛苦。福建省500多万青壮年中,有80%是文盲半文盲,虽然这一时期福建也有一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但因其多处偏僻乡村或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在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下,这些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劳力缺乏,技术落后,耕作粗糙,商品交换不发达,农民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贫困生活。

解放前福建社会形态反映在文化教育上,便是农村受教育的程度十分落后。应该说,这些地区文化卫生条件十分落后,知识分子非常缺乏,农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普遍存在,使得福建省的开展扫盲识字运动迫在眉睫。

二、建国初期福建省扫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普遍建立扫盲协会

全国扫盲协会成立于1956年3月15日。陈毅副总理在成立大会上向一切识字的人提出了响亮的号召,号召所有识字的人积极地参加扫除文盲的工作。这一号召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热烈的响应。全国各省、市、县接着也普遍建立了扫除文盲委员会。到1956年12月底,福建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联系各方面的力量,同时吸收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加,组成群众性的扫盲领导组织—扫除文盲协会。福建省80%左右的县、市建立了扫盲协会。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切合农村和城市实际情况。

1956年,福建省参加扫盲学习的农民、渔民和盐民达到10万人,大部分扫盲学员分别参加了当地业余文化工作或继续业余文化学习。东山县城关镇125个扫盲毕业的渔民,有许多当了民校教师。龙溪县长洲乡已扫盲的100多名农民都加入了扫盲协会,担任扫盲教学和辅导工作。[3]长乐县3000多扫盲毕业学员,多数升入了民校高级班继续学习。

为加强领导,福建省晋江县1952年建立了县识字运动委员会,各区、乡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各小学学区还增设了一名中心小学校长,负责该区乡的扫盲工作。1953年,入学的农民和职工增加了13 000多名(如表1所示)。在教学上普遍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这一年,晋江县政府贯彻“加强领导、整顿提高、服务生产、适合群众、依靠群众”的方针,对城乡民校进行全面整顿,动员民校中的学龄儿童转入小学,使民校更稳定。整顿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

晋江县扫盲协会的大部分会员具有高小、初中的文化程度和扫盲班毕业的文化程度。他们参加扫盲协会以后,广泛地进行宣传,并且用自己的学习成绩,鼓动群众参加文化学习。

表1 建国后晋江县的扫盲工作(1953年)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扫盲内容贴近群众

工农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群众活动,必须贯彻群众路线。根据群众自觉自愿,充分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工作。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打破常规,大胆创造。

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工作按照不同对象、不同季节、不同的生产特点和时期的中心任务,采取各种适应生产、便利群众的学习方法;否则,学习和生产会发生矛盾,扫盲工作必然开展得不好。建国初期福建各地的做法一般是:

在学习内容上,采取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除了按照规定课本(课本内容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和政治思想教育)学习以外,还根据当地当时的生产特点和中心任务适当补充临时性的教材,使学文化与生产、政治运动密切桔合。如配合积肥、绿化造林、出海捕鱼等中心任务,编写了“生产加油干,积肥一百担”,“人不吃饭活不了,地不施肥打粮少;吸收千斤稻,就要万斤肥”,“封山育林,绿化祖国,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树成荫”,“乘风破浪齐出海,南征北战捕鱼群”等富有鼓动性的补充教材,很受群众欢迎。

在学习组织形式上,一般都是集中班级,分散小组和个人包教同时并举,还根据不同季节、农活,进行灵活调整。如清宁、将乐、浦城等好多县,除班级、小组、包教包学外,还采取了送字上门、文化下田、下工地、下水库、上山、见物识字、识字站等二十种形式,使有条件学习的文盲全部入了学。南安县许多乡还举办了“见物识字展览会”,学员招常用的实物和用具集中起来,由民师用纸条写上名称贴上,并把这些东西陈列在教室四周,成为展贸馆,每个馆都有四五百种实物,写上成千个常用字,群众称它为:“活字典”。看了它,生字就跑不了,对复习巩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采用了多种办法来适应生产,因而,组织入学的面广,也比较容易巩固。

在学习时间上,各地掌握了“农闲时多学,农忙时少学,大忙时机动学”的原则,灵活调整和安排学习时间。[4]许多地区执行了“三先制”的学习制度,即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先学习后开会,先学习后评工记分,先学习后研究工作,从而保证了学习时间。

由于注意了结合生产和政治运动,民校既推动了生产和中心任务,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良好阵地。长乐县湖南大队的群众说:办民校有四大好处:第一,参加学习的人都听党的话,思想觉悟高,集体主义思想多,资本主义思想少;第二,开会方便,中心任务容易贯彻,行动快;第三,识字学文化,学讲普通活。第四,培养人才。

(三)形成重视妇女教育的良好环境

建国初期,福建各地广泛开展扫除妇女文盲的舆论宣传,清除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提高全社会对扫除妇女文盲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妇女扫盲工作。形成重视女童和妇女教育的良好环境。龙溪县东屿区委员会的扫盲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学员的生产工作特点是相适应的,有班级、小组、送字牌和包教等多种扫盲形式,因此入学人数比较多。许多过去因孩子拖累、家务忙而不能参加班级学习的妇女,也参加了妇女识字小组和用送字牌的办法学习。[5]

1959年,福建省惠女水库工地上,女民工占90%以上,而参加学习的民工经常保持在80%,在抗洪抢险时期的民工仍有50%_60%的人坚持学习,坚持了学习的民工普遍识了500~1 000字,很多人还学会了写信,在生产大战的八九个月期间,工地上又有3 000多民工脱盲。广大妇女深深体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技术是个宝,没有文化学不了。”这充分说明广大妇女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文化的积极性。[6]

三、建国初期福建省扫盲教育的现代启示

(一)加强福建省各级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协作

扫除文盲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扫盲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动用福建广大群众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同时必须是充分地依靠群众的力量,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是多年来福建省扫除文盲工作的经验总结。结合福建省情,党支部要号召党员带头学,党员除了带头学习外,负责组织群众学;共青团组织团员并带动青年学;妇联发动妇女学;学校除了积极配合本地做好宣传外,还要求各类学生动员家人上夜校,识字学文化。

福建各级党和政府继续完善领导机构管理体制,加强扫盲规划,并将扫盲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特别注重县、乡两级政府在扫盲工作中的作用,农业生产比较繁重,根据这个特点更应当本着教育服务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的原则去进行。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福建农村各个季节的生产任务和中心任务,制定扫盲规划,选配扫盲干部和教师,动员和组织文盲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筹措扫盲经费,检查督促扫盲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经验等。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把扫盲任务落实到人。同时对群众应该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及时表扬奖励,经常鼓舞他们的工作积极性。[7]

扫盲过程中要注意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有效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以闽北为例,将扫盲教育与茶产业知识技能传授、根雕文化技艺传授、竹产品加工技术传授、建盏陶艺制作、网络知识的应用等结合起来,在增长农民知识的同时,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要在旧中国经济、教育十分落后的基础上扫除数以万计的文盲,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断然不成的。回顾从建国初期福建省扫盲识字运动来看,每一次全国范围的扫盲热潮的形成,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强有力领导的结果。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主动,群众支持,教育战线广大专业干部、师生积极配合,民师、学员积极性高。简言之,党委加强领导,教育部门积极主动,有关方面紧密配合,是取得扫盲识字运动巨大成绩的重要保证。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加强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起巩固扫盲成果的长效机制

扫除文盲属于初等文化教育范畴,它和普及初等教育一样,同属于义务教育性质。所以我们必须教育每个公民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自觉的参加扫盲。

建国初期,福建省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是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运动和生产的发展波浪式地前进的,曾经出现过1952年、1956年和1958年三次学习文化大高潮。做好适龄儿童的入学和巩固工作是我国扫盲教育的重要环节,福建省各级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按地区、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普及率,控制辍学率,同时积极组织15岁以下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到学校进行补偿教育。

多年的扫盲实践表明,紧紧抓住义务教育,从根本上堵住新文盲产生渠道,是彻底扫除文盲的关键。新文盲的产生主要是学龄儿童没有接受或没有完成初等教育的结果。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开展扫盲后的文化技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就堵不住新文盲的产生;忽视扫盲后继续教育,已经取得的扫盲成果就难以得到巩固,扫盲的历史任务将无法完成。因此,建立起巩固扫盲成果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扫盲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目前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保证绝大多数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学可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文盲,有效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源头。

扫盲后继续教育是一项具有特定指向性的成人基础教育活动。通过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成人初等教育及培训活动,以巩固和提高扫盲成果,使脱盲农民具有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致力于培养学习者学会求知的基本方法,掌握做事的基本技能,不断增进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乐趣,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有利于实施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

在当前新技术革命时代里,一个劳动者仅仅摆脱了文盲状态,达到初等文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也只有在继续学习中,才能有效地防止复盲,巩固扫盲成果。

(三)引导学习需求,提高文盲和脱盲学员的生产生活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毛泽东曾主张“学习书本知识(理性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独创精神,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反对注入式,重视自学[8]。

建国初期福建省的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为开展扫盲后继续教育、防止复盲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适应当地需要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扫盲后继续教育。把对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以及农村成人社会生活教育等结合起来,使脱盲人员在具备初步读写算能力的基础上,学会一至几项实用技术,掌握发展生产和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脱盲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培训,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增加就业门路[9]。

通过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多种形式将扫除青壮年文盲与脱盲后巩固提高结合,将传授文化知识与传授实用技术结合,扫盲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通过掌握基本的读写算能力,获得知识、技能、信息,增加了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扩展了参与经济活动的领域,帮助他们走出愚昧,也走出贫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四)重点推进妇女扫盲和少数民族扫盲工作

女性文盲的存在严重危及着妇女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生存,进而影响整个福建省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持续推进扫盲的重点是扫除妇女文盲,努力缩小文盲人口中的性别差异,探索适合妇女特点的扫盲途径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不仅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福建省各级政府组织了妇女联合会作为领导妇女工作的机关,对她们进行思想宣传与文化教育,使她们摆脱封建主义造成的愚昧,从而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正视自己的社会尊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改进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全国扫盲工作的重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进一步扶持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民。要加强对妇女扫盲工作的理论和教学的研究,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试验和推广。

要继续总结推广福建妇女扫盲的先进经验,要组织省市县层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妇女扫盲开展研究,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扫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强妇女扫盲和扫盲后教材、读物的改革、编印工作。把学习内容和妇女生产生活实际、与妇女的特点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满足妇女的迫切需求。

扫盲教学内容应有家庭需求与预算、家庭收支安排、日常储蓄等当家理财知识,福建各地习俗、活动的组织等知识,制茶、编织、版画、雕刻等工艺知识,使家庭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转。扫盲教材应渗透卫生保健常识和子女教养知识,结合福建少数民族的实际,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调动各族群众生活和劳动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防止复盲。

(五)大力开展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

解放前,福建省500多万青壮年中,有80%是文盲半文盲,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240万青壮年摘掉文盲帽子,有80多万文盲提高到半文盲程度。文盲众多、文化落后的面貌已起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是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组织形式,农民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主要特点是:学员可以不脱离生产,亦耕亦读;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亦教亦教。广大群众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以后,还要在文化上迅速改变落后状态,帮助他们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工具,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管理集体经济和发展农业生产。在当时配合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为农业“四化”扫除障碍。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以农村职业学校为龙头的县、乡、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实施,加强对脱盲群体的继续提高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和致富能力,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生活质量。

尽管福建已经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阶段性目标,但扫盲面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福建省文盲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情况看,由于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使扫除剩余文盲的难点聚焦于中高年龄组,进一步减少文盲数量,降低成人文盲比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由于福建省剩余文盲主要集中在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这增加了扫盲工作的难度,持续推进扫盲至关重要。福建省今后的扫盲将在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贫困地区扫盲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_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3]孟舒.福建省十万农民、渔民和盐民扫盲毕业[N].新华社新闻稿,1956_5_26.

[4]福建省教育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现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大跃进[J].人民教育,1959(11):136_137.

[5]许金得.扫盲先进区:福建龙溪县东屿区[N].新华社新闻稿, 1956_7_25.

[6]郭明秋.积极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参加扫盲和业余教育[J].中国妇女,1959(24):49_50.

[7]国扫除文盲协会办公室.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扫盲工作[N].光明日报,1957_12_25.

[8]张金川.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教育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1995 (4):17.

[9] 汪大勇.中国成人文盲10年减少近1亿 [N].光明日报, 2007_7_27.

(责任编辑:刘朝霞)

中图分类号:G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_2109(2015)07_0024_05

收稿日期:2014_11_04

作者简介:代天喜(1982_),男,汉族,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党的教育管理。

On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the Literacy Education in Fujian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DAI Tianxi

(Schoo1 of Media and Anim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The deve1opment of education,i11iteracy,improve the who1e nation's educationa1,scientific and cu1tura1 qua1ities i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severa1 generations of the co11ective 1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focus on so1ving the prob1em.Under the 1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entra1 Peop1e's government,the active 1iteracy 1iteracy movement was carried out throughout Fujian Province,and the i11iteracy was swept away..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work is very profound,discuss Fujian 1iteracy 1iteracy and the main way of the historica1 background of the movement,it for the mass cu1ture construction at that time,for the cu1tivation of a generation of young adu1ts,even in the 1950s and 1ater,Fujia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1 production,is not.

Key words:the ear1y days of the foundation of China;Fujian;the 1iteracy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七月)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福建医改新在哪?
建国初期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教育探析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与现代工人的塑造*——以“王秀珍思想”讨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