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15-07-26蔡柏良

关键词:沿海地区江苏海洋

蔡柏良

(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1世纪,世界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海洋经济产值已占到世界经济总产值的21%。在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伟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海洋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地发展。江苏是我国经济强省和海洋大省,多年来,其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却落后于相邻的沿海省份,极大地制约了江苏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文章通过对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索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以打造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㈠海洋经济发展条件

⒈区位条件

江苏海岸带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北邻环渤海经济圈,南融长三角都市圈,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岸,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1]。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具有极大的区域和地缘优势。

⒉资源条件

江苏海岸线长954 km,由于淤泥质海岸和辐射沙洲内缘等复杂条件下建港技术取得突破,可建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130 km,管辖海域3.5 ×104km2,相当于全省土地面积的 37%[2];沿海堤外滩涂总面积5 001.67 k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每年仍在向外淤涨,是江苏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风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滨海旅游资源独特,拥有丹顶鹤、麋鹿2个国家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蛎岈山牡蛎礁、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和小洋口国家海洋公园3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⒊经济条件

2014年,沿海地区经济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沿海地区13个主要经济指标有9个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产值3 19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8%,服务业投资总量增长30.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2.6%。

⒋科技条件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批省级及其以上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9 451亿元,到2015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将提高至20%以上,科技对全省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60%。

㈡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⒈海洋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省政府深入贯彻海洋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海洋经济的较快发展(图1)。2015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6 8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10%。

图1 2004 -2013年江苏海洋总产值发展趋势

图2 2013年沿海主要城市海洋生产总值对比分析图

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海洋经济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海洋产业门类日趋增多,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以能源、化工、船舶、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迅猛发展,“二、三、一”的海洋产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

⒊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江苏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深海工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风电和海洋生物医药这三大新兴产业将成为江苏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⒋海洋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比较优势明显

近几年,江苏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四大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基本上均超过10%,分别为45%、25%、10%、13%,总体占比超过90%[3],今后将和海洋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加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014年,江苏国内生产总值为65 088.3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但海洋生产总值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与上海等沿海省市,与江苏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吻合。2013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为8.76%,而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为9.55%,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

㈡海洋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江苏沿海地区在“海上苏东”、“四沿”和“沿海开发”战略的强力推动下,生产力布局和沿海开发的层次与力度不断升级,海洋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在波动中趋于适中和稳定。但从总体上看,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仍比较缓慢,海洋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慢于海洋经济整体增长幅度,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在多元化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㈢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密度不高,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仍不平衡,尚未形成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另外,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程度也不高,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滞后,制约了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4]。

㈣科技兴海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开发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发展缺乏总体部署[5]。二是关键技术自给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三是科技对沿海开发的贡献率在50%以下,价值链高端的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发展滞后。

㈤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大

根据《2013年中国海洋质量公报》和《2013年江苏省海洋质量公报》的数据显示,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江苏沿海海域达到清洁或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逐年下降,近岸部分海域的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另外,大规模的沿海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日渐加重,使得近海养殖业品种大为减少。

㈥深远海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由于受到传统海洋思维的影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仅限于近海和岸线,传统海洋产业比重过高,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江苏在远洋捕捞、油气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深海远海设施养殖等方面落后于山东、浙江和广东。

三、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路径

㈠发展目标

到2020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海洋强省战略目标(表1)。

表1 2020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⒈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力争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10 0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年的8%提高到13%以上。

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重大项目引进,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新能源、化工、造船和物流为主的临港产业,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4.7∶51.6∶43.7到2020年的4∶41∶55。

⒊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海洋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建成一批海洋科研、海洋教育、海洋文化基地,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海洋开发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3%,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远海、深海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得到巨大提升。

⒋沿海滩涂开发初见成效

推进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形成综合开发效益。2020年完成匡围垦滩涂140万亩,重点加快条子泥136.5万亩滩涂围垦工作,初步建成国家级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将沿海滩涂建成新型港口工业区、现代农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

⒌自由港创建初见端倪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际贸易通道海陆联运的节点,要主动顺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打造面向东亚、深耕中亚的战略载体,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创建连云港港自由港,初期可先行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0年,海洋保护区面积比例达到15%,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陆源直排口废水排放达标率升至100%。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并向良性循环发展,海洋生态文明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成为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海洋综合管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设一批海洋环保产业项目,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区及自然保护区。

㈡发展路径

发挥江苏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以六大示范(实验)区为平台、六大基地为载体、六大工程为引擎,全面提升海洋强省重大战略载体支撑和服务功能,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表2)。

表2 2020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⒈以“六大示范(实验)区”建设为平台,力促海洋经济上水平

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和韩国区位相近、经济交流合作基础较好的优势打造中韩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依托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加快盐城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挥盐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作用;打通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进一步拓展中亚、中东、南亚市场,提升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合作层次;发挥通江达海的资源禀赋优势,激发南通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统筹效应。

⒉以“六大基地”建设为载体,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优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加大对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发展江苏沿海重要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沿海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条件,培育全国重要的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挖掘海洋自然、人文资源内涵,打造我国东部沿海特色滨海湿地旅游基地;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现代服务能力,形成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高端临海产业,建设全国新兴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⒊以“六大工程”建设为引擎,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深海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建设深海资源探采装备工程;依托骨干科研机构,打造海洋科技研发与创新平台工程。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海洋大数据平台,助推“数字海洋”工程;根据全水下开发等新兴开发模式的装备需求,启动深海空间站工程;以黄海鱼、虾、贝、藻类和滩涂植物等典型生物为研究对象,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凝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工程。

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㈠促进海陆联动,谋求集群效应

海洋经济的发展应纳入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当中,进行海陆一体化开发,才能提高海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一要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建立临港产业园区。二要确立产业发展核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要加强互动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腹地经济广阔、产业发展配套、港口运行机制协调的开放型港口经济体系。四要深度推进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海上通道建设,构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㈡优化主导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坚持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新兴海洋经济倍增发展的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一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三要促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创建海洋高端产业的集聚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㈢走循环经济道路,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发挥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一要基于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二要结合沿海地区生态建设要求,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三要发挥沿海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㈣建立多元化的海洋投入机制,实现一体化发展

壮大海洋经济规模,需要理顺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多元市场主体。一要广泛吸纳和动员全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新型海洋开发机制。二要发起设立涉海民营银行、涉海信托、涉海证券等金融机构。三要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公开招标、竞价承包等方式,放开搞活经营机制,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㈤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共推“互联网+海洋产业”融合式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一种新业态,代表着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一要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智慧产业,打造标志性“互联网+海洋产业”创新高地。二要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制造转型,大力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远程维护等新型服务。三要与国内外著名的云计算公司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进智能海洋建设。四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级海洋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科技队伍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1]成长春.坚持陆海统筹构建江苏海洋经济优势调查报告[J].海洋开发与理,2012(9):120-128.

[2]刘波.江苏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与推进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12-413,416.

[3]刘波,尹福顺.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10-15.

[4]张春华.关于加快福鼎市沙埕镇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73-75.

[5]金飞.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的目标、路径及政策保障[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32(6):12-16.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江苏海洋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数读江苏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