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预算考核谈企业运营预算编制的改进

2015-07-24王冬

中国经贸 2015年10期
关键词:编制改进

王冬

【摘 要】企业总预算由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本文从预算考核角度出发,在不考虑战略目标设定合理与否的情况下,仅对运营预算编制的技术手段进行探讨,试图通过细化运营预算编制的预测条件,改变现行预算指标单一线性结构,提高运营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增强预算各执行层对运营预算指标体系的认可度,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内耗,达到推动预算目标实现的目的。

【关键词】预算考核;运营预算;编制;改进

一、引言

预算考核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督促预算的执行,推动企业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战略的落地;一方面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各层级的个体利益。预算执行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如果能实现预算执行各层级的个体利益与预算目标的一致,预算考核就能够发挥其对预算执行保驾护航的作用,鞭策、激励预算执行的各层级按既定路线推进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个体能动性,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这也是预算考核的价值所在。

预算执行各层级的个体利益与预算目标能否达成一致的关键因素指向了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工作的成果——预算指标体系,既是预算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预算考核的参照系,因此,预算编制对预算考核价值的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企业运营预算编制的问题及后果分析

企业总预算由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运营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因此应将运营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关注点和着眼点。在企业实际运营和预算管理实务中,会出现预算指标体系中关键要素与实际生产运营产生较大偏差,导致预算指标体系整体上偏离实际,使预算丧失了其对生产运营的引领作用。通常情况下,管理层会采取预算调整的手段,对期初指标进行或频繁或大幅度的调整,来进行后续的修正,而这种先天偏差和后天的指标调整会通过预算考核直接传递给各预算执行层级,出于个体利益角度考虑,预算执行各层级对这种偏差具有普遍的敏感性,容易造成以下后果:

首先,预算指标体系得不到执行人的认可,否定其对生产运行的指导作用,在执行控制中因执行人产生抵触情绪而打折扣,严重者会产生自下而上的全盘否定预算指标体系的情况。或因在在执行中得到严格落实,反而造成结果与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对期初指标进行或频繁或大幅的度调整,会使期初指标体系得不到各执行层重视,预算执行中控制措施不积极,因为预算调整很可能使得现在的努力方向与最终预算目标不一致,造成对预算指标体系期初漠视、期末重视的头轻脚重现象,导致丧失采取控制措施的最佳时机。

再次,作为预算考核参照系的失真,导致各层级因资源、利益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矛盾,造成环节间、部门间、个人间人为内耗,导致内部资源浪费。

最后,在预算考核环节,执行层会过多的强调预算外因素的存在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从而要求修订考核结果,使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其实质是造成执行层与管理层的利益博弈。

如果不考虑战略目标设定合理性,仅就预算编制技术而言,问题根源在于现有预算多为单一线性指标体系,所谓单一线性指标体系是指各预算指标变量间通过预先设定好的比率关系所建立的呈线性关系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只产生唯一的结果,无法反映出关键指标影响因素波动对指标体系的带来的变动影响,包括单一指标波动和相关指标间比率关系的变动。企业现实经营管理中,这样的波动和变动在预算期内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如企业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直接导致的以及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内部产品生产、经营结构调整间接导致的收入、成本、主要经营费用中某单项指标发生的波动和收入、成本、主要经营费用间比率关系发生的变动。如果这种波动、变动幅度较大,预算指标系的整体偏离就成为必然结果,企业在实际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只能通过大幅度、大范围预算调整来纠偏,如果市场变化复杂,造成多个主要变量偏差较大而对其调整,就会看到预算期结束时,调整后的指标体系与期初相比已是大相径庭。

三、改进企业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探讨预算指标体系变单一线性为复合线性,将预测到的关键指标可能發生的波动和指标间比率关系变化反映到预算指标体系中,在充分分析、预测、评估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和与之相对应的内部资源配置转换的基础上,确定关键变量和关键变量的临界值与临界均值,与之对应产生多个子指标体系,当预测条件波动引发关键变量的变化改变其所在的临界值区间,则关键变量取数改为对应临界值区间的临界均值,预算指标体系调整为相应的子指标体系。

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关键变量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在各项经营预算指标中筛选出对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作为关键变量,如企业若为生产型企业,关键变量可确定为各类产品产量占比关系,生产成本中某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等。又如商品流通企业中,可将占比重要的商品的购销量、购销差价作为关键变量。费用方面,可将占比突出的费用项目的费率作为关键变量,如企业运输费用占比较大,可将运费费率作为关键变量。

2.筛选预算期内有可能产生显著波动的关键变量

在预算编制时,要分析外部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要素变化会对哪一种或几种关键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有可能导致其产生明显的波动,将这类关键变量筛选出来,作为下一步重点分析对象。如产品销量、毛利是否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产品结构是否存在显著调整的可能,主要费用构成及费率是否存在变化的可能等等。

3.设定关键变量的临界值

首先,确定不同条件下,筛选出的关键变量指标的不同波动范围,设定不同波动范围的临界值,波动范围及临界值的设定应综合考虑外部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企业自身目标经营成果和承受能力,以及对应的可行性差异化措施,即应合理反映客观因素变化,又能激发全员主观能动性,对经营业绩起到导向作用。

4.确定临界值区间的均值

各相邻临界值所构成的临界值区间的算术平均值即为临界值区间的均值,也既是该预算指标所对应的取值。

如此完成关键变量弹性预算指标的设定,相应得出的指标体系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分别对应不同预测影响因素的复合性多个子指标体系。

四、改进预算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1.关键变量筛选环节

一是关键变量会对预算体系产生决定性影响,一般多为产销量、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主要经营费用中的某要素;二是预期关键变量会在预算期内发生较大幅度波动,如预期在预算期内较为平稳,则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精力给予关注;三是关键变量选定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主次不分,指标体系过于繁杂,不利于预算执行,增加预算管理成本。

2.波动区间临界值的划分

临界值的设定应直接反应到经营业绩上,按照管理层预期的经营业绩和对经营业绩的容忍度将临界值的设定分别对应经营业绩的优秀、良好、一般、预警等定性评价的量化业绩区间,确保关键指标与经营业绩间的有效传导。

通过以上预算编制环节的操作,我们期望产生如下效果:

一是预算指标体系更趋合理,预测的生产、经营环境更贴近实际,对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意义更强,从而得到各预算执行层的认可。

二是在预算执行、控制环节,执行层目标更清晰,当预算设定的关键因素发生变化时,管理层和执行层会参照相应的子指标体系,去寻找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预算管理行为将会更加有效。

三是预算考核环节将减少调整频次和幅度,增加了预算考核的严肃性,使预算考核结果更具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于荣.浅析如何科学构建预算编制 分析与考核机制.东方企业文化,2014(12).

[2]吕春竹.论加强企业预算编制与管理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2(34).

[3]薛秀华.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与考核机制.商,2013(06).

[4]赵晴.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15(02).

猜你喜欢

编制改进
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研究
基于管理视角下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探讨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探讨项目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