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
2015-07-24蒋燕君
蒋燕君
摘要:中国舞狮是一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及技巧,展现出雄狮所独具的稳重而威武、生动形象而配合默契的神韵,并配以跌宕起伏、欢快热闹的锣鼓声伴奏,很快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国舞狮非为圣狮与醒狮,即北狮与南狮,它们在服装、道具、队形、风格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场地还有训练方法等众多方面有各自迥异的特征体现。
关键词:北狮 南狮 艺术特征
一、中国舞狮运动的历史渊源
(一)圣狮
圣狮古称狮灯、耍狮、狮子舞,现代竞技则称其为北狮。关于舞狮来源的传说,其中可信度较高的是来源于史书上的记载。根据历史资料可知,舞狮兴于汉代的长安,兴盛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当时汉武帝招待来自西域使节,设歌舞庆祝,外国使节发现其中单单没有狮子。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当时中国还未出现狮子,后来,西域使节便把狮子等其一些贡品经丝绸之路运到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有狮子的历史。
(二)醒狮
醒狮古称瑞狮、雄狮等,现代竞技则称其为南狮。中国的醒狮是从北方黄狮子舞(北狮)演变过来的。南狮始于隋唐(公元581~907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其盛行于明、清朝。自唐朝宫中伶人流入民间后,民间舞狮与北方的黄狮子有别之处颇多,突出之点在于:南狮额上多长一角,在狮具制作、步法以及锣鼓敲击的技法上,不但与宫廷黄狮子不一样,而且与现在的北狮子也不同。这种造型,有其独特艺术风格,足见古人的匠心独具。
关于南狮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民间较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种:1.“年”兽食青;2.舞狮拜年;3.食青反清;4.唐明皇梦醒。
二、北狮与南狮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
(一)北狮与南狮的基本表象
1.狮子的称谓(民间的俗称)
北狮:民间通常称其狮子舞、圣狮、狮灯等(分散于各地,表演形式各式各样,且不集中)。
南狮:民间通常称其瑞狮、醒狮、雄狮等(是经由黄狮子蜕变而来,不断创新发展,集中于中国的南方区域)。
2.表演器材
北狮:以平地表演为主,并且可以在高台、梅花桩和高梯等器械上进行表演。表演抒情时候俏皮伶俐,猛烈时动作幅度大。一般是引狮员来引逗两只狮子亦进行配合式表演。
南狮:大多数是在立桩上表演,包括飞桩、踏青等,由于动作危险,表演时格外仔细认真。由一只狮子单独表演。
3.表演内容
北狮(双狮娱乐):表演以模仿狮子为主。双狮在引狮员引导下,多以平地表演为主,有时配以高台、梅花桩等,驯狮以嬉戏、爬山等娱乐,表现狮子的大无畏且勇猛的精神。
南狮(单狮采青):其表演跟武术是结合一体的,消除具体形态的局限,塑造一个夸张、浪漫的狮子艺术形象。它以桩阵为首要器材,暗指平地、断崖,以盼、喜等各种神态,还有各种不同的脚步和高难度动作,从而达到采青这一意向。
(二)北狮表演的风格和特点
北狮传统舞法在表演技巧和基本功的同时,也更强调整体的艺术感布局、特色编排、引狮员与狮子及伴奏鼓器乐的配合。因为北狮的表演内容具有情调,活动面积大、有戏剧性,因此为舞狮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北狮的表演内容形式或组成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引狮员
引狮员于表演中既是引导员又是指挥员,起着承上启下、调解氛围、控制节拍、锦上添花的作用。
2.双狮表演
双狮表演是主要的观赏表象,狮态狮形所展现出的逼真、做作、功夫的深浅和粗细,都影响套路的表演效果。北狮的单狮表演,除了步型、步法外,其基本技术动作是贯通的,双方都可借用。
3.利用地面和使用多种器械相结合进行表演
这是由表演内容所决定的北狮特色之一,地面表演的份量占相当的比重。如:双狮出洞、接抛彩球、狮子戏彩球各种情节等等,或者是北狮利用地面展示灵巧、调皮、欢快的特色。
(三)南狮表演的风格和特点
南狮传统舞狮注重技术技巧和武术功底,往往由二人(或三人)组合而成,其中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而另一人则舞大头佛,手拿大蒲扇引导狮子,后面还有鼓乐队配合其表演,狮子的姿态则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等不同节奏舞出千姿百态。
“青”的含义为狮子需要捕获的食物。采青是贯通南狮整个套路表演的核心理念及中心。
狮子采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寻青:狮子亮相后,寻找“青”的过程。
见青:经过一番搜寻,狮子见到所寻得“青”。
惊青:见“青”后,狮子有些惊惶,现出惊讶的神态,一个“惊”字,其态毕现。
疑青:从惊怕的状态中平复后,狮子转入了对“青”的疑惑,重点是把握狮子多疑性格的表现。
三、传统舞狮的表演形式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舞狮的观赏,外行者居多。表演者希望用惟妙惟肖的狮形狮态,用不同的动作来展示无语的情感,向观众表达一个情节或一个故事。所以,要让观赏者不仅喜爱舞狮、看懂舞狮、更要了解舞狮,舞狮表演除娱乐性之外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寓教于乐的作用。
(一)北狮的传统舞法
北狮的传统舞法主要内容是驯狮娱乐,我们在介绍北狮时已经作了介绍。我国北狮传统表演具有不同形式,但最终表现出的都是狮子的威猛雄壮及俏皮、可爱的形象特点。有关北狮的表演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过桥
舞狮时使用的桥,有多种样式,如:拱桥、十字桥等。狮子走到桥上,双狮对行互越、立狮旋转360度、狮子探水以及各种造型等,以表现狮子的机敏和技术水平。
2.高台
高台由四方的桌子搭成。有一桌、三桌或六桌组叠的高台,搭得越高,越能显示该狮队技术水平。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狮驮狮、双狮搭爪立都是在其高台上表演。
3.戏球
狮子所戏的球,时引狮员所用的圆形五彩绣球。狮子戏球主要分为平地探球、双狮夺球等嬉戏动作,展现狮子的俏皮可爱的习性,表演者多以身体动作来表现狮子神态等一些的技能。
4.吐幅
这一动作是在舞狮中往往用到的表演形式,多于在大型庆典的活动中出现。在表演达到高潮(表演结束)时,双狮直立或高台上亮相的同时,狮子的嘴里吐出红色(或彩色)长形条幅,条幅上会常常写有一些吉祥祝福的话语,例如“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等,使得演出场面更加热闹、欢乐。
(二)南狮的传统舞法
南狮传统舞法核心是采青,在关于南狮的介绍时已做了介绍。南狮的青,种类繁多。有技艺、斗智的; 有驱邪镇宅性的“青”;有祝贺与联欢性的邓多种类型的,主要是展示狮队舞狮者功架、智能而设置的不同阵式。下面就简单介绍罗列几种“青”的形式:
1.蟹青
用简易沙堡或柴木、筷子等,摆成大螃蟹状。寻找食物的狮子,远远见到蟹王,即刻飞奔而来,惟见蟹王之威势,亦不敢轻视,只好左右盘旋,寻找时机,转至蟹王身后,悄悄地从后面偷袭。经过一番激烈搏斗,狮子终于嵌获了蟹王。
2.水底捞月青
木盘盛水,水底下设置一面镜子,盘里面并放入一定数量硬币,表现狮子于月夜下的表演。古代有不少喜庆吉祥故事,如:游龙戏凤、刘海戏金等。作为吉祥之物狮子,它不单单有威风凛凛的一面,也有憨态可掬的一面,比如摆一个水中捞月青,寓意狮子戏月之意。
3.桥底寻宝青
两张桌子按一定距离摆放,然后中间搭设一架竹梯,把彩物悬在竹梯的下方,而狮子主要在竹梯上表演。采这个“青”,是看狮队的功架和配合,而狮子还要在上面站肩、反身下垂,并做出惊、疑、喜、怒、贪、醉、睡、醒等态式,如要舞得惟妙惟肖,确实要有相当技艺的。
(三)其他种类舞狮的传统表演形式
目前流传在我国各地的舞狮尚有很多品种和形式,现分述于下。
1.手狮
一般为几十人的群体表演,每人双手举狮,做集体造型、穿插舞动等。狮型很小,以其作为人手中的道具舞动,主要还是看人的表演。
2.提线狮
这是在木偶剧中经常见到的形象。人在幕布后面高处,用提线将狮子放在幕前表演,一走一跳、一动一静、一招一式,狮相传神,惟妙惟肖。
四、结语
中国舞狮的表演如今已成为人们庆祝或举行重大节日、愉悦身心、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体育娱乐项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也为舞狮者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通过有关社会团体、舞狮表演者和专家们的不懈努力,相信舞狮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史绍蓉,尹国臣等.舞龙运动的生理特征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1).
[2]饶云鹏.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01).
[3]张延庆.中国舞狮的起源与文化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
[4]田祖国,黄文辉.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5]余汉桥.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