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2015-07-24杨海刚

当代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含服变应原舌下

杨海刚

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杨海刚

目的 分析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尘螨特异性lgE、lgG4水平指标。结果 治疗2年后治疗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2年后,治疗组患者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变应原疫苗;变应性鼻炎;舌下含化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由变应原激发导致的气道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1]。变应性鼻炎能够影响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儿童和青少年中多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通过高剂量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最终达到对变应原刺激的适应和耐受,是一种针对病因的系统性治疗手段[2]。临床研究发现皮下注射标准化变应原治疗能改善鼻部症状和生活质量,并能长期发挥作用[3]。有学者认为,还能降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4]。但皮下注射可能诱发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相比皮下注射,舌下途径更高效、安全等优点[5]。本研究评估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大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异性鼻炎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2009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重度持续变异性鼻炎[6];(2)粉尘螨或屋尘螨检测阳性,且皮肤点刺试验+++以上;(3)患者过敏症状与尘螨具有临床相关性。排除标准:合并持续哮喘;患者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5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妇女;合并其他肝肾功能障碍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2 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平均年龄(24.0±10.2)岁、(22.0±9.8)岁,多重过敏7例、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8例、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案为在剂量递增和持续两个阶段,5~14岁患者,按说明书提供的用药方案使用;14岁以上患者在前5周用药方案同4~14岁患者,从第6周开始改为服用1000mg/mL作为维持剂量长期服用,2滴/次。以上治疗均在患者家中进行,1次/d,患者将变应原滴于舌下,含服1~2min后吞咽,服药后15min内不再饮水进食。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则在医师指导下,按产品说明书对变应原疫苗剂量进行调整。对照组按临床治疗指南常规处理。

1.4 观察与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2年时间,观察症状和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尘螨特异性IgE、IgG4水平指标,分别于6个月、1年、2年时测定。不良反应采用《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年结束后,治疗组脱落4例(男1例,女3例),对照组脱落3例(男2例,女1例),失访病例按意向性分析处理。

2.1 症状和药物评分 治疗1年后,治疗组症状评分较基线水平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症状保持持续改善,治疗组药物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皮肤反应指数 治疗1年后,治疗组皮肤反应指数较基线改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年后,治疗组皮肤反应指数较对照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2年后各指标比较(x±s)

2.3 血清学变化 治疗3年后,尘螨特异性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尘螨特异性IgG4水平在治疗3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良反应 治疗2年后总不良反应12例,20次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约为9%,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5%,所有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

3 讨论

一般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始于接触无害性气传变应原,后者随即引起特应质个体一系列针对性的免疫应答,其核心是促Th2反应,即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Th2细胞的分化。按照这种理论,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能够促进B细胞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转换成IgE,后者通过高亲和力的受体黏附在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到同一种变应原时,能够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炎性反应介质导致速发相的临床反应如鼻痒、喷嚏、流涕等。另外,Th2细胞分泌的另一种细胞因子如IL-5能够促进嗜酸粒细胞的趋化和活化,后者通过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迟发相的临床反应如鼻塞、流涕等[7]。免疫治疗始于1911年,取变应原治疗花粉症获得良好效果。进年来变应原还用于治疗变异性结膜炎、变应性哮喘等。目前,我国仅有针对标准尘螨变应原用于免疫治疗,尘螨也是我国引起变应性鼻炎主要的变应原。荟萃分析提示与安慰剂比较,变异原治疗与安慰剂比较,对患者有显著疗效[8]。李添应等[9]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变应原治疗治疗1年后,其鼻部症状即缓解,而第2年中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可能更多的是对于疗效的巩固以及减少对症药物的使用。王成硕等[10]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经特异性免疫治疗3年后,其症状明显改善,对症治疗的药物使用减少。目前有学者认为,可考虑将之作为一线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接受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2年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提示免疫治疗有效。但血清中特异性l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lgE水平并不适合作为反应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生物指标。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2年,特异性lgG4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抑制迟发的变异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本研究虽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但其样本量较小,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1] 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4):347-352.

[2] 林小平.屋尘螨变应原疫苗“安脱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长期疗效[A]//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学会(EAACI).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学会(EAACI):2010.

[3] 王成硕,张罗,韩德民.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3):246-248.

[4] 谢庆玲,甄宏,谭颖,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46-1249.

[5] 崔潇,田颖,于刚,等.舌下含服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85-889.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67-68.

[7] 马静,任艳鑫,隋军,等.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8):1205-1208.

[8] 戴梦源,陶泽璋,陈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41-43.

[9] 李添应,陈冬,林志斌,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2011.

[10] 王成硕,王向东,张伟,等.变应性鼻炎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lingual standardization of allergen vaccine for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o observe the 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skin reaction index,dust mite specific IgE,IgG4 level.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the symptom score,medication scores,skin reaction index decreased,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2 years after receiving allergen immunotherapy,symptom scores,medication scores,skin reaction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suggesting that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Dermatophagoides; Allergic rhinitis; Sublingual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39

四川 611330 四川省大邑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杨海刚)

猜你喜欢

含服变应原舌下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