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放飞小学生的数学想象
2015-07-22陈月娥
陈月娥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知识建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知道数学实验与小学数学的渊源,需要理解数学实验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需要在自身的教学中努力践行数学实验,并积极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实验;思维能力;想象力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更多的认为是数学符号与数学关系的集合,甚至是基本的数的认识与运算等,这显然是对当下小学数学的一种误解!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神奇在自身的抽象性上,几乎任何事物经过抽象之后都可以通过数与形去描述它. 事实上,对于小学数学本身而言,这种神奇还体现在数学实验上.
也许有人会觉得数学与实验扯不上任何关系,可事实上数学与实验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这种关系显性化、数学化,那就可以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这样的目标实现还有着不小的困难,且不说学生,就说小学数学教师,有可能很多老师都对数学实验的认识不足,更别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了. 因此,本文尝试对数学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运用作一个概述,以推动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进一步普及.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
数学实验与小学数学的渊源
很多人认为数学与实验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天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 显然,在整个数学史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呈现其实呈现的只是一种结果,而反观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便会发现,过程要精彩得多,而实验在其中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实验与数学之间、实验与小学数学之间、数学实验与小学数学之间,都有着历史的渊源.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近代数学发展史离不开一本经典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里所说的“哲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更多的是指物理知识. 物理与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这本书却在寻找自然哲学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科学家牛顿,牛顿几乎每个数学教师都不陌生,其是物理学家,自然也是一个大数学家,著名的微积分(即流数术)就是他发明的!而纵观本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着大量数学与实验的例子.
即使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也可以说是到处存在,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动作,更重视数学原理生成的“不言自明”性. 很多数学规律的生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学生动手之后的动脑来得到的,即所谓的合情推理. 这种类似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借助了数学实验的效力.
数学实验之于小学生的作用
那么,数学实验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以为这是关于数学实验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为本质的问题,因为当下教学强调以生为本,而笔者所理解的以生为本,就是任何一种教学思路的确定,其能够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认识.
其一,数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实验是需要“做”的,而做实际上就是一种动作.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提出一个观点,即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然后再过渡到“图象”,最后形成“符号”. 而数学实验的引入恰恰符合这一学习规律. 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帮学生建立关于数学的“动作”表征,从而让数学知识最初以动作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大脑当中. 这显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认识除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平均分配事物的实验,让学生在具体的“分”的过程中建立“平均”的概念,这样的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但这种创新能力往往需要外界的“引子”. 很多时候,教学语言所能发挥的引子作用不太大,而数学实验则可以在此充分发挥作用. 笔者的教学实验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实验的作用之下,往往能够想象出通常情况下想不到的情形. 如上面所说的“认识除法”教学中,当教师供给学生较多的物体(如超过30根的小竹棒)要求学生平均分配时,有的学生就会下意识地根据直接观察,先大体分成两堆,再去分别数,最后再进行调节. 这样的思路较之以数完总数之后再均分的思路,实际上是具有创新性的.
其三,数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这种基础性的体现之一,就是数学认识的过程可以为其他范畴内的学习提供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认识非常重要,而数学实验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比如,在“乘法口诀表”的记忆中,有学生自发地想出一种办法:将整体的口诀表剪成81份,然后两个学生合作,一个任意抽一张,另一个学生要迅速地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这里实际上就有一种实验思想在里面,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认知,自然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数学认知.
此外,数学实验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学知识的应用上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小数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尝试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是一个积极的数学实验践行者. 这一践行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数学实验堆砌的过程,而是带着对数学实验的思考,下面进行简要说明.
在“行程问题”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学生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学习困难,一番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些学生对行程问题的认知缺乏生活基础. 但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又不能让学生真的去体验实际生活中的行程,这时,显然只能通过数学实验来化解这一难题. 笔者让学生带来了一些玩具小车,模拟生活中的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等. 这一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纯粹的生活情景模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的天赋,而笔者则强调女学生此时要认真观察、形成记忆. 事实证明,实验中的这一步看似没有提出数学要求,可实际上却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起了丰富的图象表征,使得学生在后面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有了丰富的思维材料;第二步则将行程问题的数学知识与刚才模拟的行程情形结合起来,以让学生适应用数学知识表征行程,用数学关系建立对行程中各种关系的理解,从而化解了行程问题学习的难度.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而对行程问题的基本理解则表现得非常扎实.
又如“分数乘分数”的知识教学中,笔者之前就意识到本知识比较抽象,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思路往往又只强调数学规律,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吃力甚至死记硬背的情形. 在有了数学实验的教学意识之后,笔者想能不能通过数学实验来化解这一教学难点呢?经过笔者的苦心思考与精心教学,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分数”,这并不难,通过折叠草稿纸(视整张纸为1)就行了. 笔者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并且用颜色涂上以强化分数的认识;然后,进一步想:如果在已经涂上颜色的地方再次进行折叠,那就可以获得一部分属于阴影部分的分数了,那这个分数相对于整张纸而言,又是几分之几呢?
这样的两步看似是简单的实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知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载体不是抽象的分数,而是形象的纸. 这从教学程序上来看,是数学知识向数学图形的倒退,但从学生的思维来看,确是巧妙地通过数学实验,在学生的数学符号学习之前,进行一次充分的动作与图象思维,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在学生找到结果之后,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规则记忆得更加深刻.
当然,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因为数学实验本身也是思维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时动脑,又通过动脑来促进动手,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
小数教学中尝试对“数学实验”
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引入,可以说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打开了一扇宽广的大门,数学教学从此不再抽象,数学思维从此不再无趣. 这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突破. 因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必须重视数学实验,应通过数学实验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想象力是大自然赐给小学生最富贵的礼物,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最有效的学科,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努力从传统的数形教学思路中走出来,通过数学实验促进学生数与形的建立. 这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数学实验最大的收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