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SCI的图书情报学互引分析*

2015-07-22王富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图书馆 2015年6期
关键词:图情情报学图书馆学

王富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国外图书馆·

基于CSSCI的图书情报学互引分析*

王富国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文章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1998-2011被连续收录的图书情报领域的14种期刊的题录数据为数据样本,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分3个时间段研究最近14年间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的互引情况以及图情学科的演进。研究发现,早期图书馆学的学科独立性以及自繁衍能力要比情报学好很多,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稳定性要比情报学好。研究探测到了学科输入型期刊、输出型期刊、自繁衍型期刊、输入输出均衡型期刊;情报杂志发展形势良好,存在着由输入型期刊向输入输出均衡型期刊过渡的迹象。情报学互引网络的密度要比图书馆学好,距离更易到达,网络的凝聚力也更为理想。中国图书馆学报是图书馆学中有重要影响的期刊,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是情报学中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学报在各自的学科内被引用的路径是最短的。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互引分析学科演进

引言

期刊互引是指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关系,期刊之间因引文而相互联系。通过研究期刊之间的互引关系可以了解期刊间的交流数量和交流方向、不同刊物在学科内容上的吻合度以及学科间的交流情况和发展的结构[1]。因此对期刊互引情况进行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建立并收录1998年至今的期刊数据以来,CSSCI一直被学术界认为在期刊的筛选与评定方面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机构,其收录的期刊质量也普遍被认为是在学科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期刊,尤其是1998年至今被连续收录的期刊,更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质量较高的期刊。这些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关系,以及这些期刊所代表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又具有哪些内在的区别?这14年间,这些期刊遵循着一个怎样的发展轨迹?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在期刊方面又是怎样演进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术界探讨的。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试图予以探讨分析,以寻求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1 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1998-2011被连续收录的图书情报领域的14种期刊[2]为研究对象。分别下载这14种期刊的题录数据为数据样本,如表1所示。把1998-2011这14年分3个时段:第1个时间段1998-2002;第2个时间段2003-2007;

第3个时间段2008-2011(2011年之后的数据因数据库更新的限制,无法获取)。将下载的数据也根据这3个时间段相应地分为3个数据集存储,以便进一步处理。文章主要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对社会网络中各种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该方法已经被证实可以应用于引证关系的研究[3]。文章使用的工具主要是EXCEL2007、VBA程序、UCINET、NETDRAW。

表1 CSSCI1998-2011图情学来源期刊

2 期刊引文与互引分析

表2 1998-2002图情学CSSCI源刊引证情况分布表

表3 2002-2007图情学CSSCI源刊引证情况分布表

表4 2008-2011图情学CSSCI源刊引证情况分布表

图1 1998-2011图情学CSSCI源刊自引量分时段变化

分3个时间段建立图情学CSSCI源刊引证情况分布表,如表2、表3、表4所示。期刊的引用分为自引和他引,期刊的自引指某种期刊上论文引用文献出自该刊本身的现象,可用于衡量期刊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自繁衍能力[4]。自引有自引量与自引率两个重要指标,图情学期刊的自引量在1998-2011年间分3个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期刊在创立之初,要借助于其它期刊的研究成果获取自身的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期刊有了一定的载文量和研究成果,就会增加对自身期刊的引用,因此,从总体上而言,期刊的自引量会随着时间推移有稳定增长的趋势。图1显示,在第1个5年时间段到第2个5年时间段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知识有减少的趋势,分别减少0.24%与11.37%;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图书馆论坛和情报杂志,分别增长366.31%与236.81%。在第2个5年时间段到第3个5年时间段中,从目前现有的4年数据(2008-2011年)来看,确定会增长的是情报科学和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2 1998-2011图情学CSSCI源刊自引率分时段变化

自引量受载文数量、刊发周期、期刊发展等因素影响,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与自引量相比,自引率更具有统计分析意义。自引率可用于衡量期刊的独立性、自繁衍能力,自引率高的期刊具有较强的学术独立性和自繁衍能力[5]。一般来说,期刊发展早期,主要依靠自身的繁衍生息,自引率会较高,待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状态,自引率就会降低。换言之,随着时间推移,自引率有降低的趋势。文章自引率的计算方法为:期刊自引次数除以期刊引用总次数,图情学期刊的自引率在1998-2011年间分3个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总体来说,这14种期刊,在这3个时间段大都表现出自引率降低的趋势,但第1个阶段到第2个阶段中的图书馆论坛与情报杂志,以及第2个阶段到第3个阶段中的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与情报科学违背了这一规律。为进一步从期刊自引率的角度对比分析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我们建立了图情学期刊自引率对比表(见表5)。首先观察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的平均自引率,在这3个时间段的进程中,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均表现出自引率逐渐变小的趋势,图书馆学期刊从0.0685到0.0527,再到0.0409;情报学期刊从0.05704到0.04532,再到0.04054,这完全符合期刊自引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2组数据也反映出,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率要比情报学略高一些,如第1个时间段,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率0.0685大于情报学的0.05704;第2个时间段,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率0.0527仍大于0.04532;而到了第3个时间段,二者基本持平,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自引率分别为,0.03934与0.04054。这也表明,在早期图书馆学中,其学科独立性以及自繁衍能力要比情报学好很多,而在近些年来,它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出现持平的趋势。相比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交叉学科属性更加明显,更多地借助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因此其自引率要比图书馆学略低一些。而随着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与发展,图书馆学也在逐渐扭转这种独立发展的局面,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借助于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表5排名变动的情况看,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稳定性要比情报学好,如图书馆论坛的自引率排名分别为1、1、2,中国图书馆学报分别为2、2、3,大学图书馆学报为4、4、4,基本无变动。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率排名变动没有超过3位数。情报学期刊的自引率排名波动性要大很多,会出现5位数的排名波动。总体而言,各期刊的自引率排名波动性不大,也就是说,各期刊的自引率并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变化较大的是情报学报,在这3个时间段中,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最后上升到第1位。由此看来,相对于其它期刊,情报学报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发展。情报学报在图情学期刊中有自己特殊的地位,技术色彩极为浓厚,这可能会导致它对其它图情类期刊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身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我们认为这样会让情报学报逐渐脱离图情学的发展,并不是一种有利的现象。也无怪乎,情报学报经常被质疑为计算机学科之附庸。

表5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自引率对比

引文数量表现了期刊的情报输入能力,被引数量表现了期刊的情报输出能力。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的输入量与输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3、图4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这里的输入量与输出量都是指该期刊在图书情报学这14种期刊内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在第1个时间段到第2个时间段的过程中,其输入量、输出量基本都呈现增长趋势;在第2个时间段到第3个时间段的过程中,因为缺少1年的数据而显得分析意义不大。但确定会增长的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理论与实践的输入量,以及情报杂志的输出量。

图3 1998-2011图书馆学与情报学CSSCI源刊输入量分时段变化

图4 1998-2011图书馆学与情报学CSSCI源刊输出量分时段变化

一般将输出输入比大于1的期刊视为输出型期刊,否则为情报输入型期刊或者输出输入均衡型期刊。[6]更多的学者根据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差异,将期刊性质分为:①输入型期刊:输入量>输出量和自引量的期刊;②输出型期刊:输出量>输入量和自引量的期刊;③自繁衍型期刊:自引量>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期刊;④输出输入均衡型期刊:输出、输入、自引量基本平衡的期刊或输出、输入量均衡但均远大于自引量[7,8]。笔者建立1998-2011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期刊性质分析表,如表6所示。其中,差值的计算为,自引量、输入量与输出量中的最大值减去其它2个数值,均衡型期刊不予计算。

从纵向的比对来看,这3个时间段各期刊的期刊性质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除了情报杂志。在早些年,情报杂志是明显的输入型期刊,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情报杂志作出的积极努力,尤其是对载文质量的严格把关,这促使情报杂志从输入型期刊向均衡型期刊的过渡。除了情报杂志外,13种期刊中,属于输入型性质的期刊有: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论坛、情报科学。属于输出型性质的期刊有: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属于自繁衍型性质的期刊有:第2个时间段的情报资料工作。属于输出输入均衡性质的期刊有:图书馆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可以看出,输出型期刊在载文质量、期刊学术地位、学术影响方面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认为,各期刊都应该努力使自己从输入型期刊转向均衡型期刊,进而向输出型期刊过渡。表6的数据未标明图书馆学期刊与情报学期刊都明显属于哪种期刊性质,但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期刊性质的稳定性要比情报学好很多,因为,图书馆学期刊在3个时间段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情报学的5种期刊有2种期刊(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在某一时间段发生了变化。笔者对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各自5种期刊的相关数据分别求和,就可以发现,在这3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都具备输出输入均衡型的属性。不同的是,图书馆学是具备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自引量的均衡属性;而情报学是具备输入型大于输出量、自引量的均衡属性。

表6 1998-2011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期刊性质分析

3 期刊互引网络分析

3.11998-2002图情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对比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对一些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二值矩阵更适用[9-12]。因此,文章构建的期刊互引矩阵需要转化为二值矩阵。在第1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5821.75,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5821.75/81=71.87。将矩阵中大于71.87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71.87的调整为0。同样,情报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5890.25,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5890.25/81=72.72。将矩阵中大于72.72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72.72的调整为0。

分别构建图书馆学互引矩阵与情报学互引矩阵,对4种既载有图书馆学、又载有情报学的两栖期刊,在计算其互引频次时,笔者采取如下的加权做法:①纯粹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其互引频次即为计算之后的结果,不做改变;②图书馆学期刊与情报学期刊对两栖期刊的引用,在矩阵中要除以2;③两栖期刊对图书馆学期刊与情报学期刊的引用,在矩阵中也要除以2;④两栖期刊对两栖期刊的引用,在矩阵中要除以4;以《图书与情报》为例,在构建图书馆学互引矩阵时,《图书与情报》中含有图书馆类论文的概率为,而在《图书与情报》

2引用其它两栖期刊,同时引用的又是图书馆学类论文的概率是C1。因此,图书馆学互引矩阵中,两栖期刊的互引频次计算结果应该是:实际计算的频次*。

将构建的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矩阵与情报学期刊互引矩阵分别导入UNCINET,利用NWRDRAW绘制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期刊互引网络图,如图5、图6所示。在图中,点代表期刊,点的大小表示节点的中间中心性,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他们之间发生互引关系,箭头表示它们的引用指向。接下来,可以比较研究这2个网络的一些重要指标,如密度、凝聚力、点(期刊)与点之间的距离。

首先计算网络密度。网络密度定义为某一网络中所存在的“实际关系数”与“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最大关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2L/n(n-1)(L为网络中的连线数,n为网络中的节点数)[13]。通常情况下,网络密度大于0小于1。密度越接近1,就越表示网络接近完美。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图书馆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25,这对一个二值网络来说,网络密度并不算低。同样可以计算得到情报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2639。可以看到,在该时间段,情报学的互引网络密度要略高于图书馆学。

接下来,计算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互引网络中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图中的距离指两点之间的最短途径, 先计算出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然后对所有成员之间的距离之和取平均值, 这样就可以得到整体网络成员之间的平均距离[14]。通过计算得到,图书馆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57;情报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33。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图书馆学还是情报学期刊,平均只要不到2步就可以互相到达,而图书馆学比情报学更易到达。通过同样方式可以得到这2个互引网络的凝聚力(Compactness),图书馆学为0.319,情报学为0.329。凝聚力也是一个界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凝聚力越好,反之越不好。对一个二值矩阵来说,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凝聚力指标值反映出,该网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情报学的凝聚力略为理想一些。

最后,笔者计算第1时间段,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网络与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中,各期刊的网络中心性。中心性表征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有程度中心性(绝对中心度、相对中心度)、亲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绝对中心度高,则节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权力则越大,相对中心度是绝对中心度标准化的产物。亲近中心性是节点到达其它节点的距离的长短,能够表现节点不受他人控制的程度。中间中心性则可以控制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关联[15,16]。

图5 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网络(第1时间段)

图6 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第1时间段)

表7 图情学期刊中心性测度(第1时间段)

建立如表7所示的图情学期刊中心性测度表。结合图5、图6、表7,可以看到中国图书馆学报在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中具有最高的中间中心性,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期刊。图书馆学互引网络内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图书馆论坛,因为图书馆论坛运用了众多期刊。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表示其产生了较高的被引。程度中心性最高的也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在情报学互引网络中,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具有最高的中间中心性,内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情报学报。程度中心性最高的仍然是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

3.22003-2007图情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对比分析

构建第2个时间段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互引二值矩阵。在第2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9602.5,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9602.5/81=118.55。将矩阵中大于118.55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118.55的调整为0。同样,情报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11442.75,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11442.75/81=141.27。将矩阵中大于141.27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141.27的调整为0。将构建的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矩阵与情报学期刊互引矩阵分别导入UNCINET,利用NWRDRAW绘制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期刊互引网络图,如图7、图8所示。

图7 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网络(第2时间段)

计算得到,第2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2222,情报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3056。同第1个时间段一样,情报学互引网络的网络密度依然要大于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的网络密度比第1个时间段略有减少,原因可能是,在第2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中出现了2个孤立节点期刊,第1个阶段只有1个孤立节点期刊,这表明,纯粹的图书馆学期刊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削弱了两栖图情期刊对其的作用力。第2个时间段的情报学互引网络密度则比第1个时间段增加了很多。

图8 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第2时间段)

计算得到图书馆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211;情报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83。各期刊仍然只要不到2步就可以互相到达,图书馆学也仍然比情报学更易到达。通过同样方式可以得到第2个时间段这2个互引网络的凝聚力(Compactness),图书馆学为0.241,情报学为0.388。同期刊距离情况一样,这一时间段跟第1时间段相比,图书馆学凝聚力有所衰减,而情报学有所增强。这一时间段,情报学的凝聚力仍然表现出比图书馆学要强很多。

表8 图情学期刊中心性测度(第2时间段)

结合图7、图8、表8,可以看到,在第2个时间段,中国图书馆学报依然在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中具有最高的中间中心性,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期刊。图书馆学互引网络内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图书情报工作,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程度中心性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在目前阶段,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地位没有变化,保持了领先地位。在情报学互引网络中,情报杂志因为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建立了较高的引证关系而具有最高的中间中心性,内接近中心性最高也是情报杂志,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学报。程度中心性最高的仍是情报杂志。

3.32008-2011图情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对比分析

由于该时段的数据仅有4年的数据,该阶段的计算结果将不跟前2个时间段进行对比,而主要进行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对比。

根据以上2个时间段的方法构建第3个时间段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互引二值矩阵。在第3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7729,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7729/81=95.43。将矩阵中大于95.43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95.43的调整为0。同样,情报学互引矩阵中,81个单元格共计引用或者被引用次数9157.75,则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为:9157.75/81=113.06。将矩阵中大于113.06的引用次数调整为1,小于113.06的调整为0。将构建的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矩阵与情报学期刊互引矩阵分别导入UNCINET,利用NWRDRAW绘制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期刊互引网络图,如图9、图10所示。

第3个时间段图书馆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2917,情报学互引网络密度为0.3194。情报学互引网络的网络密度仍然比图书馆学要高。计算得到图书馆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67;情报学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258。情报学期刊之间同样比图书馆学期刊之间更易到达。通过同样方式可以得到第3个时间段这2个互引网络的凝聚力(Compactness),图书馆学为0.344,情报学为0.375。情报学互引网络的凝聚力较为理想。

图9 图书馆学期刊互引网络(第3时间段)

图10 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第3时间段)

表9 图情学期刊中心性测度(第3时间段)

结合图9、图10、表9,可以看到,在第3个时间段,在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中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力的期刊,值得一提的是两栖期刊中只有图书情报工作进入网络中,对图书馆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和图书情报工作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加大了载文量不无关系。内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论坛;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程度中心性并无突出期刊。

在情报学互引期刊网络中,仍然是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起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内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是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仍然是最高的外接近中心性。程度中心性最高的是情报科学,其次是情报杂志。

4 结论

文章以CSSCI连续收录的14种图情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分3个时间段分析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在1998-2011这14年间的相互引用情况,并对比研究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这2个学科之间在互引方面的差异。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在第1个5年时间段到第2个5年时间段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知识的自引量有减少的趋势。而增长最多的是图书馆论坛与情报杂志。

(2)这14种期刊,在这3个时间段大都表现出自引率降低的趋势。但第1个阶段到第2个阶段中的图书馆论坛与情报杂志,以及第2个阶段到第3个阶段中的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与情报科学违背了这一规律。

(3)自引率反映出,早期图书馆学的学科独立性以及自繁衍能力要比情报学好很多,而在近些年来,它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出现持平的趋势。图书馆学期刊的自引稳定性要比情报学好。情报学报的自引率有不断攀升趋势,对自身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可能会导致其偏离图情学科发展的趋势。

(4)情报杂志发展形势良好,存在着由输入型期刊向输入输出均衡性期刊过渡的迹象。属于输入型性质的期刊有: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论坛、情报科学。属于输出型性质的期刊有: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属于自繁衍型性质的期刊有:第2个时间段的情报资料工作。属于输出输入均衡性质的期刊有:图书馆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

(5)3个时间段都反映出,情报学互引网络的密度要比图书馆学好很多;情报学期刊之间的距离也比图书馆学小,更易到达;情报学互引网络的凝聚力也比图书馆学更为理想。

(6)在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中,中国图书馆学报是具有重要影响的期刊;而在情报学互引网络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笔者认为这跟情报科学与情报杂志的高载文量有很大关系。在这3个时间段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学报分别是图书馆学互引网络与情报学互引网络中外接近中心性最高的期刊,表示这2种期刊在各自的学科内被引用的路径是最短的。

(来稿时间:2015年2月)

参考文献:

1,5,8.杨利军, 赵艳枝. 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情报杂志,2010, 29(3):6-10

2.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1998-2011,[2015-02-15].http://cssci.nju.edu.cn/cssci_qk.htm

3. XU,Y.Y.,ZHU,Q.H. Demonstration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in Citation Analysis. 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2008, 31(2):184-188

4.蔡濂. 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2002(5):703-704

6.薛万新,张宜平. 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与互引分析.图书馆杂志,2000, 19(8):14-20

7.陈燕,朱凡. 我国图情类期刊互引网络分析.图书情报研究,2012, 5(4):40-45

9.宋歌, 叶继元.基于SNA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 35(3):27-34

10.田大芳.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分析.情报杂志,2009, 28(6): 48-51, 29

11.岳洪江, 刘思峰.管理科学期刊同被引网络结构分析.情报学报,2008, 27(3):400-406

12.宋艳辉, 武夷山. 作者文献耦合分析与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比较研究:Scientometrics实证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40(1):25-38

13.朱红艳, 章丹. 情报学学科结构的ABCA及ACA对比研究.情报杂志,2004, 33(8):10-20

14.Shaw W M.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cient ific Communication. Sciometrics, 1981, 3(3): 235-249

15.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6.邱均平,王菲菲.基于SNA的国内竞争情报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研究. 图书馆论坛,2010(6):34-40

〔分类号〕G2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NPE及其专利的计量与评价研究”(编号:13CTQ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富国(1965-),男,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情报方法研究。

Cross—Citation analysi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Based on CSSCI

Wang Fuguo
(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

〔Abstract〕Based on 14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CSSCI) 1998-2011,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e research journals Cross—Citation analysi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 during recent 14 years. We found that at the early phase the disciplinary independence and the reproduction ability of library science and were better than information science, but the gap was narrowing. Self-citation stability of library science was better than information science. We detected input journals, output journals and reproduction journals, balanced journal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is well, and is transiting from input journals to balanced journals. Coupling network density and cohes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were more ideal than library science.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and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the shortest reference path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Keywords〕Library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Cross—citation analysis Discipline evolution

猜你喜欢

图情情报学图书馆学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