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草袋饭

2015-07-22赖晨

饮食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干菜客家人快餐

◎赖晨

闽粤赣边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水源充沛,无霜期长,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这里的梯田依山势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以米饭为主食,一日三餐都备有干饭。客家人制作的米饭有几种,最常见的是笊饭,最快捷的是焖饭,而乡土气息最浓郁的则是草袋饭。

草袋饭也叫炻饭、席袋饭、草包饭、香草饭,做时用席草编成细密柔软的袋状饭包,装米,扎紧口,入锅焖熟即可。草袋饭是劳苦大众发明的一种快餐。以前的客家地区没有塑料、铝、不锈钢等材质的饭盒,客家人出门干活,只好就地取材,用席草袋盛米做饭,用竹木做碗筷。

草袋是用生长于山野的席草,以古老的手艺编织而成,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可爱精巧。它成于自然,归于自然,是环保的绿色工艺品。席草,又叫“灯心草”或“蔺”,是一种多年生沼泽簇生草本植物,地下根状茎横走,纤维长,坚韧有弹性,是造纸、编席和打草鞋的好材料,在客家人聚居的山塘、沼泽和积水低洼处随处可见。

以前的闽粤赣地区交通不便,山连山,山叠山,山路弯弯,走上半天也看不到一家客栈。山中的粮食和土特产都要客家人跋山涉水地挑到城镇去卖,之后还要将买回的日用百货和食盐挑回家。客家人出远门,担子里一般都有一口锅、若干草袋和干菜。累了,饿了,抓几把米塞入草袋,在清澈的溪涧里淘洗干净,扎紧口,丢入沸水锅内用猛火焖,至饭袋饱满,揭开锅盖,香飘四溢,吊人胃口。提起饭袋沥干,待到不滴水时,解开绳子,往竹碗里一挤,“啵”地一声,山野气息浓郁的草香扑鼻而来,这股草香味便是“吃点”所在了。就着萝卜干、腌菜干等干菜,热腾腾,香喷喷,吃得津津有味,所有的劳累辛苦也随之一扫而空。

修山伐木的工人的寮(做饭的小屋),也采用草袋煮饭。每锅可以焖二三十袋,每人一个草袋,各人食量有大小,大米放多放少由个人自定,谁都不吃亏,谁也不占谁的便宜。为了防止发生错拿的现象,每个草袋上都会拴一块小竹片,写上各人姓名,一人一份,十分卫生。到离村寨很远的梯田干活的农民,出门打柴的樵夫,也吃草袋饭。就是这带有几分“野趣”的草袋饭,养育了一代代客家人。

如今,这种起源于劳作生活的原生态快餐,已经成为城里人青睐的美食了。

现在的草袋饭,已不再是以前制作粗陋、配料简单的草袋饭了,它结合了现代的烹饪技术,成为一种精致美食,其做法多样,品种多达几十种。福州一些餐馆,采用闽西大山深处人工栽培的席草制作草袋,原料采用泰国香米、广式腊肠、鲜虾仁、香菇、腊肉、鱿鱼组合在一起,香味尤其特别。有些擅长创新的商家,更是在草袋饭中融入寿司的制作方法,让人食后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经过改良的草袋饭携带方便,干净卫生,既可当小吃,又可当主食,冷热皆宜,颇受大众青睐。在都市的街头,常可见到许多“美眉”逛街时,手里拿一袋古色古香的草袋饭,边走边吃,随着笑声,撒下了一路氤氲的香气。

猜你喜欢

干菜客家人快餐
一只鸡的IPO
冬天里的干菜面条
冬天里的干菜面条
“没”干菜
一碗干菜肉
赖炜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