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俚曲集》重叠形式四题

2015-07-21崔山佳

蒲松龄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考察形容词

摘要:《聊斋俚曲集》的动词与形容词重叠较有特色,如“A打A”中的“打”是中缀;汉语中有无“VP了VP”重叠形式,学界有争议,但《聊斋俚曲集》有14处,其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聊斋俚曲集》有不少“VOV”动词重叠形式,其实,还有一些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VPOVP”;汉语中还有“V上一V”重叠形式,目前为止,《聊斋俚曲集》例子最多。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动词/形容词;重叠形式;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全面考察,我们发现《聊斋俚曲集》有一些重叠形式是比较特殊的,它们是:一、“A打A”,二、“VP了VP”,三、“VPOVP”,四、动词与形容词“V上一V”。下面分别讨论。

一、A打A

《聊斋俚曲集》中有一些“A打A”用法,这“A”为形容词,“打”我们以为是中缀,例如:

(1)止有女婿人一个,或者他俩平打平,谁打过谁来谁得胜。(《翻魇殃》第1回)

(2)仇福子净打净,都说他太无成,如今倒弄得有凭证。(《翻魇殃》第8回)

(3)宗官已是不得意,进门又受老婆气,跳将起来喝的声:“……也无钱,也无势,俺达挣下几亩地,我要撩个净打净,看你嗄法把我治!”(《俊夜叉》)——另有1例“净打净”。

(4)昨夜晚,做一梦,拾一锭,喜个怔,老婆孩子呱打腚,醒来还是净打净。(《穷汉词》)

(5)出上捱了一顿打,浑身转了个精打精;精打精,气难争,倒弄的难听难听又难听。(《富贵神仙》第7回)

《聊斋小曲》中也有,例如:

(6)抓起骰来热了盆,一输输了个净打净。(《赌博五更曲》)

黄碧云(2004)提到“打”做中缀的用法在近代汉语中已有出现,不过比较少,只举了如下1例:

(7)单打单一世无婚配,精打精到老受孤凄,光打光长夜难支付。(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4折)

实际上在近代汉语中我们发现有20多例,除上所举以外,尚有:

(8)和尚相打光打光,师姑相打扯胸膛。萤火虫相打争光起,四金刚相打争两廊。(明·冯梦龙《山歌·两郎(其一)》)

(9)到了明日,张狼牙当先出阵,高叫道:“……你今日明打明的出来,我和你杀三百合来,你看一看。”(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2回)

(10)内中也有游花僧人,只道成员外的小老婆出家,不知怎生丰彩,往往走来摩揣,又从人头讨着了个实打实的风声,都不来了。(明·西子湖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

(11)四鬓精打精,强把光头罩。(明·佚名《续西游记》第47回)——另第89回还有1例“精打精”。

(12)夏鼎道:“他们怕,且怕之极。为甚的怕呢?大哥若是守这肥产厚业,一点也不妄动,他们就不怕了。你为你,我为我,井水流不到河里边,总不揭账,他们怕大哥做甚的?大哥若失了肥业厚产,与我一样儿光打光,揭账揭不出来,他们怕大哥做什么?……”(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

(13)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另第32回还有1例“实打实”。

(14)店家闻听这句话,他的那,眼望承差把话云:“我瞧这小子不成器,早晚间,输他娘的精打精。”(清·佚名《刘公案》江宁府二部第3回)——另都察院二十四部第2回还有1例“精打精”。

(15)唐答曰:“若好讲,便不是番仔;若硬打硬,便是吕宋加溜巴。”(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第285回)

(16)左右冲突,虽然着挝者无不毙命,奈将多士众,终不肯退,乃认定东面硬打硬出。(清·汪寄《海国春秋》第18回)

也有后一个“A”是双音节的,例如:

(17)谁知陈学究早准备了,冷不防,一连几耳刮子,都实打实落的打在邹东瀛先生脸上。等得立起身来回手,已被大家拦住。(民国·留东外史续集《留东外史续集》)——另有2例“实打实落”。

也有双音节重叠进入这个格式的,例如:

(18)呀,还说甚列琼筵捧玉钟?这都是我蹇命相冲,恶业偏逢,争些儿凶吉难同。(周公云)不是我夸口说,你做我家媳妇儿,管着你一生丰衣足食,也不亏负你哩。(正旦唱)您脱空脱空,我朦胧打朦胧。(元·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4折)

上例是“打”作为“中缀”现今唯一一个双音节词重叠现象。

也有“单打单”的说法,例如:

(19)单打单一世无婚配,精打精到老受孤凄,光打光长夜难支付。(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4折)

(20)那矮人说:“要问你大王爷,居住五华山鸳鸯岭。姓皮,我叫皮虎,外号人称三尺短命丁。你们两个人既是帮外人,我问你是单打单个,还是两打一个呢?”(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31回)

(21)那矮人说:“要问你大王爷,居住五华山鸳鸯岭。姓皮,我叫皮虎,外号人称三尺短命丁。你们两个人既是帮外人,我问你是单打单个,还是两打一个呢?”(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7回)——另第55回还有1例“单打单”。

“单”,现在好多语法教材把它当作“区别词”,如黄伯荣、廖序东(2012:下册14)、张斌(2010:169)。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把它当作形容词下的“属性词”,也就是说,“单”是形容词。

相比之下,《聊斋俚曲集》的“A打A”例子更集中一些。可惜的是,《汉语大词典》、石汝杰、[日]宫田一郎(2005)等都未列“打”的中缀义。许少峰(2008)“打”的义项多达有42个,但仍未有“打”的中缀义。蒋宗许(2009)、宋开玉(2008)虽然是专门研究词缀的专著,也都没有提到“打”的中缀义。曾学慧、崔山佳(2011)明确说这种用法的“打”是中缀。

二、VP了VP

《聊斋俚曲集》有单音节动词重叠中间带“了”的用法,还有双音节动词重叠中间带“了”的用法,例如:

(1)我合家兄哄法了哄法,便就分了,着他情着他穿。(《墙头记》第2回)

(2)张讷那里穿衣服,张诚从书房里来,端相了端相,一把搂住说:“你是俺哥哥呀!”(《慈悲曲》第4回)

(3)姜娘子听说,辞拜了婆婆,拾掇了拾掇出来。(《翻餍殃》第4回)

(4)那恶虎推说伤重发昏,不曾出来,胡乱检把了检把,倏然去了。(《寒森曲》第2回)

(5)只见一个鬼手拿着尖刀,从头剥起,剥一剥把牙一龇;剥停当,拿了牛皮来给他换上,拍打了拍打,变成一个黄犍。(《寒森曲》第7回)

(6)主仆正然说着,一个道士走来,看见相公,端相了端相,说:“相公必是落第的。”(《蓬莱宴》第5回)

(7)吴彩鸾沐浴了沐浴,又从新梳了头,穿上那来时旧衣,端坐在净室。(《蓬莱宴》第7回)

(8)我才顿混了顿混说:“你看我呀,好当还是主人家的来呢?”(《禳妒咒》第24回)

(9)扎挂了扎挂,就乍了哩!(《禳妒咒》第28回)

(10)店主连忙答应有,便打了水来,吩咐店小儿把那密拿来,加上两匕,加上蜜调和了调和,拿来说相公请饮水。(《磨难曲》第7回)

(11)那金墩扒起来,抖搜了抖搜那衣裳,拿捏着拜了两拜,说道:“是我。”(《增补幸运曲》第12回)

(12)遂即脱了衣服,大姐拿了来,抖搜了抖搜,“您看王姐夫好齐整衣服!”(《增补幸运曲》第21回)

(13)万岁待脱下来,恐怕人见了就知道他是皇帝,就连青布衫一齐脱下,窝钻了窝钻,递于二姐。(《增补幸运曲》第21回)

“VP了VP”都作谓语,表示动作完成。例(3)中,“拾掇了拾掇”与“出来”构成连动式。例(4)、例(8)“VP了VP”分别带状语“胡乱”、“才”。例(11)中的“抖搜了抖搜”后面还带了宾语“那衣裳”。

关于汉语中有没有“VP了VP”的用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陈光磊(1994:51)说:

(6)ABAB式

这是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其所表示的意义与AA式相同,但没有插加“了”的完成态和插加“一”的变体。如:

思考思考  打扫打扫  讨论讨论  提高提高

陈先生的意思是说现代汉语中没有“AB了AB”和“AB一AB”的形式。

卢卓群(2000:67)也认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ABAB重叠式中间不再插入‘一、‘了了,成为AB的另一种词形,是作为一种语法形式存在的。”卢卓群(2000:68)再次说到:“它们通过‘A一(了)A‘AB一(了)AB的形式,一旦形成了AA和AABB后,则成为一种独立的语法形式了。ABAB中在现代汉语中不再插入‘一(了)了。”

孙德金(2005:52)也持同样观点: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不能加“了”,如不能说“学习了学习”“研究了研究”等。

李珊(1993)也说现代汉语原动词AB之后通常可带动态助词“了”,ABAB不能带“了”。

我们以为,“VP了VP”不但现代汉语有,近代汉语也有。但在动词重叠形式中,“VP了VP”出现得较迟,使用频率是最低的,王茂林(2007:72)认为汉语中有“AB了AB”的动词重叠形式,只是出现频次是动词重叠形式中最低的,它们的顺序是:AA、A一A、A了A、ABAB、A着A着、AABB、A了一A、AB了AB(即我们所说的“VP了VP”)。王茂林(2007:74)说:“关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它不应只限于AA式和ABAB式,还应包括‘A一A、A了A、A了一A、A着A着、AABB和AB了AB等形式。”而且留学生语料中也有“AB了AB”动词重叠形式,王茂林(2007:75)说:“本文采用了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方法,发现留学生语料中AA式出现频次最高,然后依次是A一A、A了A、ABAB、A着A着、AABB、A了一A、AB了AB等形式。”因为出现频率最低,所以怪不得有人认为动词重叠形式中没有“AB了AB”形式。

据考察,“VP了VP”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例如:

(14)唐氏打发小鸦儿出去了,也不刷锅做饭,只梳洗了梳洗,走进后面去了,没人处撞见了晁源。(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9回)

(15)晁大舍到了晚上,李成名娘子出去同他汉子睡了,晁大舍将晁住娘子打发了打发,各自去安歇。(《醒世姻缘传》第19回)

(16)他却不进城里去住,依旧还在明水庄上,略略的将祖居修盖了修盖,规模通不似个宫保尚书的府第。(《醒世姻缘传》第23回)

(17)那晁信乜乜踅踅的不肯动身,只得三薄两点,打发了打发。(《醒世姻缘传》第43回)

据现有的材料来看,《醒世姻缘传》最早有“VP了VP”。清代起例子逐渐增多,例如:

(18)那妇人把他上下打量了打量,不像个化缘的道士。(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回)

(19)万缘见这些女子都还风骚可爱,也俱点缀了点缀。(《姑妄言》第14回)

(20)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8回)

(21)贾琏听了,将贾蔷打量了打量,笑道:“你能够在行么?……”(《红楼梦》第16回)

(22)贾母原没有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着了些凉,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两剂药,发散了发散,至晚也就好了。(《红楼梦》第42回)

(23)倪二道:“……我打听了打听,说是和这里贾家是一家儿,都住在外省,审明白了,解进来问罪的,我才放心。……”(《红楼梦》第104回)

(24)宝钗道:“……王家没了什么正经人,咱们家遭了老太太的大事,所以也没请,就是琏二哥张罗了张罗。……”(《红楼梦》第114回)

(25)话说柳毅得了二十五两银子,把家安点了安点。(清·烟霞主人《跻云楼》第3回)

(26)二人安顿了安顿,一齐往试马坡来。(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

(27)拜过宗祠,带至亲本家几处拜望了拜望,仍旧回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回)

(28)略歇息了歇息,便有家人回说:钦限紧急,请示商量怎的起行?(《儿女英雄传》第1回)

(29)那女子走到眼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见有二尺多高,径圆也不过一尺来往,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个碾粮食的碌碡。(《儿女英雄传》第4回)

(30)那乌大人就把案归着了归着,据情转奏。(《儿女英雄传》第13回)——另第40回还有1例“归着了归着”。

(31)却说褚大娘子把姑娘的眉梢鬓角略给他缴了几线,修整了修整,妆饰起来。(《儿女英雄传》第28回)

(32)说着接过来把圈口语给他掐紧了,又把式样端正了端正,一面亲自给他带在手上,一面悄悄的向他笑道:“你瞧,团弄上就好了不是?”(《儿女英雄传》第34回)

(33)公子吃得一饱,撒和了撒和,便倒头大睡,养精蓄锐,准备进二三场。(《儿女英雄传》第34回)

(34)公子心里益发忙起来,好容易得了两句,默诵了默诵,觉得又像时文,又像试帖,无法,只得从实说道:“从来不曾弄过这个,敢是竟不容易。”(《儿女英雄传》第37回)

(35)安太太便把其余的东西该归着的归着,该分散的分散,公子也去周旋了周旋那个陆秀才,那陆秀才当日住下,次日便告辞去料理他的勾当,约定过日再来领回信。(《儿女英雄传》第38回)

(36)安老爷见是他前番带到京去的那个孩子,也招呼了招呼,说:“都长这么高了。”(《儿女英雄传》第39回)

(37)乌大人接过去,又给收拾了收拾,便叫安公子戴上。(《儿女英雄传》第40回)

(38)不想气随着汗一开化,血随着气一流通,行动了行动,肚子疼倒好了些。(《儿女英雄传》第40回)

(39)就忙忙的哆嗦了哆嗦,还了一拜。(清·海圃主人《海续红楼梦》第9回)

(40)一见宝玉进来,便道:“……前儿我略略试探了试探,他肚里竟比你博。”(清·秦子忱《续红楼梦》卷24)

(41)幸喜有一破窑,范胜收什了收什,搀扶娘娘居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5回)——另第73回还有1例“收什了收什”。

(42)哭够多时,检点了检点,独独不见了剪子,暗道:“不消说了,这是外孙女去到那里,一死相拼了。”(《三侠五义》第72回)

(43)立刻提笔,在手帕上写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二句,折叠了折叠,藏在一边。(《三侠五义》第89回)

(44)说罢,就在台基之上拂拭了拂拭,三人坐下。(《三侠五义》第102回)

(45)端详了端详,就由坎门而入。(《三侠五义》第105回)

(46)仍在石基之上歇息了歇息,自己犯想道:“前次沈仲元说过,楼梯在正北,我且到楼梯看看。”(《三侠五义》第105回)——另第117回还有1例“歇息了歇息”。

(47)智爷一边到了金知府衙门里,打听了打听,凤仙、秋葵并没有到知府衙门里头来。(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2回)——另第87回还有1例“打听了打听”。

(48)艾虎随即出来,到了狱神庙,又碰了路子头,祝告了祝告,复又蹿进墙来。(《小五义》第70回)

(49)就是他们过来摘刀,自己犹豫了犹豫:“刀要教人摘了去,那可不是耍的。”(《小五义》第80回)

(50)彼此凑在一处,怕独智爷扔了自己的刀把,他吓打量了打量魏贞。(《小五义》第101回)

(51)施峻又打听了打听艾虎。(《小五义》第102回)

(52)蒋爷打听了打听买卖发财,掌柜的说:“岂敢。”(《小五义》第108回)

(53)却巧王仁走到跟前,打量了打量,不容分说,套锁拉起那人就走。(清·佚名《施公案》第36回)——另第141回、第155回还有2例“打量了打量”。

(54)老者见问止步,抬头把王彪打量了打量,说:“朋友,我看你不是本京人,你问黄老爷府有何事?”(清·佚名《毛公案》第16回)

(55)那老者闻听,打量了打量,像是两个公差,连忙还礼。(清·佚名《于公案》第41回)——另第42回还有1例“打量了打量”。

(56)曾三品活动了活动,同着雷鸣、陈亮来到西跨院花园子一找,果然马匹褥套都在这里。(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83回)

(57)谁知一句话倒把他说恼了,回到自己住的屋里,把自己的随身行李,连着个大皮包,略为收拾了收拾,背了就走。(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2回)

(58)有几个常州人到苏州的,薛富仁打听了打听,晓得郑善昌在外头叫喝嫖赌,无所不为,声名甚坏。(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8回)

还发现1例“VP了VP”后带补语的,这非常罕见,例如:

(59)他将那身体全形出来了,将那一双小小金莲,放过去了,一只搁在楼窗以外,将手中的麈尾,插在那脖子以后,一手拿著汗巾,将那绣花底马鞋上的产土,轻轻的打扫了打扫好,又将那瓜子儿放在手,小十指尖尖放在那樱桃口内,未唇启动,碎玉密排,一行呵著瓜子。(清·佚名《桃花庵》第4回)

双音形容词也有这种重叠形式,例如:

(60)那人拉住天霸亲热了亲热。(《施公案》第179回)

《儿女英雄传》中“VP了VP”式重叠用了13个例子,12个词,《聊斋俚曲集》用了13个例子,11个词,它们都是“VP了VP”例子最多的近代汉语作品。

现代汉语也有一些例子,崔山佳(2010:107-131)有“AB了AB”(即本文的“VP了VP”)重叠形式一章,可参看。

三、VPOVP

《聊斋俚曲集》有不少“VOV”的用法,如罗福腾(1998:122)全面搜集了“VOV”结构,如:看俺看(《墙头记》)、喂他喂(《墙头记》)、等我等(《墙头记》)、会他会(《妇姑曲》)、认他认(《妇姑曲》)、找他找(《慈悲曲》2例)、看他看(《慈悲曲》)、瞧他瞧(《慈悲曲》)、等他等(《慈悲曲》)、唠他唠(《慈悲曲》)、找他找(《翻餍殃》2例)、送我送(《翻餍殃》)、迎他迎(《禳妒咒》)、瞧他瞧(《禳妒咒》2例)、通你通(《禳妒咒》)、问他问(《禳妒咒》2例)、辞他辞(《禳妒咒》2例)、访他访(《磨难曲》)、问他问(《增补幸运曲》)、哄他哄(《增补幸运曲》)、拜你拜(《增补幸运曲》)、夸你夸(《增补幸运曲》)。

《聊斋俚曲集》还有一些双音节动词重叠后中置宾语的用法,例如:

(1)张二说老头子这般喜欢,等我套弄他套弄。(《墙头记》第3回)

(2)张炳之说:“虽然也养活他那么大小哩,还得察访他察访。”(《慈悲曲》第2回)

(3)众神仙还待教诲他教诲,未及说完,一个仙童跑来,把角抓住,拉下来踢了顿脚,骂道:“你这畜生!主人家还未到,你抢什么哩!”(《蓬莱宴》第1回)

(4)好混帐物!待扎挂你扎挂罢,待拉扯别人咋?怎么懒呢?(《禳妒咒》第24回)

(5)待我找出几件新衣服来,好扎挂他扎挂。(《禳妒咒》第28回)

(6)我扎挂你扎挂,待叫你合老陈合房,好么?(《禳妒咒》第28回)

(7)咱也不可不商议他商议。(《磨难曲》第14回)

(8)也该道谢他道谢。(《磨难曲》第19回)

(9)万岁说:“……他既嫌我,我总里装一个嘲呆,辱没他辱没。”(《增补幸运曲》第15回)

(10)万岁自思:“好奴才!果然嫌我嘲。我找法作索他作索。”(《增补幸运曲》第15回)

(11)万岁说王龙待摆酒,我故事他故事,说:“王官,你待摆酒么?说你的姓来,我过日好回席。”(《增补幸云曲》第18回)

(12)万岁说:“……咱再合他玩耍,我可盘问他盘问。”(《增补幸运曲》第25回)

当然,人称代词宾语也有后置的,例如:

(13)万岁说:“你相与着没体面的军家,又给你做不下主来;你不如去奉承奉承他,就不怪你了。”(《增补幸运曲》第26回)

但在《聊斋俚曲集》中还是“VPOVP”多见。

“VPOVP”这种重叠形式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中也有8例,如:

(14)月娘因陈经济搬来居住,一向管工辛苦,不曾安排一顿饭儿酬劳他酬劳,向孟玉楼、李娇儿说道:“待要管,又说我多揽事;我待欲不管,又看不上。……”(第18回)

(15)妇人问他怎的风病,西门庆道:“既不是风病,如何这般软瘫热化起不来了,你还不下去央及他央及儿哩。”(第28回)

(16)两门庆到道:“我今日不知怎的,一心只要和你睡。我如今杀个鸡儿,央及你央及儿。再不你教丫头掇些水来洗洗,和我睡睡也罢了。”(第50回)

(17)[伯爵]道:“小淫妇儿,你央及我央及儿。……”(第52回)

(18)西门庆道:“我心里疼他,少不得留个影像儿,早晚看着,题念他题念儿。”(第63回)

(19)因说道:“舍侄儿年幼,不知刑名,望乞大人看我面上,同僚之间,凡事教导他教导。”(第70回)

(20)[那婆子]因说道:“就是你娘,从来也没费恁个心儿,管待我管待儿。……”(第78回)

(21)杏庵道:“……你还有甚亲家,也不看顾你看顾儿?”(第93回)

例(15)-例(18)、例(20)-例(21)中动词重叠后带有“儿”尾。

崔应贤(2011:250)说《金瓶梅词话》只有1例“VPOVP”,即例(19)。其实,还有例(14),应该是2例。

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共有5例,如:

(22)正自家计较,以心问心道:“……等老孙羁勒他羁勒。”(第32回)

(23)那呆子心中暗恼,算计要报恨行者道:“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撺唆师父,只说他医得活;医不活,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趁我心!”(第38回)——另第49回还有1例“捉弄他捉弄”。

(24)八戒笑得打跌道:“哥耶!哥耶!你只晓得捉弄我,不晓得我也捉弄你捉弄!” (第39回)

(25)行者瞒不过,躬身笑道:“……八戒,你过来,一发照顾你照顾。……”(第85回)

明·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也有,例如:

(26)好哥哥,带挈我带挈。(卷8)

明·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中也用得较多,共有8例,如:

(27)差人道:“我拿标子到他家呼卢他呼卢!”(第10回)

(28)晁夫人说:“……我感他这情,寻思着补复他补复。”(第30回)

(29)素姐说道:“……就是在汉子身上有些差池,也不过是管教他管教,这没的就是甚么大罪不成?……”(第64回)

(30)狄员外道:“那艾前川好寡拉主儿,叫他鳖这们件皮袄来?这事别当小可。要从咱这觅汉们弄出事来,咱担不起。你叫了他来,咱查考他查考。”(第67回)

(31)单完道:“情管刘振白管了这造子事,狄爷合童奶奶没致谢他致谢,所以才挑唆他告状,这事再没走滚。”(第81回)

(32)刘振白道:“……你到家快送饭我吃,再弄点子甚么给这铺里人,好央他松放我松放儿。”(第82回)

(33)吴推官道:“……就是我也好可以持故作威,镇压他镇压,如今我衙里,晏公老儿下西洋,己身难保的,你唬唬他,他也不信,我也不敢作威作势的镇压。……”(第97回)

(34)一日,是粮厅的寿日,狄希陈因夺掌了他的成都县印,恐他计较,正待寻一个枝节奉承他奉承,买转他的心来,除备了八大十二小的套礼之外,十五两重的三只爵杯,十六两重的一柄银如意,二十四两重的一把银壶,三十二两重的一面洗手盆,要道他祝寿;又求了蜀殿下的一个画卷,请周相公进衙做的前引后颂。(第97回)

曹大为(2000:427)就《醒世姻缘传》中的动词现象时说,从动词的音节数量来看,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的只有7例,而且仅限于VNV结构,如“查考他查考”,“松放他松放”,这恐怕与双音节动词进入VN一V结构致使音节数量过多而影响节律有关。因此上例都不好变为“查考他一查考”,“松放他一松放”。

其实,“松放他松放”应该是“松放我松放”。同时,《醒世姻缘传》共有8例“VPOVP”,而非7例。

清代白话小说也有“VPOVP”,例如:

(35)这个浪子一向受用的过了,也该折算他折算。(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30回)

(36)又哭着道:“你见我这么贫苦,二叔,你如今已是贵人,人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不看我,看你过世的哥,照看我照看,只当积阴德,我替你念佛罢。”(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6回)

(37)李尚书听了,追悔不及,道:“……你须忍耐,且待我先将司空约这小畜生摆布他摆布,以消此闷气。”(清·惜花主人《宛如约》第14回)

清·李渔的戏曲中也有几例,如:

(38)你当初说,我做了夫人,须要带挈你带挈。(《风筝误》第30出)

(39)其余只说没有缺出,待下次点,刁顿他刁顿便了。(《蜃中楼》第16出)

(40)还求你开个方便法门,扶救我扶救才是。(《意中缘》第6出)

(41)我如今千恨万恨,只恨那妒妇不过,拐了他的新郎,还不叫做畅快,须要再生一法,羞辱他羞辱才好。(《凰求凤》第14出)

以上的宾语都是人称代词。《西游记》中也有宾语是一般名词的,例如:

(42)沙僧道:“哥哥,也带挈小弟带挈。”(第62回)

(43)果然此处难行,望老星上界与玉帝说声,借些天兵帮助老孙帮助。(第74回)

(44)他道:“我且回去,照顾八戒照顾,教他来先与这妖精见一仗。……”(第85回)

这样,《西游记》共有8例。崔应贤(2011:235)说《西游记》只有4例,少了4例。

于江(2008:134)说:

以上两种带宾语格式清代开始逐渐被ABABO式所取代,ABO一AB式先消失(《醒》中已无用例),然后是ABOAB式的消失(《醒》中仍有7例),《儒》、《红》此两式皆无。《儿》出现一例:

(8)少停你不奈何我便罢,你少要奈何我一奈何,我也顾不得叫情那叫义。(539)

句中“奈何我一奈何”当视作沿袭前人的仿古之用。

虽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没有“VPOVP”结构,但《聊斋俚曲集》中用例还是不少的。《聊斋俚曲集》的年代与《儒林外史》相当。再说清代别的作品中也有,如李渔、丁耀亢、曹去晶、惜花主人,所以,于江(2008)的说法值得商榷。

四、V上一V

《聊斋俚曲集》中有“V上一V”的用法,例如:

(1)恨不能把身子变上一变:爱你的鬅头,好变一对凤头簪;变一块螺黛,画你的春山;变一瓶胭脂,近你的舌尖;变一根银丝,穿你的耳环;变一个菱花,照你的娇颜;变一个荷叶,遮你的香肩;变一条腰带,缠你的腰间;变一幅罗裙,罩你的金莲;又情愿变上一双凌波,随着你那脚步儿转。(《蓬莱宴》第3回)

(2)那人说:“咱俩吃这闷酒,不如找一个唱的来,大家乐上一乐。”(《富贵神仙》第5回)

(3)待俺门前瞧上一瞧。(《磨难曲》第16回)

(4)他既说再不凶了,咱就去上一去。(《磨难曲》第28回)

(5)谁给俺唬上一唬,我给他做万代儿孙!(《磨难曲》第28回)

(6)看一看果然齐整,住些时嫖上一嫖。(《增补幸运曲》第2回)

(7)咱不过闲暇无事,我合你玩上一玩。(《增补幸运曲》第6回)

(8)道姐夫等上一等,回南楼洗澡不迟。(《增补幸运曲》第21回)

蒲松龄的戏曲中也有,例如:

(9)我如今豪气冲天,发一发奋,摔了笔砚,裂了卷子,吐气扬眉,这样昂昂出场而去,就把萧何律文从头看上一看,那苔杖徒流条例,那里有秀逃场的罪名?(《戏三出·闱窘》)

元曲中已有“V上一V”这种重叠式,例如:

(10)兀那先生,你也与我算上一算。(元·马致远《陈搏高卧》第1折)

明代作品中也有,数量不多,例如:

(11)试把屁股扭上一扭,就像似螃蟹吐沫。(明·无心子《金雀记》第4出)

(12)行者道:“……像这五七千路,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

上面的“躬上一躬”,崔应贤(2011:227,234)当作动词重叠“V上一V”式。但我们认为上例“V上一V”不能算是动词重叠,因为前面有“点上两点”,显然“一”与“两”都是实数,不是虚数,因此,“点上两点”的“两点”是补语,同样,“躬上一躬”的“一躬”也应该是补语。

(13)这些家人听了,却待发作,那白监生便来兜收道:“……下次若来,他再如此,挦他的毛,送他到礼部,拶上一拶,尿都拶他的出来!”(明·陆人龙《型世言》第1回)——另第6回还有1例“拶上一拶”。

(14)御史把须捻上一捻,想了一会,就叫彭氏道:“这不是你儿子,是你冤家了。……”(《型世言》第35回)

(15)走了不远,心中忽然想道:“……不如我往近处,偷着看上一看,再作道理。”(清·佚名《施公案》第109回)

(16)计全说:“你料量着是谁人?先猜上一猜。”(《施公案》第181回)

(17)话到此处,说书的要出个哑谜子,请听书的大人、老爷、先生、太太、小姐们猜上一猜,这个哑就是:红菊花要黄二麻子叫他一声,请诸位听书大人、老爷、先生、太太、小姐猜猜红菊花要黄二麻子叫他做什么?(清·许伏民《后官场现形记》第3回)

(18)从此纵横海上,官军再也不敢来觑上一觑,人就把他号作“郑氏三雄”,不提。(清·陈墨峰《海外扶余》第1回)

(19)王安阁道:“……你只要前前后后的想上一想,就知道这件事情不是可以动得蛮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134回)

现代汉语中也有“V上一V”,如改编自张恨水同名小说的电视连续剧《纸醉金迷》中有一台词:“让我猜上一猜。”《神探狄仁杰》第三部中有狄仁杰台词:“逛上一逛。”有假小桃的台词:“学上一学。”歌曲《人说山西风光好》中也有“望上一望”的说法。

崔应贤(2011)两次举有现当代作品例子,如:

(20)哪怕那儿就是龙潭虎穴,我也得去撞上一撞。(阳翰生)

(21)除此之外,他只在门口走上一走。(雷加)(以上崔应贤2011:24)

(22)要是早先,瑞宣没准儿会笑上一笑,说两句俏皮话把丁约翰打发走。(老舍《四世同堂》)

(23)我们要是去报告,或者管上一管,保不住这些混帐东西就会想方设法把做小买卖的抓起来。(老舍《四世同堂》)

(24)咱们到底要做仇家,还是要做亲家,你浑不用脑子去想上一想?(欧阳山《三家巷》)(以上崔应贤2011:309)

向熹(2010:下册567)把“V上一V”与“V了一V”、“V的一V”放在一起,认为都是表示“已然”。其实不然。“V上一V”确实有表示“已然”的,如例(9)、例(14),但更多的是表示“未然”。是“已然”还是“未然”,主要看上下文。因此,向熹(2010)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比之下,近代汉语里,《聊斋俚曲集》的“V上一V”用得最多。

参考文献:

[1]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1).

[2]常俭.谈动词的叠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2).

[3]陈光磊.汉语词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4]崔山佳.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0.

[5]崔应贤.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考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6]黄碧云.“打”字的中缀研究[J].辞书研究,2004,(1).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9]李珊.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功能初探[J].语文研究,1993,(3).

[10]卢卓群.动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0,(2).

[11]罗福腾.山东方言“V他V”结构的历史与现状[J].语言研究,1998,(1).

[12]石汝杰,(日)宫田一郎,主编.明清吴语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13]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4]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5]王茂林.留学生动词重叠使用情况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16]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7]徐时仪.“打”字的语义续补[J].辞书研究,2001,(3).

[18]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9]于江.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早期表现形式[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0]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1]曾学慧,崔山佳.“打”字中缀用法补说三题[J].江西农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4).

The Four Special Subjects of Reduplicated Forms

in Liaozhai liqu ji

CUI Shan-jia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The reduplicated forms of verb and adjective in Liaozhai liqu ji is special. For example,“da”in“A da A”is an infix.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bout“VP le VP”,which is found 14 times in Liaozhai liqu ji. Besides,we find some“V O V”in it. Actually,it gives most examples about“VP O VP”and“V shang le yi V”so far.

Key words: Liaozhai liqu ji;verb/adjective;reduplicated form;diachrony investigation

(责任编辑:李汉举)

猜你喜欢

历史考察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形容词找家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大平调剧种的形成探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
我国领导干部培训历史考察与趋势发展研究
小议消息当中的形容词
坚定树立核心意识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