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群众观”教育的思考

2015-07-20罗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众观群众历史

罗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群众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学生群众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毫无疑问,加强历史人物教学十分重要,但历史人物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在做好历史人物教学的同时,“群众观”教育也非常重要。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笔者作了些思考。

一、加强学生“群众观”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同历史人物共同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影响深远、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毛泽东、牛顿、爱因斯坦等,多为初中生熟悉了解、津津乐道,但对这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普通群众,学生往往忽略了。长此以往,学生的“群众意识”就会相当淡薄,很容易形成历史主要就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唯心史观。

2.道德情感教育的需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情感意志。群众史观教育属于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人的思想观念初步形成时期,加强群众观教育有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历史课堂群众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英雄人物是罕见稀有的,他们都来自普通群众,是普通群众的杰出代表,在正视他们作出的突出贡献的同时,要看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成就了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热爱人民群众,尊重普通劳动者。

3.良好品格教育的需要。历史人物是人民的一部分,杰出人物只是凭借其天生的优异才智和后天的勤奋努力,比别人更多地吸取了人类精华。这些精华也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总结、积累和创造的。要结合实际,注意将群众观教育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让他们明白优秀班级、文明寝室等光荣称号都离不开同学们的默默奉献和有力支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群众观”教育的误区

1.群众观教育目标不明确。受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时间往往被历史知识的灌输占据。教学实践中,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初中生年龄小,只需掌握一些大人物就可以了,人民群众蕴藏在大量的历史史实中,进行群众观教育需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

2.“填鸭式”的群众观教育。初中历史教学的群众观教育不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并不是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填鸭式”的群众观教育更行不通。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整个历史事件线索的完整,缺少历史情境的设置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分析,缺少对历史人物背后群众意愿的解读,注重群众观教育理论的宣讲,缺少群众观教育的实践。

3.教育者本身的思想误区。现今社会思潮复杂活跃,传播途径多样,有的历史教师受唯心主义、英雄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影响,误认为历史就是历史人物来写就的,教学中在群众观教育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经常忽略对人民群众历史贡献的讲解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群众观”教育

培养学生的群众观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

1.把握好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民群众的内容相当丰富,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根据不同内容深入挖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

一是抓住典型事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影响随处可见。万里长城到底是谁筑造的?可以从秦始皇和孟姜女的故事入手,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虽然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个传说故事,但正是千千万万个“范喜良”牺牲了自己的财富、幸福乃至生命,才筑造了万里长城。我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艺作品,如唐诗《卖炭翁》,元曲《窦娥冤》,小说《水浒传》,就是以普通群众的生活为题材创作出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诞生,“群众观”贯穿始终,如三元里人们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就是中国人民对清政府腐败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控诉与反抗。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史教材里,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发生了三次人民起义,每一次都使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高潮。通过对典型历史事例的学习,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方面,让初中学生领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建立起他们对人民群众感情。

二是抓住典型人物。很多历史人物都曾发表对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他们思想最闪光的地方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关于群众观点的学习,间接影响培育学生的群众观。如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的灭亡,主要是统治阶级违背民意,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象的说明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的根源,就存在于民众之中。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巨人就是指人民大众。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影像资料和图片,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从培养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群众观教育。

2.运用好历史活动课。具体历史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自编自演历史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群众观教育。如在“五四”运动一课教学中,为使学生加强对群众力量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时运用情景剧教育,请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等全国性群众运动对当时造成的影响。还可请学生收集五四运动期间反映普通群众活动的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蕴藏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的群众的巨大力量,深化他们对群众观点的理解。

3.深化课后教育。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公祭日等重要历史纪念日,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展览,观看文献纪录片,访问老红军老八路等对学生进行群众观教育。通过身边鲜活的人和物,让学生懂得,历史是由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普通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中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

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群众观教育,感受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磅礴力量,学生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也就得到了培育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初中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群众观群众历史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领导干部如何锤炼过硬作风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研究
新历史
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