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2015-07-20刘红兵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意识历史

刘红兵

中学生历史意识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关注对学生历史的分析能力培养和采取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等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宏观的、科学的历史意识,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

中学生历史教学历史意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俄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讲,就是“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讲,就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是否充分注意到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特别重视对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呢?

一、为什么要强调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近年来,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也日益引起各国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西方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小组,连续数年潜心研究并实验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英美学者认为,历史课不应该仅仅灌输某些史事、故事,而应该教导学生有关历史学科的“关键概念”,让学生体会历史知识的构成和组织原则的认知过程。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之所以会受到普遍的重视,除了其本身在实现历史教育目标或功能方面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青年以至整个社会历史意识的薄弱。实际教学中也碰到过不少类似于以下的种种情况片片段:学习《共产党宣言》,讲到《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为共产主义所取代。有的学生会提出怀疑:我们现在改革开放,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这说明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比我们优越,实现共产主义如同宗教一样是也很渺茫的。其实,在教学中遇到的类似这样的问题比较多,这反映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比较薄弱。面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是每个历史教师现实的、迫切的工作要求与责任。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

1.培养学生“敬畏历史”的态度。学生有了对历史敬畏的态度,才会认真地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这是形成历史意识的前提。对历史的“敬”,是因为吸取了前人经验,得到宝贵的智慧。美籍华人张纯如1997年她用英文写出了轰动世界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国人要像犹太人一样,让全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她让西方读者真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引起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都要努力培养学生敬畏历史的态度,学生有了这种态度,才会用心去学习历史,才会懂得历史,才能从历史中挖掘宝贵财富,才会明白“前事之事、后事之师”的真正含义。

2.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没有历史知识就谈不上什么历史意识。如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就不可能生产“这段历史决不可重演”等的历史意识。历史教师要学习历史新课标、研透历史新课标,正确把握历史课的方向,把历史意识带进课堂。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了详细的规定,为教学和历史意识的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理解新课标内容和理念并在教学中付之于实践,使学生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

3.充分发掘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实施教学的场所,教学是培养历史意识主要途经。传统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同在于: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要体现出历史意识的教育。在新的课堂教学观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形成历史意识。

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目录是全册教科书的纲,阅读目录有利于掌握全册教科书内容的系统性和各课间的联系。教材中“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历史意识起到导航作用。课文题目亦是如此,课文的题目是本课的中心,小标题则是课文的骨架,阅读时要把这些标题整体读。这些标题有的是体现一种历史的并列的“横向”关系。有的小标题却是“纵向”地体现一种历史递进和先后顺序的关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国家教委颁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各有关部分将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列入思想教育或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因学生的知识面不全,辨别能力有限,评价时不得要领,缺乏知识性、规范性,不懂得如何贯彻历史意识,用历史的方法、历史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借助历史的教学,锻炼学生的思考、质疑、反省、批判、包容、理解、欣赏等品格或能力。这种辨析、批判以及证据意识,均是历史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意义,是要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把握历史发展方向,为现实服务。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有了正确的历史意识,就会产生对自已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今,历史教育领域对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不尽人意,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学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笔者希望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东风,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改革开放、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新人。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瞿林东.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中学生意识历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