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的实践研究

2015-07-20靳雪梅

关键词:临床路径

靳雪梅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社区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应用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予以干预,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法予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满意及用药依从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疗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临床路径;高血压管理;社区防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成年人中有20%左右都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本病已经成为了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1]。据相关研究显示[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防治干预,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我院为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引入了临床路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社区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7例,女性233例,年龄在36~79岁之间,平均(64.8±7.6)岁,高血压分级:1~2级118例,3级382例。排除标准:心脑及肾脏终点事件史,药物、内分泌、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应用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予以干预。干预方法: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血压水平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随时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询,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予以诊断、治疗。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法予以干预。临床路径干预方法:①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计算机中输入、保存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结果及病史信息,实施信息化管理。②根据患者的高血压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干预指导。对于3级患者,要立即给予药物治疗,对于1~2级患者,若无不适症状,可应用小剂量降压药。同时,还要认真评估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系统损害等,对于评估结果为高危风险者,要立即实施药物治疗;对于中度风险者,要连续随访30d,每天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140/90mm Hg,要立即给予药物治疗,若血压<140/90mm Hg,则继续进行血压监测;对于风险较低者,随访3个月,每天进行血压监测,若血压≥140/90mm Hg,可给予药物治疗,若血压<140/90mm Hg,则继续进行血压监测。③由医护人员自行编排高血压疾病相关教育资料,对患者进行短时授课。在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务必遵循易懂、生动、科学的原则,并着重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协助医护人员共同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可加入病例讨论、运动演练、实地游戏、血压测量指导等内容。④根据随访获得的相关情况,如危险因素变化、血压变化等,及时调整干预方法。通常来说,对于合并靶器官损害者,仍进行分级管理。对根据血压水平或危险因素划分的个别高危及中危患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管理级别。针对连续半年以上血压监测结果良好者,可降低管理管理级别。

观察指标:干预12个月后,测量、评估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干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分≥60分者视为满意;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自行服药者,视为药物治疗依从。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研究组满意、用药依从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比较[N(%)]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比较,详见表2。从表2可知,研究组干预后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比较(x±s,mm Hg)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由临床医护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时间性、顺序性医护计划,以求获得最佳的医护效果。近年来,在临床路径研究的持续深入下,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步从医院拓展到了社区,从外科拓展到了内科,从急性病拓展到了慢性病方面[3]。临床路径所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具有时间性和前瞻性特征,其能为患者提供规范、完善的医疗服务,赢得家属及患者本人的配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临床路径采用的流程化工作模式,有效优化了医疗服务各工作环节,在避免工作疏漏的同时,也消除了重复的、不完整的服务,减少了工作失误及工作随意性[4]。

本次研究中,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引入了临床路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施传统社区防治的对照组(P<0.05)。这表明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疗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曾广民,严利南等.社区高血压诊疗、管理和转诊临床路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13(3):75-76.

[2]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3):186-188.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 2290-2293.

[4] 顾亚琴,陈黎.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2):2558-2560.

猜你喜欢

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临床路径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设想
护理宣教前置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实习与手术教学中骨科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用于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微创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儿科抢救患儿的临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