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分析
2015-07-20朱小芬
朱小芬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的患者在实施治疗期间应用心理干预模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性措施,对冠心病的康复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冠心病,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一种简称,该病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几种疾病之一[1]。我院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汇报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4例;患者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54.9±1.4)岁;冠心病病史1~14年,平均病史(4.2±0.6)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5例;患者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54.7±1.3)岁;冠心病病史1~12年,平均病史(4.1±0.7)年。两组研究对象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病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等综合诊断后病情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冠心病病史在15年以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④患者年龄在30~90岁之间;⑤患者理解和沟通能力正常;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治疗性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干预治疗:入院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主动、诚恳的交谈,对其倾诉给予认真倾听,以获得信任,主动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冠心病相关知识,并对患者和家属的正确观点和做法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冠心病发病的原因、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对饮食、运动、血脂和血压控制、自我救护、用药、心理调试等具体措施进行合理的指导。通过宣教和引导进一步的优化患者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②行为干预治疗:通过改变患者认知方式,消除情绪障碍,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平台,找出消极心理,宣教情绪与冠心病发展的关系,使患者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使消极心理得到改善,并把信心落实在积极行动上。引导患者自行记录情绪和思维表现,自我检讨消极情绪和行动,减少消极思维和行为,使健康情绪和信心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指导以想象、运动、声音、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使患者的感知能力有所降低、交感神经活动能力减低,进而使身心达到一种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多运用积极的行为、表情、言语,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减轻负性情绪。③音乐治疗法:使患者处于仰卧状态,实施感受性音乐治疗,抑郁情绪患者听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的乐曲;焦虑情绪患者听轻柔的、旋律舒缓的乐曲[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
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在冠心病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患者出院的当天,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冠心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情况进行了解,所有问卷均采取不记名打分的形式,设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分100分。满意:得分高于8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0分;不满意:得分低于60分[3]。
SAS和SDS评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发放给患者,由护理人员说明注意事项,当面询问,填写自评评分。
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冠心病治疗期间护理干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冠心病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会伴随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反应,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会对患者康复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使负性情绪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对合并存在负性情绪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引导患者树立信心,并落实到积极行动中,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使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关键性措施[4],对冠心病的康复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健.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10(26):96-97.
[2] 薛华,刘翠霞,李彩英.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4(23):156-157.
[3] 温玉荣.针对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2(8):89-90.
[4] 李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