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座炼瓦街与明治时期东京的文明开化风潮
2015-07-18邱杰
邱杰
摘 要:银座炼瓦街a是明治初期在文明开化的风潮中诞生于首都东京的近代日本最早的西式街区,在率先引入及传播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自由民主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时东京集中展示和传播近代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空间,引领着东京的文明开化风潮。
关键词:银座;明治时期;东京;文明开化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4)02-0020-07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15.03.003
文明开化是指明治时期西方文明传入日本,导致日本社会制度及文化上产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现象b。当时日本全面引进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思想以及风俗习惯,文明开化的风潮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场风潮当中,明治政府为了促进东京的不燃化建设并展现首都的威容,以西欧先进国家为模板建造了西洋风格的银座炼瓦街。这一近代日本最早的西式街区在明治时期首都东京吸收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拟对文明开化时期银座炼瓦街这一城市空间的社会文化作用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其在东京文明开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得出较为客观的认识。
一、银座炼瓦街建设与近代西方科技引进
(一)银座炼瓦街建设的背景与概况
明治初年,首都东京主要由木造房屋构成的市区每遇火灾便损失惨重,明治政府在首都的建设过程中开始谋求实现城市的不燃化[1]138。当时,欧美各国提出作为条约修正c的条件,日本须首先成为在政治方面和风俗方面都与它们处于对等地位的国家,明治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学习模仿西方文化,也开始筹划对首都的街区进行规划改造,建成气派的洋式街区展现给居住于东京市内的外国人[1]138。明治五年(1872年)2月26日禾田仓门内的旧会津藩邸失火,巧遇疾风而迅速蔓延到京桥西的绀屋町以及银座二丁目a,导致京桥、筑地一带288 000坪b受灾,受灾人口19 872人,延烧町数41町[1]137。火灾使银座一带化为灰烬,却为渴望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明治新政府进行首都的城区改造提供了重要契机。明治政府决定将连接到筑地居留地和新桥火车站一带相当于首都门面的银座一丁目到南金六町(当时的町名,现在的银座八丁目)的街区建成可与欧美都市媲美的砖瓦建筑街区,以向欧美诸国充分展现首都的开化风貌。
炼瓦街工程聘任英国建筑师汤马士·华达士(Thomas waters)负责设计和施工指导[1]141。建设工作首先从道路整治开始,街区道路宽度依次被设定为:主干道15间c,次干道10间、8间,小巷3间,其中主干道分设了人行道和车行道[1]141。街区内的房屋依次主要分为3个等级,一等房屋高度最高,面积最大,建于15间道路和10间道路两侧;二等房屋次之,建于8间道路两侧;三等房屋高度最低,面积最小,建于3间道路两侧[2]。工程的施工于明治五年(1872年)8月12日从京桥一侧的一丁目开始,主干道的工程持续1年有余,明治六年(1873年)12月主干道两侧房屋建设完工[3]35。明治七年(1874年)春主干道的人行道建成,并栽植了松树、枫树、樱树等街树,同年12月车行道旁的煤气路灯投入使用[4]151-152。主干道的建设完成后,明治七年(1874年)起次干道及小巷的建设施工相继开始[4]140,明治十年(1877年)6月9日炼瓦街全部工程大体完成[4]149。
(二)炼瓦街建设对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宣传
积极引进欧美的近代科技是明治时期日本文明开化风潮的重要表现之一。作为近代日本最早建成的西式街区,银座炼瓦街在很多方面率先引进和应用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展示和宣传着相关科技成果。
首先,银座炼瓦街的建设促进了近代西方建筑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砖的大量生产与水泥的国产化可以说都是通过银座炼瓦街的建设而实现的。炼瓦街的建筑用砖以及主干道铺设人行道所需的砖数量巨大,这些砖的供给成了工程开始时建设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当时新建的一些造砖厂由于规模小且技术不成熟无法满足炼瓦街建设所需砖的供给,东京府于明治五年(1872年)12月接受了川崎八右卫门的砖瓦制造申请,让其进行尝试[4]123-125。川崎八右卫门邀请华达士加以指导,明治六年(1873年)华达士建造了霍夫曼窑,并亲自进行生产,终于取得了成功[4]123-125。砖的大量供给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与此同时,水泥的制造技术也在炼瓦街的建设过程中得以引进。从幕末到明治初年,建筑材料当中水泥一直依赖进口,为了减少购买水泥的庞大开支,大藏省a向东京府借用深川的旧仙台藩邸建立了工厂,尝试制造水泥[4]128-129。通过效仿西方书籍上所写的制造方法,在工部省雇佣的外籍技师的指导下反复实验,明治六年(1873年)终于成功制造出了水泥[4]129-130。像这样,银座炼瓦街的建设过程中近代西方的各项建筑技术不断得以引进,日本近代建筑业的发展可以说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除了建筑技术,近代西方一些先进的照明技术和交通技术也率先在银座炼瓦街得到应用,炼瓦街区对这些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明治七年(1874年)12月18日从金杉桥到京桥的街道上85盏煤气路灯首次点亮[5]13。这是煤气灯第1次在东京出现,可以说是东京照明史上的一次革命。之后,煤气灯也开始用于室内照明,明治十一年(1878年)在新富座,明治十六年(1883年)在鹿鸣馆分别投入使用[5]15-16。煤气灯在银座街头出现8年后,明治十五年(1882年)11月刚成立不久的东京电力会社为了宣传电灯,在其位于银座二丁目的公司主楼前点起了弧光灯[3]161-162。虽然银座街头的煤气路灯直到大正十年(1921年)才被电灯取代[3]162,但当时炼瓦街上亮起的亮度远超过煤气灯的白色灯光无疑对这种近代西方的照明新技术起到了早期的宣传作用。除了煤气路灯,源自近代西方的交通工具铁道马车最早在东京投入使用也是在银座炼瓦街。明治十五年(1882年)6月25日贯穿银座炼瓦街主干道的新桥至日本桥区间的铁道马车开通,开启了日本城市铁道交通时代的新纪元[6]76。穿行于西式炼瓦街区的铁道马车在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在宣传着这种近代西方的交通技术。随着这一区间铁道马车开通运营的成功,日本桥至万世桥区间、万世桥至上野区间、上野至雷门区间、雷门至浅草桥区间以及浅草桥至日本桥区间也陆续开通投入使用[6]81-85。
由上不难看出,银座炼瓦街不仅在引进一些近代西方科技方面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同时也在向当时的东京市民乃至日本国民展示和宣传着这些科技成果,发挥着一定的启蒙作用。
二、银座炼瓦街与文明开化时期东京的思想言论界
由于银座炼瓦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街区风格,明治时期这里集中了许多报社、杂志社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结社,因而也便成为文明开化时期东京思想言论界具有重大影响力之地。
(一)首都东京的新闻传播中心
银座炼瓦街正好位于政府机构集中的丸之内、商业金融中心日本桥和外国人居住的筑地居留地的中间,临近可通往通商港口横滨的新桥火车站,较易获取各种信息,而且砖瓦房屋防火性好,易于保存资料,于是很多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便纷纷集中于此。明治五年(1872年)到十年(1877年)之间,在东京发行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日新真事志》、《曙新闻》、《朝野新闻》、《读卖新闻》、《平假名绘入新闻》、《都女新闻》等当中,除了《邮便报知新闻》之外,其余各报社均集中在银座炼瓦街[7]1043。明治十四年(1881年),年发行量过百万的8家大报社中,只有《邮便报知新闻》的报知社和《有喜世新闻》的三益社总社不在银座炼瓦街[8]。明治十五年(1882年)前后,银座炼瓦街集中了大小20多家报社[7]1055,各类报纸当中,既有民权派的《朝野新闻》、《东京曙新闻》及官权派的《东京日日新闻》等政论报(也称作大报),也有《读卖新闻》、《平假名绘入新闻》、《假名读新闻》等以报道社会新闻为主的小报[9]121。
除了报社,很多新兴的杂志社和出版社也活跃在银座炼瓦街。从明治十年到明治三十年前后,这里刊行着不同领域的多种杂志,如《江湖新报》、《近事评论》、《扶桑新志》、《交询杂志》、《东京经济杂志》、《法律志丛》、《政谈》、《东京医事新志》、《教育新志》等均各具特色[9]137-139。各种出版社也在炼瓦街相继成立,如,银座一丁目的忠爱社,银座二丁目的开新社、共隆社、英泉社、含翠阁、中近堂、润生社,银座三丁目的报行社、三荣社,银座四丁目的歌舞伎新报社、博闻本社,南绀屋町的龙玉堂,新肴町的神谷簿记书房,弥左卫门町的知新社,尾张町一丁目的共同社,南锅町的政谈社、法帖屋,加贺町的由己社,泷山町的集成社、报告社,竹川町的自由出版社、交文社,南金六町的凤文社、温故社等不胜枚举[9]139。
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等媒体机构的大量集中创设是文明开化时期东京的重要文化现象。当时的银座炼瓦街由于集中着大批的媒体机构而成为了东京的新闻传播中心。各种出版物迅速广泛地向一般民众介绍着社会动态及新的思潮,推动文明开化的风潮渗透到民众中间。
(二)民权派思想言论活动的据点
在文明开化的风潮中近代日本最初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自由民权运动发生了。思想言论界在这场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炼瓦街区里集中创办有大量的民权派报纸、杂志,还有各种民权结社,银座炼瓦街成为了首都东京民权派言论活动的重要据点。
自由民权运动兴起过程中刊行于银座炼瓦街的有代表性的民权派报纸有《东洋自由新闻》、《自由新闻》、《绘入自由新闻》、《自由灯》、《朝野新闻》、《东京曙新闻》等[9]128-130, 118-119。《东洋自由新闻》是近代日本最早的激进自由主义刊物,其发行公告中便强调了“旨在论述人性自由之本源,倡导君民共治之宗旨,以此谋求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主导思想[10]126。《自由新闻》是自由党的机关报,也是近代日本最早的政党机关报[10]127。当时其影响也扩展到了地方,如:信州佐久一带有名望的豪农早川权弥通过《朝野新闻》得知《自由新闻》即将发行后,立刻邮购了其创刊号。之后便成为其忠实读者,并且出席了佐久的自由联谊会,明治十六年(1883年)4月加入自由党,11月赴东京参加自由党的临时大会[11]。《自由新闻》停刊后,《绘入自由新闻》和《自由灯》作为其后续刊物继续宣传着自由党的主张[10]129。随着自由民权论的传播,直接批判政府政策,倡导民权主义思想的政论杂志也开始在银座炼瓦街涌现。如,都市民权派领导者之一的林正明创办的《近事评论》和《扶桑杂志》、服部诚一的《公益问答新闻》、长沼熊太郎的《舆论新志》、成岛柳北的《溺泞丛谈》、嘤鸣社的机关杂志《嘤鸣杂志》、政谈社的《中立正党政谈》等[10]133都是这一时期刊行于银座炼瓦街的宣传民权思想的代表性政论杂志。
除了报纸和杂志之外,各种民权组织在文明开化时期的思想言论界也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力。其中如,嘤鸣社、共存同众、交询社等许多较有影响力的民权组织都和银座炼瓦街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里展开着其组织活动。嘤鸣社的前身是由欧洲留学回国的沼间守一等人于明治六年(1873年)在东京创办的法律讲义会,后来开始通过演说活动宣传自由民权思想,并不断扩大组织,在东京以外成立了27个嘤鸣社分社[10]83-85。明治十二年(1879年)10月,在位于银座四丁目十番地的求友社创办了《嘤鸣杂志》,同年11月买下《横滨每日新闻》,更名为《东京横滨每日新闻》,并将报社由横滨迁到银座的西绀屋町二十六番地,进一步扩大着其言论活动[10]85。共存同众的创建始于明治六年(1873年)9月留学伦敦的马场辰猪、小野梓等在伦敦成立日本学生会,明治七年(1874年)小野梓回国后在东京创立了共存同众,并于次年创办了《共存杂志》[10]88。明治十年(1877年)共存同众建在银座日吉町七番地的共存众馆落成,成为了演说会等组织活动的据点,后由于活动规模的扩大,又在日吉町四、五番地购买了房屋,改建为讲堂[9]156。该组织不仅在其会员之间举行共同学习研究欧美的制度、思想、文化的活动,还通过举办演说会和发行会志等开展着各种启蒙活动[9]155。交询社明治十三年(1880年)成立于银座南锅町二丁目十二番地,是在福泽谕吉的倡导下以庆应义塾出身者为主要成员创立的[9]156-157。创立同年开始发行《交询杂志》,将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业、工艺、农业等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论文、报道等形式加以介绍,由于文章均为活跃在社会各界一线的交询社成员所写,杂志的社会影响也很大,该杂志上刊登的《条约改正论》和《私拟宪法案》成为当时自由民权运动的一项指针[9]157。
由上可知,文明开化时期各种民权派言论机构和民权组织在宣传倡导自由民权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而银座炼瓦街作为这些组织机构活动的据点,也成为首都东京传播自由民权思想的重镇,引领着当时主张民主、民权的社会思潮。
三、银座炼瓦街与风俗的西化风潮
明治前期西方文化在日本迅速传播的过程中,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也被积极引入,从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用品,西化风潮全面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当中。银座炼瓦街是当时东京唯一的西式街区,伴随生活方式西化潮流而新兴的许多行业都集中在这里,炼瓦街区也由此对西化风俗在首都东京的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明开化时期日常生活的西化风潮首先出现在衣着方面,应这种风俗变化的需要西式服装裁缝店开始大量出现。在东京,伊势胜、丸善、大仓组、森村、大民等几家最早的西式服装店的经营者都将营业地点选在了银座炼瓦街。明治六年(1873年)伊势胜聘请德国制衣师在银座一丁目十三番地开办了洋服店,同年2月丸善商社的裁缝店丸屋也迁入了银座二丁目六番地,同年10月位于银座三丁目的大仓组商会聘请英国制衣师开始了其洋服制造业,明治八年(1875年)森村市左卫门将其森村洋服店开设于银座四丁目十六番地,山岸民次郎也于明治初年将其大民洋服店创办于银座的尾张町二丁目[9]191-194。可以说银座炼瓦街是近代东京西式服装制造业的发源地。
除了衣着之外,风俗西化的潮流也波及到了当时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方面,西方食品不断被引进,欧美风格的餐饮店也陆续出现。在东京,许多有名的西式餐饮店都创业于银座炼瓦街。如,枪屋町的清新轩以经营法国料理而闻名,泷山町的东洋轩在当时曾与知名西洋料理店精养轩齐名[12]。尾张町西侧的函馆屋销售冰淇淋、酸奶等西洋食品及洋酒[3]52,是日本最早的西式酒吧[13]。除了西式餐饮店外,炼瓦街里还有一些在东京较早从事西式糕点制造和销售的店铺,其中尤以木村屋和凮月堂最具代表性。面包店木村屋明治三年(1870年)于尾张町一丁目开业,后因明治五年(1872年)的银座大火店铺烧毁,明治六年(1873年)在银座四丁目东侧开设新店,在这里成功制造出夹馅面包[9]211-212。银座南锅町一丁目的凮月堂开设于明治十年(1877年),明治十三年(1880年)购入饼干加工机开始大量生产饼干,后又从英法美等国学习西式糕点的制造技术,生产出华夫饼干、油酥饼干、水果蛋糕等多种此前日本没有的西式糕点[9]212-213。
风俗的西化还体现在交通方面,火车、铁道马车等近代西方的交通工具不断引进,改变着日本人的交通生活。这些新的交通工具在东京最早投入使用都和银座炼瓦街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治五年(1872年)9月12日,连接对外开放港口横滨和首都东京的火车开通运营,出于未来对外展现首都风貌的考虑,东京一侧的火车站选择了建在当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银座炼瓦街区的新桥近旁[7]326。铁道马车在东京最早投入运营也是从银座炼瓦街区开始的。明治十五年(1882年)6月25日,东京马车铁道会社经营下的新桥至日本桥区间的线路投入运营[6]76。该运营线路穿过新桥至京桥间的银座炼瓦街主干道,开启了日本市内铁道交通的时代。在文明开化时期,这些最早出现于街头的新式交通工具直接向人们展示着近代西方的交通生活,而当时的银座炼瓦街则无疑成为了首都东京新式交通的展示中心。
伴随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传人,西式的生活用品也不断引进到日本。很多西式生活用品在东京的制造和销售活动都率先在欧风的银座炼瓦街展开。钟表是文明开化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西式生活用品,当时银座炼瓦街里集中着近代早期东京的多家钟表店,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小林钟表店、竹内钟表店和服部钟表店[9]202-205。西式皮包制造业在东京的发展也源于银座炼瓦街。位于银座一丁目的谷泽皮包店是近代日本最早从事西式皮包制造与销售的店铺[3]54。此外,明治初期最早从事西方药品和化妆品制造与销售的企业乐善堂、资生堂等也创业于当时的银座炼瓦街。明治八年(1875年)创建于银座二丁目的乐善堂开始制造和销售眼药水“精錡水”,同时还销售着柠檬药水、肥皂、药皂等多种商品[9]99。资生堂除了销售镇静剂“神令水”、妇科病药物“清女散”、肠胃药“爱花片”等西药外,还于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制造出近代日本最早的牙膏进行发售[14]。像这样在炼瓦街里从事西式生活用品制造或销售的店铺还有很多,银座成为当时东京西方生活用品店最为集中的一个街区。
由上可见,伴随西化风俗的流行而聚集了衣、食、交通等领域众多新兴行业的银座炼瓦街成为当时东京全面介绍和展示近代欧美生活方式的一个街区,街区内各行业经营活动的展开促进着西化风俗的传播与推广,引领着文明开化时期首都东京风俗及生活方式的西化风潮。
四、结 语
银座炼瓦街是明治初期在文明开化的风潮中诞生于首都东京的近代日本最早的西式街区。伴随着银座炼瓦街的建设,近代西方的建筑、照明等先进科技成果得以引进和宣传推广,伴随着各种新闻媒体、民权组织、新兴行业的商铺等在银座炼瓦街区的集中兴起,这里成为了明治时期首都东京的新闻信息传播中心、民权思想传播据点和西化风俗展示中心,成为全方位地引入、展示和传播近代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空间,引领着东京的文明开化风潮。
[参考文献]
[1] 东京都中央区役所. 中央区史(中卷)[M]. 东京: 东京都中央区役所, 1958.
[2] 藤森照信. 明治的东京规划[M]. 东京: 岩波书店, 1990: 15.
[3] 银芽会. 银座我们的街区—400年之变迁[M]. 东京: 白马出版株式会社, 1975.
[4] 东京都. 炼瓦街的建设—市区改造的开端(都史纪要三)[M]. 东京: 东京都, 1955.
[5] 东京瓦斯株式会社. 东京瓦斯百年史[M]. 东京: 东京瓦斯株式会社, 1986.
[6] 东京都. 东京马车铁道(都史纪要三十三)[M]. 东京: 东京都, 1989.
[7] 东京都中央区役所. 中央区史: 下卷[M]. 东京: 东京都中央区役所, 1958.
[8] 小木新造. 银座炼瓦地考—开化东京的光与影[M]//林屋辰三郎. 文明开化之研究. 东京: 岩波书店, 1979: 319.
[9] 野口孝一. 银座物语—探访炼瓦街[M]. 东京: 中央公论社, 1997.
[10] 野口孝一. 银座炼瓦街与首都民权[M]. 东京: 悠思社, 1992.
[11] 北原明文. 豪农名望家早川权弥与自由党—明治十五六七年日记的分析(上)[J]. 历史, 1989(72): 64—71.
[12] 东京市京桥区役所. 京桥区史(翻印版): 第2卷[M]. 东京: 饭塚书房, 1983: 1185.
[13] 石井研堂. 增补改订明治事物起源: 下卷[M]. 东京: 春阳堂书店, 1996: 1396—1397.
[14] 资生堂编. 资生堂百年史[M]. 东京: 资生堂, 1972: 14—15.
[责任编辑 李 颖]
Ginza Brick Town and the Trend towards Civilization in Tokyo in Meiji Period
QIU Jie
(Institute of Japan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Ginza Brick Town is the earliest western-style street settings in Tokyo in modern Japan which emerged with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in Meiji Period. It played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spreading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and customs in Japan, and once became the mirror of western way of life in Tokyo, accelerating Tokyos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inza; Meiji Period ;Tokyo;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