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2015-07-17林光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定教学做合一文言文

林光明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做合一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纵观我们的课堂,“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讲解文言文,势必字字求义、句句翻译,忽视了文言文中那灵动曼妙的精华语言和古人卓越的智慧、博大的思想,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整篇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美感全无,“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教师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文言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活力,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目标。

一、什么是“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一句话,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实际上说的就是“以学定教”的意思。

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就应该是教师教学的方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将教与学的目标统一于学,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文言文课堂如何“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 把诵读的时间交给学生

反复诵读,增强语感。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诵读的功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文言文本身在语言文字上就有一种因语言隔阂所带来的想象美、再创造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竞读,不一而足,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既可读全篇,也可读某一段,还可读某一句或几句;故事性强而有人物对话的可分角色读,如《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学生通过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篇目,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语势,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中意境。

(二)把质疑问难、解难的权利还给学生

古诗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获得新知。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从认识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层面上考虑。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指导学生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打造释疑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实施者,让学生在质疑中形成探索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达到共教、共学、共做、共提高的目的。

(三)把教学活动交给学生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能画的则让学生绘之,能演的则让学生动之,能辩的则让学生论之,能做的则让学生试之,使学生在各类语文活动中被古诗文的魅力所征服 。如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表演课本剧,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形式。

1.文本再现,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强、对话多又富有个性特征的文章,可采用文本再现表演的方法。表演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了想象,还能激发创造力。如在学习《公输》一课时,让一名学生扮演墨子,一名学生扮演公输盘,一名学生扮演楚王,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辩论斗智中,学生深切理解了三位人物的形象:墨子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有勇有谋,不畏强暴,反对战争;公输盘有计谋,有野心,且虚伪阴险;楚王无礼、无义、贪婪成性。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本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2.创造性改写、续写。如《木兰诗》学后要求学生对木兰离家前的豪情和柔情、在路上的复杂心情、在朝堂上对天子的慷慨陈词等细节展开想象,对课文进行加工再创造。

3.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当导游。像一些游记或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如《三峡》《观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可让学生做“导游”。要做好称职的“导游”,势必要对自己的“业务知识”十分熟悉,学生定然会去多读或想尽办法理解文章。在过足了导游瘾后,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理解、背诵的难题就不攻自破了。

教学资源是动态鲜活的,文言文课堂也应当是动态的,动态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因为有了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开发与创造,而变得异常丰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愿学、爱学、乐学文言文。

(四)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不要包办全部教学,要善于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学会精讲,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地学习。

1.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古代文化常识、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和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对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而对于古今文化的差异、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等,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

2.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学习,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逐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好文言文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因。教师只有读懂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以学定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每堂课都给学生留下惊喜,课堂才会精彩,才会高效,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教得高效、学得愉快、做得优秀”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文言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学定教学做合一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